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曄,曹熙,李慧,馬士崟
作者單位: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a耳鼻咽喉頭頸外科,b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安徽 蚌埠233004
咽異感癥是指咽部異物感、黏著感、狹窄感、阻塞感等,而未見器質性病變,相當于祖國醫學的梅核氣[1],難以治愈且易復發[2],通常不伴有吞咽障礙或咽部疼痛[3]。耳鼻喉科門診首次就診的病人中,咽異感癥病人比例高達4%,約有45%的人一生至少出現一次咽喉堵塞感[4]。咽部神經分布廣泛,全身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神經反射及傳動作用導致咽部異常感覺,需要強調的是咽異感癥不是咽部感覺異常的簡稱。臨床診療時發現,大多數病人咽喉部存在輕微充血或炎癥。因此,本研究對咽異感癥的操作性定義為:病人經相關輔助檢查后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病人仍有咽部異物感。診斷前需詳細詢問病史,注意發病的年齡、時間、性質以及病人的生活習慣、工作環境等,檢查包括咽部觸診、間接喉鏡、纖維電子鼻咽喉鏡、血常規、食管造影、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頸椎X線檢查等,全面排除器質性病變。此外還需要積極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或精神需求[1]。多達96%的咽異感癥病人在情緒激動時癥狀加重[5]。相關研究表明咽異感癥的病人常出現焦慮、悲觀無望等負面情緒,并導致生存質量下降[6-7]。咽異感癥病人群體內約有17.7%的病人在疾病發生的時間點附近有負性生活事件的經歷[8]。萬漢鋒等[9]研究指出咽異感癥病人較易出現抑郁、焦慮心境,并且大多數病人表現出對未來疾病發展成癌癥的擔憂。女性病人更易產生焦慮和軀體化癥狀[10]。而在其他的研究者的實驗結果中指出咽異感癥病人出現的焦慮心理往往是疾病出現后方才表現的癥狀,即表明焦慮并不能列入咽異感癥的主要病因之中[11-12]。在對咽異感癥病人的治療中,為了達到降火利咽的目的,通常會采取蒙藥巴特日七味丸,此種藥物涵蓋草烏葉、翻白草等藥物,在臨床應用上往往展現出較好的效果[13]。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烏靈膠囊屬于中藥制劑的一種,具有抗焦慮、抑郁作用,且不良反應小[14-15]。在咽異感癥病人的治療當中,耳鼻咽喉科醫生往往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外科手術方面,對于內科、心理治療方面呈現出力有不逮的狀況[16]。本研究遵循身心同治、個體化治療的理念,結合中醫藥特色,著重探討焦慮抑郁同咽異感癥的相關性以及烏靈膠囊發揮的臨床效用,為咽異感癥的預防及治療提供依據。現做報告。
1.1一般資料使用Excel 隨機生成140 個不重復整數,納入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的140例咽異感癥病人,將編號“2、3、4、7、8、12、13……140”的70例病人納入對照組的病例樣本群體當中,將剩余編號的70例病例作為試驗組。
納入標準:耳鼻咽喉專科檢查陰性;根據病人主訴進行心電圖檢查、食管造影、胃鏡檢查、頸椎側位片檢查等輔助檢查均無器質性病變;愿意參加本研究。
排除標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莖突過長;頸椎病;變應性哮喘等;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備孕期的病人;在接受治療之前有抗焦慮抑郁藥物服用史。
剔除標準:試驗期間不遵醫囑用藥;量表填寫不全。
脫落標準:試驗期間聯系中斷,病人失訪,病人主動退出。
