胡明輝
作者單位:河南省中醫院磁共振室,河南 鄭州450000
缺血性腦卒中(IS)是腦血管疾病常見類型,具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等特點[1]。IS發生后顱內、外動脈狹窄或閉塞,引發動脈區腦組織缺血,腦血流阻斷后,缺血腦組織迅速產生損傷,腦動脈閉塞致缺血中心區周圍腦組織缺血,電活動停止,但可維持跨膜離子平衡及結構完整,這一部分被稱為缺血半暗帶[2-3]。缺血半暗帶為可逆的缺血腦組織,通過治療干預可被恢復[4]。早期進行缺血半暗帶的評估并進行溶栓治療,對改善病人神經缺損癥狀具有重要意義。磁共振成像(MRI)中灌注加權成像(PWI)/彌散加權成像(DWI)不匹配定量測定方法為臨床評估缺血半暗帶的主要方法,但該方法測定方法復雜,耗時較長可造成治療延誤;而定性的目測方式雖快捷簡單,但準確性不佳[5-6]。本研究將PWI/DWI 融合成像半定量用于評估IS 病人缺血半暗帶,探究其在降低測定時間及準確性方面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 年2 月至2018 年3 月河南省中醫院收治的61 例IS 病人納入研究,入組標準:符合我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7];病人自述或近親屬可提供明確發病時間,臨床發病至接受MR 檢查間隔時間<72 h;臨床表現為偏癱或輕度偏癱,可伴有言語障礙。排除標準:外出血性腦卒中;昏迷狀態或入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NIHSS 評分)[8]>15分;梗死區位于腦干或基底節區;檢查前接受溶栓或抗凝治療;發病時間不明確。入組病人中男42例,女19 例;年齡(65.84±10.22)歲,范圍為56~82歲;合并糖尿病病人12 例,高血壓40 例,動脈粥樣硬化36 例。
1.2方法采用美國GE 公司的Signa Excite 3.0T超導MR 成像系統進行檢查,線圈為8 通道相控陣頭顱線圈。MR 對比劑采用釓噴酸葡胺,劑量為0.1 mmol/kg,注射速率4 mL/s。MR 多模式掃描序列包括T1 加權成像(T1WI)、T2 加權成像(T2WI)、液體衰減反轉恢復(FLAIR)、DWI、PWI。掃描參數為T1WI:重復時間(TR)/回波時間(TE):2 000 ms/9 ms,層厚/層距:5 mm/5 mm,視野(FOV):230 mm×98.8 mm;T2WI:TR/TE:5 500 ms/95 ms,層厚/層距:5 mm/5 mm,FOV:220 mm×100 mm;DWI 掃描:TR/TE:6 600 ms/100 ms;b 值為0、1 000 s/m2,FOV:230 mm×100 mm,層厚/層間距:5 mm/5 mm;PWI:TR/TE:1 500 ms/30 ms,FOV:230 mm×100mm,層厚/層間距:5 mm/5 mm;FLAIR:TR/TE:2 000 ms/9 ms,FOV:230 mm×100 mm,層厚/層間距:5 mm/5 mm。將DWI圖像上彌散受限的區域定義為梗死核心區,達峰時間延長區域為低灌注區,將DWI及平均通過時間(MTT)圖像進行精確匹配。
缺血半暗帶評估方法:(1)基于圖像融合的灌注-彌散加權成像不匹配(PDM)半定量評估:采用Alberta 卒中早期 CT 評分(ASPECTS)[9],閱讀 PWI/DWI融合圖像,DWI完全正常但PWI呈低灌注區的區域定義為不匹配區域,計算不匹配區域分值。分值計算方法:將大腦動脈供血區分為尾狀核、豆狀核、內囊、大腦中動脈皮層供血區及導葉,當PWI>DWI 時,每個不匹配區域積分1 分,無不匹配區域即為0 分;當PWI<DWI 時,每出現不匹配區域計分-1 分。(2)基于體積測定的 PDM 評估:在 DWI 及PWI 上手動勾畫梗死區及低灌注區,半自動軟件計算面積,計算彌散受限/低灌注區體積,將達峰時間延長區體積/DWI 彌散受限體積>1.2 的病人定義為灌注-彌散體積不匹配(V-PDM)。
以上所有評估均由兩名高年資神經影像醫生進行測定及評價,統計醫生在兩種方法評估中所花費的時間。