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然,趙 鵬,吳佳娜
(1.山西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匯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31;3.太原工業學院,山西太原030008)
近年來,我國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生豬養殖,但隨之而來的疫病、環境、產品品質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生豬健康養殖已成為當今養殖業的熱門話題。生豬健康養殖是具有較高經濟、社會和生態綜合效益的一種養殖模式[1]。石志芳等[2]研究認為,大力發展生態平衡、資源優化、動物健康、產品綠色為主要內涵的生豬健康養殖已成為我國養豬企業、畜牧業主管部門和技術推廣部門的共識。目前,我國畜牧行業的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較為關鍵時期,存在著飼料用糧、飼草資源相對緊缺的問題,未來飼料谷物的供需平衡關乎畜產品的有效供給[3]。高粱作為第五大谷物,在國內外飼料工業中已被廣泛使用[4-7],可部分代替玉米使用。莜麥(又稱裸燕麥)的營養價值居谷類之首,具有降血脂、降血壓、調節血糖、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種保健功能[8-9]。小米糠是谷子加工食用小米后的副產品,主要成分是谷子的表皮和胚芽,富含膳食纖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是廉價的谷物加工副產品,可用作畜禽飼料[10]。亞麻籽富含α-亞麻酸,是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重要植物性來源。在豬飼糧中添加亞麻籽可改善肉品質和脂肪酸組成[11]。飼用棗粉是將成熟的落地棗和放置長時間的干棗粉碎制得。產蛋雞飼糧中添加10% 棗粉代替玉米取得了較好的生產性能[12]。膨化飼料是由特定設備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生產出的飼料產品,膨化可以讓淀粉糊化,適口性得到改善,有利于畜禽的消化吸收,高溫還可殺死許多病原菌和寄生蟲等,并且可使許多抗營養因子失活[13]。山西省發展生豬健康養殖產業,需要充分利用當地雜糧資源的優勢,采用熟化度夠高的加工技術,從而提高生豬養殖效益,提高豬肉的品質。目前,山西省在飼料營養對肉品質影響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
本試驗研究膨化雜糧飼料對生長育肥豬養分吸收消化率和鮮肉品質的影響,旨在為生豬健康生態養殖提供依據。
選擇山西武鄉某生態養殖場的120頭初始體質量為(72.31±2.65)kg健康的育肥豬晉淮黑豬進行試驗。晉淮黑豬是該養殖基地通過環淮海黑豬與山西黑豬雜交形成的品種,具有免疫力強、體型較大、耐粗飼、肉質鮮美的特點。
膨化雜糧飼料由40% 高粱、40% 莜麥、10% 小米糠、5% 亞麻籽和5% 棗粉組成,經膨化工藝(蒸汽壓力0.25~0.40 MPa、喂料速度20~25 r/min、調質時間30 s、溫度120~145℃)加工而成,其干物質含量為89.23% 、粗蛋白質含量為12.27% 、粗脂肪含量為5.29% 、鈣含量為0.18% 、磷含量為0.31% 、α-亞麻酸含量為1.58% 。膨化飼料由山西匯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

表1基礎飼料及其營養水平
采用單因素試驗設計,選擇120頭晉淮黑豬,按照體質量相近、體態相似、性別比例相同的原則,隨機分為2組,即對照組飼喂常規飼料,試驗組飼喂用膨化雜糧飼料代替基礎飼糧中30% 玉米的配方飼料。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10頭。基礎飼糧(表1)參照NY/T 65—2004和NRC(2012)配制,為粉狀飼料。
試驗期60 d,試驗豬每天飼喂2次(8:00和17:00),自由采食和飲水,按豬場常規程序管理。
1.3.1 養分表觀消化率的測定 在試驗最后連續5 d采用不完全收糞法收集糞便。每天在圈舍不同點位采集具有代表性糞樣200 g,加10% 硫酸10 mL,攪拌均勻,放置于4℃冰箱備用。試驗結束后將全部糞樣混合,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質量,粉碎。測定飼糧和糞便中粗蛋白和各養分的含量,計算各養分的表觀消化率。粗蛋白按照GB/T 23742—2009測定,干物質參照GB/T 6435—2014測定,鈣、磷均按照GB/T 6436—2018測定。
1.3.2 肉品質的測定 試驗結束后,從每個小組中選取2頭體質量相近的晉淮黑豬(公母各1頭),共24頭,進行屠宰與取樣,測定肉品質和α-亞麻酸含量。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顯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由表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粗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顯著提高(P<0.05),但干物質、鈣和磷的表觀消化率無顯著差異(P>0.05)。