此次開展的研究遵循《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的相關要求,所有的病人對本研究的內容均了解,并同意參與研究。
1.2研究工具一般資料情況表:由研究者自擬。調查表中的內容需要包含病人的基礎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既往史、過敏史、是否有不良癖好等。狀態特質焦慮問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涵蓋狀態焦慮分量表(S-AI)和特質焦慮分量表(T-AI),各分量表的滿分為80 分,共 40 題,S-AI 用于評估短暫的焦慮情緒;T-AI 評定個體特質性的焦慮傾向[11]。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涵蓋2 個分量表:焦慮分量表(HAD-A)和抑郁分量表(HAD-D),各分量表的滿分為21 分,共14 題,可以針對過去一個月內病人所表現出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估,進行陰性、輕度、中度、重度4 種程度的劃分。
1.3研究方法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及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意義,復診時可免除掛號費。在病人對研究內容充分了解并同意參與后,指引病人根據自身的真實情況進行問卷的填寫。針對病人存在疑慮以及誤解的地方,研究人員需要及時解釋說明。在相關輔助檢查均無異常后,仍堅持認為咽喉有異物的病人,讓其回想自己喝水吃飯時有無咳嗽、阻塞、進食困難等癥狀。在做電子喉鏡檢查時,讓病人及近親屬近距離觀看顯示屏上病人的咽喉內部情況。檢測結束后,把外觀呈乳頭狀、絨毛狀的腫瘤報告單與病人報告單對比,消除病人疑癌心理。嚴格遵循醫囑進行用藥,用藥過程中有任何不適,可隨時門診就醫。
吃藥2周停藥2周即病人在1個月后復診,結合病人主訴、咽喉局部體征等綜合評價兩組病人治療療效并請病人再次填寫STAI、HAD-D量表。
1.3.1 對照組 口服巴特日七味丸(內蒙古庫倫蒙藥廠生產,國藥準字Z15021103),每日服用2 次,每一次均需要服用 10 粒(0.2 克/粒),飯后半小時口服。
1.3.2 試驗組 除對照組方案,加用烏靈膠囊(浙江佐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19990048)。按照每日 3 次,3 粒/次(0.33 克/粒)的頻率服藥,飯后半小時口服。
1.4評價指標療效判斷標準為治愈:無異物感,一月隨訪無復發;好轉:癥狀緩解,癥狀未加重;無效:癥狀未好轉甚至加重。
1.5統計學方法GraphPad Prism 5.01對本次研究所獲取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ˉ±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的組內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描述,χ2檢驗用于計數資料的比較;兩組單向有序分類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研究對象一般特征試驗組中4 例病人的相關數據不予納入,在此4 例病人之中,脫落病人、剔除病人各占2 例;對照組中有4 例病人未納入最終的研究范疇,其中剔除、脫落病人數量分別為1、3例。在此項研究的結果統計之中,共計納入132例病人的數據。對照組66 例,男23 例,女43 例;年齡范圍為 17~65 歲;病程范圍為 2 周至 20 年。試驗組 66 例,男 24 例,女 42 例;年齡范圍為 19~70歲;病程范圍為1 月至20 年。以性別、年齡以及病程這3 個方面當作差異性研究的切入點,對兩組病人展開對應研究,P>0.05,具備可比性,見表1。統計結果表明病人群體中男女比例達到1∶1.86,年齡多集中在 31~55 歲,其中 46~50 歲的女病人最多。

