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鳳利
(河南省濮陽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濮陽457100)
毛細支氣管炎多發于2 歲以下嬰幼兒,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發病1~2 d 患兒出現陣發性咳嗽、喘息,3~4 d 出現憋喘、呼吸困難,5~7 d可達疾病高峰,病情發展迅速,因此在發病早期予以合理有效干預可避免嚴重并發癥發生,促進患兒康復[1~2]。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該病的方法,臨床以對癥治療為主。干擾素是機體自身產生的細胞因子,有抗病毒與調節免疫的作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rhIFN α-1b)是其主要亞型。有研究顯示,rhIFNα-1b在毛細支氣管炎患者中有一定治療效果[3]。本研究探討rhIFN α-1b 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對早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肺功能、炎癥反應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 年7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早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85 例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42 例和聯合組43 例。聯合組男24 例,女19 例;月齡2~20 個月,平均(10.65±4.30)個月;病程18~62 h,平均(39.48±10.52)h。對照組男25 例,女17 例;月齡2~18 個月,平均(9.94±3.93)個月;病程16~62 h,平均(37.91±10.04)h。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結合臨床癥狀及體征、影像學檢查、咽拭子檢查等確診毛細支氣管炎,發病均在1~3 d(早期),為首次發病;家屬知情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合并呼吸道畸形、肺結核、支氣管肺泡發育不良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伴有先天性心臟病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嚴重感染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間斷吸氧、止咳祛痰平喘、鎮靜退熱、根據病原菌感染類型予以抗病毒或抗生素等常規對癥治療。對照組予以布地奈德(注冊證號H20140475)霧化治療,將布地奈德0.5 mg 與生理鹽水2 ml 混合,予以霧化治療,10~15 min/次,2次/d,治療1 周。聯合組予以rhIFN α-1b(國藥準字S20010007)聯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將rhIFN α-1b 2 μg/kg、布地奈德0.5 mg 加入生理鹽水2 ml 中進行霧化吸入,10~15 min/次,2 次/d,治療1 周。
1.4 觀察指標 (1)療效。顯效:1 周內患兒咳嗽、憋喘、肺部啰音等癥狀體征消失,胸部X 線片檢查正常;有效:1 周內上述癥狀體征明顯好轉,胸部X線片檢查有所好轉;無效:1 周內患兒癥狀體征、胸部X 線片無明顯改變或加重。將顯效與有效計為總有效。(2)肺功能。使用嬰幼兒肺功能檢測儀器檢測兩組治療前后潮氣量(VT)、吸氣時間/呼氣時間(Ti/Te)、呼吸阻力(Rrs),患兒自然睡眠或口服10%水合氯醛0.5 ml/kg 鎮靜睡眠后,予以仰臥位,面罩罩緊患兒口鼻,無須做特殊呼吸動作,借助流速傳感器檢查上述指標。(3)炎癥反應。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取血清,冰箱保存待測,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測定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白介素-4(IL-4)、干擾素-γ(IFN-γ)。(4)康復進程。統計患者憋喘、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聯合組顯效21 例,有效19例,無效3 例;對照組顯效14 例,有效18 例,無效10 例。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93.02%(40/43)高于對照組76.19%(32/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47,P=0.031)。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聯合組VT、Ti/Te 高于對照組,Rrs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Rrs(kPa·s/L)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對照組組別 n VT(ml/kg)治療前 治療后Ti/Te治療前 治療后43 42 tP 6.78±1.52 7.01±1.63 0.673 0.503 9.01±1.20 8.20±1.41 2.855 0.005 0.47±0.19 0.49±0.20 0.473 0.638 0.80±0.32 0.66±0.29 2.112 0.038 6.20±1.38 6.03±1.19 0.608 0.545 3.83±0.95 4.31±1.02 2.246 0.027
2.3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治療后聯合組血清IL-4 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IFN-γ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ng/L,±s)

表2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ng/L,±s)
IFN-γ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對照組組別 n IL-4治療前 治療后43 42 tP 420.75±15.32 416.03±13.14 1.523 0.132 201.24±17.26 280.32±26.31 16.422<0.001 95.36±5.47 94.21±6.01 0.923 0.359 116.25±6.62 108.13±7.14 5.439<0.001
2.4 兩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聯合組憋喘、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s)

表3 兩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s)
組別 n 憋喘 咳嗽 肺部啰音聯合組對照組43 42 tP 3.46±0.89 4.65±1.21 5.174<0.001 4.57±1.17 5.43±1.33 3.167 0.002 4.87±1.40 6.01±1.85 3.208 0.002
早期毛細支氣管炎主要是病毒感染后破壞呼吸道黏膜,引起氣道高反應,進而抑制機體免疫功能,誘發炎癥反應,導致病情持續性加重。患兒機體嬌弱,早期有效干預對其恢復至關重要。
除積極進行祛痰平喘等對癥治療外,臨床發現毛細支氣管炎與哮喘發病機制相似,而糖皮質激素有較佳治療效果。布地奈德屬于局部抗炎作用較強的糖皮質激素,安全性較其他糖皮質激素高,較適合患兒應用。該藥可通過增強平滑肌細胞穩定性,控制抗原抗體結合,減少過敏介質釋放,從而控制疾病癥狀[4]。康利娜等[5]研究發現,加用rhIFN α-1b 可提高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效果。rhIFN α-1b 作為干擾素中的亞型,可發揮干擾素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誘導產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在機體復制的作用;可通過調節免疫增強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對靶細胞的細胞毒作用,有效遏制病毒侵襲。且rhIFN α-1b與其他干擾素相比,安全性好,適合患兒使用[6~7]。本研究結果發現,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憋喘、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rhIFN α-1b 聯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縮短局部血藥濃度達峰時間,及時有效清除病毒,還可稀釋痰液,降低氣道阻力,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此外治療后聯合組VT、Ti/Te 高于對照組,Rrs 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用藥可發揮藥物協同作用,改善呼吸道阻塞,提高患兒肺功能。
IFN-γ 屬于免疫衍生蛋白,可維持Thl/Th2 平衡,進而抑制呼吸道的炎癥反應;IL-4 可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因子,促使嗜酸性粒細胞聚集于炎癥病灶,加重機體氣道炎癥[8]。本研究發現治療后聯合組血清IL-4 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IFN-γ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rhIFN α-1b 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可發揮干擾炎癥因子作用,進而減輕患兒炎癥反應。綜上所述,rhIFN α-1b 聯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早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療效確切,可改善患兒肺功能,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患兒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