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曉靜
(河南省內黃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內黃456300)
支氣管炎多因呼吸道病毒感染,導致毛細支氣管水腫、充血、黏液分泌增多,臨床癥狀以喘憋、持續性干咳、發熱為主,多發于2.5 歲以下小兒[1]。目前多采用抗生素配合霧化吸入、吸痰等綜合治療方案,多數患兒均可緩解。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屬于抗感染藥物,具有較強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療支氣管炎[2]。但由于患兒年齡較小,耐受性較差,西藥停藥后易反復發作,若長期用藥還易產生耐藥性。而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根據神、氣、形分析病機、病因與病情,分出證型,辨證論治,具有良好的效用。肺力咳合劑屬于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之效[3]。本研究探討兩藥聯合在支氣管炎患兒癥狀改善及炎癥指標中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支氣管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 例。觀察組男67 例,女33 例;年齡3~24 個月,平均年齡(12.45±1.36)個月;病程1~4 d,平均病程(1.82±0.41)d。對照組男64 例,女36 例;年齡4~25 個月,平均(12.70±1.54)個月;病程1~3.5 d,平均病程(1.91±0.52)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西醫符合《急性氣管- 支氣管炎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4]診斷標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對研究藥物過敏。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兒均給予平喘、止咳、吸氧、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紊亂等對癥治療。對照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國藥準字H20054213)治療,劑量30 mg/kg,溶于50~100 ml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30 min,3~4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肺力咳合劑(國藥準字Z20025136)口服,10 ml/次,3 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1 周。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根據《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評估患兒治療1 周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喘息、咳嗽、肺部啰音、哮鳴音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心率、呼吸、體溫、血氣指標、肺功能等實驗室檢查指標均正常為顯效;上述臨床癥狀及體征未完全消失但趨于好轉,實驗室檢查指標相比治療前明顯改善為有效;上述癥狀與指標無改善或加重則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2)炎癥介質:治療前、治療1 周后取患兒靜脈血4 ml,采用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檢測C反應蛋白(CRP)水平(免疫散射比濁法);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均由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如腹瀉、嘔吐、皮疹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NF-α、IL-6、CR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CRP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TNF-α(μg/ml) IL-6(μg/ml) CRP(mg/l)治療前 對照組觀察組100 100 tP治療后 對照組觀察組100 100 tP 17.47±4.36 17.50±4.31 0.049 0.961 11.98±3.74*8.36±3.04*7.511<0.001 14.71±3.46 14.93±3.52 0.446 0.656 10.05±2.63*6.08±2.53*10.879<0.001 12.78±3.59 13.29±3.86 0.967 0.335 5.45±1.61*3.61±1.05*9.573<0.001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抗感染治療中最常給予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屬于阿莫西林與拉維酸鉀片組成的復合制劑。其中阿莫西林屬于廣譜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具有強大的殺菌性與穿透細胞膜的功能,因此抗炎作用極佳[5]。克拉維酸鉀具有較弱的抗菌活性,與部分β-內酰胺酶相互作用,可生成不可逆的結合物,具有強力的抑制β-內酰胺酶,減少致病菌的產生[6]。但西藥只能暫時抑制病情發展,無法達到徹底痊愈,停藥后易復發,且西藥不良反應較多,反復用藥易產生耐藥性。
中醫認為支氣管炎屬于“哮喘、咳嗽”等范疇,病位在肺。發病機制主因外感內傷引起肺氣宣降,風熱犯肺致熱邪上焦,客于肺經,熱灼傷津,邪與熱搏結于咽喉,煉液成痰,阻于肺道,引起咳嗽。因此,治療應以燥濕化痰、肅肺止咳、清熱解毒為準則。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療效略高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TNF-α、IL-6、CRP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值得肯定,可以降低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肺力咳合劑主要由黃芩、梧桐根、百部、前胡、紅花龍膽、紅管藥等組成。黃芩燥濕清熱、解毒;梧桐根祛風解毒、除濕;百部化痰止咳、散熱解表、溫潤肺氣;前胡發表鎮痛、降氣化痰;紅花龍膽清熱解毒、抗炎殺菌;紅管藥解毒清熱、化痰止咳。諸藥合用,共奏止咳、平喘之效,可以改善臨床癥狀。現代藥理學表明,黃芩對多種病毒、細菌有抑制作用,抗炎效果顯著,且可有效提高免疫球蛋白,增強B 淋巴細胞免疫功能,促進抗體產生[7]。梧桐根與百部可強力對抗乙酰膽堿等神經遞質被破壞所致的支氣管痙攣,松弛平滑肌,舒張支氣管,增強呼吸功能,同時可抑制或殺滅多種病菌,達到抗炎、抗感染的效果,還可消除呼吸道黏膜水腫與充血癥狀[8]。前胡與紅管藥可溶解黏痰,松弛平滑肌,增強支氣管纖毛運動,促使痰液排出,增強呼吸功能,同時具有顯著的抗菌、抗病毒作用[9]。紅花龍膽可解除支氣管痙攣性收縮,且抗病毒抗菌,增強呼吸功能,達到止喘目的[10]。且肺力咳合劑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合用,也并未增加過多不良反應,嬰兒易耐受,同時藥物氣香,味甜、微苦,也易被嬰兒接受。
綜上所述,肺力咳合劑聯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支氣管炎效果良好,助于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減輕炎性反應,且藥物安全性高,患兒易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