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霞
(河南省鞏義市中醫院手術室 鞏義451200)
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時,常用的麻醉用藥方式有靜脈輸注、靶控輸注等,麻醉鎮靜藥物有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等[1]。不同的麻醉藥物能夠獲得不同的麻醉鎮靜效果,對患者血流動力學、蘇醒、疼痛均會產生不同影響。選用有效性、安全性高的麻醉方案對手術治療總體效果、患者術后恢復均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采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方案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92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6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21 例;年齡28~59 歲,平均(47.5±5.5)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級31 例,Ⅱ級15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20 例;年齡30~58 歲,平均(46.3±3.7)歲;ASA 分級:Ⅰ級29例,Ⅱ級17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ASA 分級)相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ASA 分級[2]為Ⅰ~Ⅱ級;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2)排除標準:過敏體質,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伴有嚴重心、肝、腎等功能障礙;參與本研究前使用過可能對研究效果產生影響的地西泮類藥物。
1.3 麻醉方法
1.3.1 基礎操作 給予兩組肌肉注射0.5 mg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國藥準字H41020291),開放靜脈通道,監測血壓、脈搏、心率、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等。
1.3.2 對照組 給予枸櫞酸芬太尼(國藥準字H42022132) 復合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33360)靜脈麻醉。具體方法:給予2 μg/kg 芬太尼+2 mg/kg 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給予0.05 μg/(kg·min)的芬太尼、0.3 mg/(kg·min)的丙泊酚進行麻醉維持。手術期間間斷性給予0.05 mg/kg 注射用維庫溴銨(國藥準字H20067267),保證患者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能夠維持在平穩狀態。
1.3.3 觀察組 給予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30200)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具體方法:通過靶控輸注泵輸注6 μg/ml 的瑞芬太尼、3 mg/ml 的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手術操作過程中,根據患者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及時對藥物使用濃度進行合理調整。手術操作期間間斷性給予0.05 mg/kg 維庫溴銨,保證患者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能夠維持在平穩狀態。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各時間點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等血流動力學指標。(2)觀察兩組術后意識恢復、清醒時間和疼痛程度。通過視覺模擬評分(VAS)行術后疼痛評估,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3)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意識恢復、清醒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和視覺模擬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麻醉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s)
并發癥發生[例(%)]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術后意識恢復時間(min)術后清醒時間(min)VAS 評分(分)46 46 tP 11.47±1.95 7.67±1.17 25.191 0.000 18.74±1.52 10.00±1.43 62.846 0.000 3.99±0.32 2.01±0.34 63.551 0.000 18(39.13)6(13.04)6.346 0.001
2.2 兩組各時間點HR、MAP 水平比較 麻醉前,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麻醉10 min 時、術后即刻,觀察組HR、MAP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2。
表2 兩組各時間點HR、MAP 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各時間點HR、MAP 水平比較(±s)
HR(次/min)麻醉前 麻醉10 min 術后即刻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MAP(mm Hg)麻醉前 麻醉10 min 術后即刻46 46 tP 91.63±7.79 92.01±7.84 0.515 0.593 114.74±8.27 94.65±8.84 24.906 0.000 117.85±8.84 96.83±6.85 28.108 0.000 70.35±9.23 69.95±9.52 0.452 0.647 86.74±9.45 74.54±8.56 14.333 0.000 100.08±7.82 75.75±9.75 29.263 0.0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實施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刺激,術中須保證麻醉深度,確保在實施強烈刺激操作時,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能夠維持在穩定狀態,同時要保證患者術后較短時間內能夠蘇醒,減輕認知功能損傷[3]~4。既往研究顯示,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時,麻醉方案的選擇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維持、手術安全性、手術療效均極為重要[5~6]。
丙泊酚、瑞芬太尼均為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的麻醉藥物。丙泊酚屬于烷基酚類短效麻醉藥,是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安全、高效的靜脈麻醉藥,起效時間為30~60 s,維持時間為10 min,鎮痛效果理想[7~8]。但丙泊酚為一種無鎮痛作用的麻醉藥物,因此,通常需與鎮痛類藥物聯合使用,兩者協同作用,以提高鎮靜、鎮痛效果。瑞芬太尼屬于新型阿片受體激動劑,是臨床上應用廣泛的超短效鎮痛藥。與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鎮痛起效更加迅速,鎮痛強度是芬太尼的1.5~3 倍,能夠快速達到最高血藥濃度,發揮鎮痛效果[9]。瑞芬太尼應用過程中代謝速度更快,藥效持續時間相對較短。瑞芬太尼結構中包含脂鍵,應用過程中容易被血漿、組織中的非特異性脂酶代謝降解,輸注時間較長也不會有體內蓄積,不會對患者術后蘇醒產生影響。此外,瑞芬太尼還具有心血管功能穩定維持、無組胺釋放、手術應激反應抑制、血流動力學穩定維持等優勢[10~12]。與常規靜脈麻醉比較,靶控輸注麻醉結合了藥物代謝動力學與現代計算機技術,能夠以患者具體術中指標為依據對靶濃度進行有效調節。因此該種麻醉方式用藥起效快、代謝迅速,可獲得更穩定麻醉的效果,確保手術的順利。
本研究將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方案用于觀察組,該組血流動力學穩定維持、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面均表現更理想。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選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方式,可有效維持患者機體血流動力學,提高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