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河南省開封市兒童醫(yī)院急診科 開封475000)
呼吸訓練為目前臨床治療急性支氣管炎常用的輔助方式,可糾正患兒錯誤的呼吸方式,有利于提升呼吸功能,但由于兒童心智發(fā)育尚未完全,治療過程中依從性較低,需要護理人員實施更為全面的護理措施[1]。精細化護理是一種科學護理模式,流程更為全面、精細,治療中可提供全方位護理,對臨床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2]。但目前臨床對兩種方式聯合應用報道較少,鑒于此,本研究探討精細化護理聯合呼吸訓練對急性支氣管炎患兒癥狀消失時間及復發(f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9 月~2019 年10 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200 例急性支氣管炎患兒,依據抽簽法分為對照組99 例與觀察組101 例。對照組男48 例,女51 例;年齡3~13 歲,平均年齡(8.10±3.25)歲;病程3~12 年,平均病程(7.54±2.23)年。觀察組男49 例,女52 例;年齡3~14 歲,平均年齡(8.23±3.21)歲;病程3~13 年,平均病程(7.61±2.19)年。兩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17 年審〈132〉號)。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 年版)》[3]中急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經臨床診斷、血液等檢查確診;無氣道異物存在;患兒家屬知曉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基礎疾病,如腦、腎、肝等重要器官存在功能性損傷;先天性支氣管發(fā)育異常;精神異常,無法正常溝通;凝血功能障礙。
1.3 護理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予以呼吸訓練,具體訓練方法如下:指導患兒兩腿分開站立,目視前方,注意力集中,并保持身體放松,將左、右手交叉置于小腹處,使用鼻腔緩緩吸氣,腹部隆起,同時護理人員可指導患兒用手感受腹部隆起狀態(tài),并予以適當的壓力,然后緩緩呼氣,呼氣過程中嘴型呈現吹笛狀,直至腹部恢復吸氣之前的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予以腹部一定壓力,呼吸過程中呼氣與吸氣比例為1:2,2 次/d,兩組均連續(xù)訓練7 d。
1.3.1 對照組 在呼吸訓練基礎上,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家屬進行集中健康教育,主要包含疾病相關知識、原因、治療方式、護理注意事項等,并密切關注患兒病情發(fā)展、保持其呼吸道暢通、指導正確的用藥方式等。
1.3.2 觀察組 在呼吸訓練基礎上,行精細化護理。具體方式如下:(1)強化健康教育。根據患兒及家屬文化接受程度,開展一對一的系統健康教育,包括急性支氣管炎發(fā)病機制、治療意義等,并告知合理用藥、作息、運動等對疾病的意義。(2)心理護理。由于病痛、治療等方面的因素,患兒易出現緊張、害怕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導致治療依從性降低,護理人員應多與患兒交流,采用鼓勵、表揚等語言緩解患兒的不良情緒,并給予一定心理支持,有利于提升患兒治療依從性。(3)體位指導。密切觀察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病情的變化,指導家屬予以相關護理,若患兒存在呼吸不暢情況,可指導患兒呈半臥位,霧化治療過程中,可采用坐位。(4)合理飲食。對患兒家屬進行合理的飲食指導,日常患兒多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可多食用高蛋白的營養(yǎng)物質,并遵循少食多餐原則。
1.4 評價指標 (1)比較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包括肺部啰音、咳嗽、氣喘等。(2)干預前、干預7 d后,采用我院自制的急性支氣管炎患兒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該問卷主要包括服藥依從、飲食依從、鍛煉依從等,問卷克倫巴赫系數為0.865,分半信度為0.729,調查問卷回收的概率為100%,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則提示治療依從性越高。(3)比較兩組6 個月內復發(fā)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肺部啰音、咳嗽、氣喘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組別 n 肺部啰音 咳嗽 氣喘觀察組對照組101 99 t P 4.10±1.23 6.57±2.08 10.246<0.001 5.20±1.87 8.16±2.69 9.051<0.001 3.04±0.87 5.81±1.47 16.255<0.001
2.2 兩組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兩組治療依從性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101 99 20.843 12.369<0.001<0.001 t P干預前 干預后 t P 61.54±8.59 60.97±8.46 0.473 0.637 87.69±9.23 75.53±8.10 9.895<0.001
2.3 兩組復發(fā)率比較 觀察組復發(fā)例數為2 例,總復發(fā)率1.98%,對照組復發(fā)例數為5 例,總復發(fā)率5.05%;但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χ2=0.634,P=0.238)。
急性支氣管炎為臨床常見呼吸科疾病,主要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導致支氣管黏膜炎癥,是兒童時期常見病、多發(fā)病。臨床多表現為發(fā)熱、咳嗽等,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患兒呼吸系統損傷,嚴重者可導致呼吸衰竭,影響患兒的健康安全[4~6]。目前臨床治療多采用藥物,可有效減輕氣道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同時輔助呼吸訓練,可以提升呼吸功能,但臨床仍有部分患兒依從性較低,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旨在尋找一種優(yōu)質的護理方式輔助治療,對改善患兒各項臨床體征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肺部啰音、咳嗽、氣喘癥狀消失時間較對照組短,治療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復發(fā)率略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急性支氣管炎患兒采用精細化護理聯合呼吸訓練效果確切。分析原因在于,呼吸主要受患兒大腦支配,臨床指導患兒進行合理、正確的呼吸方式,可提升呼吸肌的運動量,從而增加患兒呼吸容量,調節(jié)機體氧氣的吸收量與二氧化碳排出量,進而改善患兒呼吸功能;同時呼吸訓練可有效提升患兒胸廓的順應性,從而改善機體血液循環(huán),并恢復肺部組織的順應性,有利于肺組織的自我修復[7]。精細化護理是一種科學的護理模式,與常規(guī)護理方案相比,精細化護理模式更加全面性、合理性及人性化,嚴格遵循以“患兒為中心”,提供精細化護理方案,以確保護理質量。對患兒及家屬強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疾病認知度,了解正確運動、作息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可有效樹立患兒治療信心;同時,通過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患兒緊張、恐懼的情緒,有利于提升患兒治療依從性,并通過合理的體位與飲食指導,有效促進臨床癥狀改善,促進患兒身體康復[8~9]。綜上所述,急性支氣管炎患兒采用精細化護理聯合呼吸訓練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患兒咳嗽、氣喘等臨床體征消失時間,提升患兒治療配合度,并降低復發(f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