表1 兩組咽異感癥病人一般情況比較
2.2兩組咽異感癥病人焦慮抑郁程度分析HADS分值用于衡量病人的焦慮抑郁水平:0~7 分為無癥狀;8~10 分為輕度焦慮/抑郁;11~14 分為中度焦慮/抑郁;15~21 分為重度焦慮/抑郁。表 2,3 為治療前兩組病人所表現出的焦慮、抑郁程度,結果表明多數咽異感癥病人在近一個月呈現中度焦慮抑郁的表現,同時有部分病人未出現此種癥狀。對病人的STAI 評分與全國常模進行對比,統計結果得出咽異感癥病人的狀態焦慮及特質焦慮評分均升高(P<0.001)(見表4),提示咽異感癥病人本身就有焦慮特質且在病程中呈現的焦慮狀態高于一般人群。

表2 兩組咽異感癥病人治療前焦慮程度比較/例(%)

表3 兩組咽異感癥病人治療前抑郁程度比較/例(%)

表4 咽異感癥病人與全國常模STAI評分比較/(分,xˉ±s)
2.3兩組病人療效比較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結果表明試驗組病人的咽部不適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達89.39%較對照組(62.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5)。

表5 兩組咽異感癥病人臨床治療效果比較/例(%)
2.4治療前后兩組咽異感癥病人STAI、HAD-D評分比較在STAI 和HAD-D 評分上,治療前兩組病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一月后試驗組S-AI 及HAD-D 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對照組S-AI評分較治療前下降(P<0.05);試驗組同對照組S-AI評分及HAD-D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T-AI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經分析,可得結論為烏靈膠囊可以改善咽異感癥病人出現的焦慮抑郁情緒,但對病人的焦慮特質改善不明顯。

表6 治療前后兩組咽異感癥病人STAI、HAD-D評分比較/(分,xˉ±s)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中,咽異感癥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并且呈現出隨年遞增的趨勢。本研究140 例咽異感癥病人男女比為1∶1.86,年齡多集中在31~55歲,其中46~50歲的女性患咽異感癥最高,推測因女性具有較高的健康意識,且女性在處于圍絕經期時,自身的情緒易受外界的環境刺激產生波動,進而增加咽異感癥出現的概率[17]。在本次研究中,對咽異感癥病人的STAI評分與全國常模進行對比,可以觀察得出病人在狀態焦慮以及特質焦慮兩方面的評分均明顯升高(P<0.001),即咽異感癥病人本身具有焦慮特質且在病程中呈現的焦慮狀態高于一般人群;HADS 評分結果提示咽異感癥病人治療前大多具有中等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相關研究中,將咽部異物感同焦慮或心理沖突建立普遍聯系[18],研究發現病人焦慮情緒減輕后,咽部異物感癥狀可得到明顯改善[19]。鑒于疾病的良性本質,當前臨床治療中,主要是針對疾病對病人展開解釋并且進行相關的支持治療[4]。使用纖維電子喉鏡檢查,病人可以通過其攝像功能或拍攝的彩色照片,直觀地看見自己咽喉部位無腫瘤生成,顯著打消病人恐癌心理。其他已確定的治療方案包括放松訓練、認知行為療法以及抗抑郁藥[20]。在抑郁癥和咽異感癥的病人中使用抗抑郁藥可有效減輕咽異物感癥狀,改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21-23]。日常生活中減肥、減少酒精攝入等都有助于緩解癥狀[24-25]。烏靈膠囊為烏靈菌粉主要構成的單味中藥,在組成成分上包含了腺苷、多糖等物質,可以對病人起到良好的鎮靜、抗焦慮作用,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病人腦功能正常發揮。從現代藥理學的角度來看,烏靈膠囊由于自身對于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方面的特殊療效,是一類廣泛運用的藥物[26]。本研究結果顯示烏靈膠囊能有效改善咽異感癥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療效。但需注意試驗組治愈率為30.30%,對照組治愈率為21.21%。在未完成本研究的8例病人中,其中3例是因未按照醫囑服藥,病人依從性差的原因是服藥初期未達到病人預期效果,病人對疾病治療消極而拒絕完成本研究規定療程;5例病人未能堅持完成試驗進程,聯系中斷的原因可能是病人自覺治療效果不佳,病人改投他醫。提示咽異感癥不是簡單的小病,臨床治療療效仍然不容樂觀,還需加強對疾病的研究,貫徹身心同治、個體化綜合性治療的理念。對于咽異感癥病人,應耐心傾聽病人敘述并作出解釋,要求臨床醫生在治療病人的過程中及時進行疾病的科普,輔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從根本上緩解病人的焦慮情緒,從而提升治療的有效性。
本研究只局限的研究了咽異感癥病人焦慮抑郁情緒,而未將病人可能存在的其他負性心理考慮其中,今后應擴大樣本量,使用更加全面的量表,使研究結果更具有代表性。HADS 具有時效便捷的特點[27],建議在耳鼻咽喉科門診推廣應用,作為咽異感癥病人就診時的常規測試,以便及早發現伴焦慮、抑郁情緒的病人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或抗精神類藥物(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苯二氮類,β 受體阻滯劑)治療,必要時請精神心理科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