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思嫻
(廣東省吳川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吳川524500)
不孕癥是指婚后夫婦同居,性生活正常,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1 年末孕;或曾孕育過,未避孕1 年以上未再受孕[1]。近幾年,隨著人工流產、先天因素、器官病變等原因,不孕癥發病率逐漸增高[2]。不孕癥包括原發性不孕癥和繼發性不孕癥。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導致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受到廣泛重視[3~4]。輸卵管性不孕癥的治療中,疏通輸卵管是關鍵。隨著我國微創技術的迅速發展,宮、腹腔鏡聯合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癥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并起到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輸卵管性不孕癥患者100 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 例。對照組年齡26~38 歲,平均(29.3±1.7)歲;不孕病程1.7~7.3 年,平均(3.5±0.2)年。實驗組年齡26~38 歲,平均(29.8±1.4)歲;不孕病程1.6~7.8 年,平均(3.6±0.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輸卵管性不孕癥診斷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有心、肝、腎或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過敏體質者;合并盆腔結核、子宮內膜異位癥、排卵障礙者;精神異常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宮腔鏡下加壓通液術治療。術前行常規檢查,并于月經干凈后3~7 d 手術。常規消毒、鋪巾,取膀胱截石位,觀察子宮位置及大小。放置陰道窺器充分暴露宮頸,再次消毒陰道穹隆及宮頸,以宮頸鉗鉗夾宮頸前唇。置入宮腔鏡,在宮腔鏡指引下沿宮腔方向置入雙腔管,為防導管滑出宮腔,于導管氣囊內注入2~3 ml 空氣,將藥液(生理鹽水20 ml+美藍)緩慢注入(遇阻力過大不可強行推注),注意觀察推注阻力大小、是否流暢、下腹部是否疼痛等。術畢吸出囊內空氣,取出雙腔管,再次消毒。實驗組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治療。取截石位,于臍緣下方作切口,建立CO2氣腹,置入器械。消毒陰道,擴張宮頸并置入宮腔鏡,探查宮腔內情況。于腹腔鏡監視下注入亞甲藍液,評估輸卵管的通暢度,然后在腹腔鏡下執行輸卵管通液術。兩組患者術后均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圍手術期指標、術后輸卵管通暢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隨訪1 年后妊娠、分娩、不良妊娠結局情況。圍手術期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首次自主排尿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輸卵管通暢情況:通暢,順利推注20 ml 生理鹽水,壓力維持在60~80 mm Hg,液體無回流,患者無不適;阻塞,勉強注入5 ml 生理鹽水即有阻力,患者感覺下腹脹痛,停止推注后液體回流至注射器內;通而不暢,注射液體有阻力,再經加壓注入又能推進。并發癥:出血、術后尿潴留、粘連等。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實驗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首次自主排尿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s)
住院時間(d)實驗組對照組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首次下床時間(h)術后首次自主排尿時間(d)50 50 tP 70.43±5.29 65.31±4.73 5.102 0.000 44.37±3.57 46.65±4.28 2.893 0.005 12.92±1.53 20.53±3.81 13.106 0.000 2.13±0.38 3.03±0.67 8.262 0.000 7.54±0.66 8.37±0.86 5.414 0.000
2.2 兩組術后輸卵管通暢率、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實驗組術后輸卵管通暢率高于對照組,通而不暢率、堵塞率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輸卵管通暢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2.3 兩組妊娠、分娩及不良妊娠結局情況比較 隨訪1 年后,實驗組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分娩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妊娠、分娩及不良妊娠結局情況比較[例(%)]
不孕癥為嚴重影響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相關研究指出,輸卵管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異位、周圍附件粘連及輸卵管疾病造成,但是在治療上并不困難[5~7]。而常規輸卵管插管通液治療輸卵管粘連以及堵塞,醫生的判斷和經驗是手術成功的主要依靠,因此在治療過程存在一定的主觀性[8~10]。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宮、腹腔鏡聯合診治不孕癥的精確率也逐步提高[11]。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首次自主排尿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術后輸卵管通暢率高于對照組,通而不暢率、堵塞率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隨訪1 年后,實驗組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分娩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結果與萬冰男[12]研究結果相近。綜上所述,在輸卵管性不孕癥患者治療中,采用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治療方案,有利于促進術后恢復,提高輸卵管通暢率,減少并發癥,提高妊娠率及分娩率較高,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