表2膨化雜糧飼料對生長育肥豬養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
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滴水損失顯著降低(P<0.05),肌內脂肪含量和α-亞麻酸含量顯著提高(P<0.05),但pH和肉色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

表3膨化雜糧飼料對生長育肥豬肉品質的影響
養分表觀消化率是衡量動物對飼料消化吸收能力的重要指標,消化率可反映飼糧的可消化性以及動物的消化能力[14]。研究表明,飼喂低單寧含量高粱的豬的干物質、總能、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消化率與玉米具有相同的結果,生長性能和飼料轉化率也沒有明顯差異,且都高于飼喂高單寧含量高粱的飼料[4]。劉則學[15]研究發現,生長育肥豬對亞麻籽的消化利用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隨著時間的增加,亞麻籽能提高飼料轉化率。本試驗表明,在基礎飼糧中添加膨化雜糧飼料顯著提高了粗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這與前人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徐亞蘭等[16]以非常規飼料原料為主的多營養源飼糧飼喂生長豬后,顯著降低了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這與本試驗結果不一致。這是由于雜糧飼料經膨化處理后,淀粉在水存的條件下加熱,其結晶結構被破壞,從而成為α-淀粉,更易被淀粉酶作用;蛋白質分子三級結構遭到破壞,疏水基團暴露而產生不可逆變性,有利于消化酶作用,提高了蛋白質的消化率[17]。
豬肉的品質常規指標主要有pH值、肉色、滴水損失、肌內脂肪含量、嫩度等指標。pH是肉質評定中一個重要的指標,也是反映宰殺后肌糖原酵解潛能的重要指標。pH的高低能夠影響肉色、肉的收縮、烹煮損失與嫩度[18]。系水力是直接影響肉的風味、顏色和嫩度的重要因素,系水力高,肉表現為鮮嫩、多汁、表面干爽。滴水損失則是反映系水力的重要指標,滴水損失與pH、大理石紋和肉色評分顯著相關,滴水損失越低,肉的持水性好,肉品外觀鮮艷有光澤,肉質鮮嫩[19]。肌內脂肪含量與肌肉的多汁性、口感、風味、嫩度等呈正相關,影響消費者對豬肉接受程度[20]。肌肉中脂肪酸的種類、含量和比例也是評價肉品質的重要指標。BENZ等[21]給育肥豬飼喂玉米和高粱后對其肌肉中飽和脂肪酸、總反式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無顯著影響。張凱等[7]研究發現,高粱可促進胴體脂肪沉積,通過提高肌肉中反式油酸、花生酸、二十碳三烯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而改善肉品質。鄧波等[11]研究發現,飼糧添加5% 和10% 亞麻籽均能增加生長育肥豬背最長肌中n-3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降低n-6/n-3值,從而優化脂肪酸組成。徐亞蘭等[16]研究發現,非常規飼料原料為主的多營養源飼糧對生長育肥豬肉品質無顯著影響。本試驗表明,在基礎飼糧中添加膨化雜糧飼料顯著降低了豬肉的滴水損失,顯著提高了肌內脂肪和α-亞麻酸含量,從而改善了肉品質。可能是由于膨化雜糧飼料中的脂肪酸在腸道內吸收后,未經氫化作用直接合成脂肪在組織中沉積[11]。
在本試驗條件下,生長育肥豬飼糧中添加膨化雜糧飼料顯著提高了粗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顯著降低了豬肉的滴水損失,顯著提高了肉中肌內脂肪和α-亞麻酸含量,從而改善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