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處理與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ˉ±s表示,組間比較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資料以中位數(下、上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以V-PDM作為金標準,計算基于圖像融合PDM 半定量評估測定缺血半暗帶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以Kappa 值評價兩種方法的一致性,其中Kappa 系數在0~0.2,一致性較低;Kappa 系數>0.2~0.40,一致性一般;Kappa系數>0.40~0.60,一致性中等;Kappa 系數>0.60~0.80,高度一致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種方式診斷情況比較基于PWI/DWI 圖像融合評價耗時(145.61±40.22)s,V-PDM 耗時(326.52±75.41)s,兩者耗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532,P<0.001)。
2.2基于PWI/DWI圖像融合的PDM診斷價值分析61例病人中,35例病人存在PDM,26例不存在PDM;以 V-PDM 作為金標準,V-PDM 陽性組病人PDM-ASPECTS 評分為2.5(1.0,4.0),陰性組為0.5(-1.0,0.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8.596,P<0.001)。基于圖像融合鑒定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71.4%、92.3%及80.3%,Kappa一致性檢驗值為0.613(P<0.001)。兩種方法診斷情況見表1。部分病人影像學檢查結果詳見圖1。

表1 基于PWI/DWI圖像融合的PDM診斷價值分析/例
缺血半暗帶腦組織及時進行有效灌注仍能保留活性[10]。既往研究表明,IS病人靜脈溶栓治療最佳時間窗為4.5 h,但每位病人因體溫、機體狀況、側支循環等的差異,其缺血半暗帶的發展也存在一定個體化差異[11-12]。在時間窗內的病人盲目進行溶栓治療可增加顱內出血等并發癥風險[13],全面考慮組織血流病人及缺血半暗帶情況,可針對性采取溶栓治療措施;而對于已超過時間窗的病人,測定梗死核心區及缺血半暗帶,可一定程度選擇潛在適合緊急再灌注治療的病人,因此,對IS病人進行快速、有效的缺血半暗帶的測定可增加超時間窗病人溶栓治療的獲益[14]。既往常采用 PWI 及 DWI 不匹配評估缺血半暗帶,研究表明PWI及DWI不匹配與腦梗死患者預后密切相關[15],PWI 是通過測定血液通過腦組織的相對運動,診斷灌注異常的方法,其可顯示低灌注區;DWI 可測定組織中水分子的相對運動,顯示梗死核心區[16-17]。V-PDM 雖較為準確且可重復性較強,為多數卒中中心獲取缺血半暗帶的方法,但計算所需時間較長,可延誤病人的灌注治療[5]。PWI 及 DWI 視覺觀察或簡單測定雖具有簡單、快速優點,但因部分IS 病人早期存在DWI 彌散受限病灶零散分布,因此簡單視覺估算具有較大的誤差[18]。本研究中采用PWI/DWI圖像融合,可在同一幅圖像上同時觀察彌散成像,同時可直觀顯示PDM 分布區域及范圍,因無須精確計算PDM 體積,因此縮小計算時間,盡量保證病人可盡快進行溶栓治療,獲得最大獲益。本研究從測定時間、準確性等方面對兩種方法測定缺血半暗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基于PWI/DWI圖像融合方法測定較V-PDM具有更短的時間,而準確性方面,本研究通過ASPECTS 評分系統進行缺血半暗帶的半定量評估,結果顯示PDM 陽性及陰性病人評分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ASPECTS 半定量評分系統可一定程度反映PDM 的分布范圍;而以V-PDM 為金標準,基于圖像融合鑒定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71.4%、92.3%及80.3%,與V-PDM 的Kappa 一致性檢驗值為0.613,提示PWI/DWI 圖像融合可有效評估IS 病人缺血半暗帶PDM,避免復雜運算及測定,縮短測定時間,且與V-PDM測定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有助于IS病人的快速篩查。但本研究主要集中于圖像融合在PDM評價中的診斷效能,其在治療決策、梗死進展及臨床結局方面的效果仍尚待進一步驗證。
(本文圖1見插圖9-6)

圖1 男,72歲,因右側肢體無力4 h入院,彌散加權成像(DWI)圖像顯示梗死區體積為9.01 mL,右側大腦中動脈M4、M5供血區及豆狀核呈高信號,表觀擴散系數下降(A~D);達峰時間圖像顯示低灌注區體積為398.42 mL(E,F);灌注加權成像(PWI)/DWI融合圖像顯示PWI及DWI存在明顯不匹配(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