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軍 劉秀 彭偉才 汲長艷 劉鑫
(1.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2.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高等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關鍵場所,教育改革倡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五育”有機融合,培養國家所需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高校對“五育”內涵及相互作用的理解,教學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高等學校培養的人才質量和數量。因此,高校開展“五育”內涵及相互作用關系研究對人才培養具有促進作用。文章探討“五育”基本內涵和現狀,并就高校開展有機化學課堂教學如何融合“五育”進行初步探索,從特定課程教學方向探討開展高校“五育”融合教學。
高校對“五育”的認識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方面,在具體實踐中,高校的“五育”工作常常被看成幾個彼此獨立的教學活動,如德育局限于有限的德育課之中,表現為德育工作僅為德育教師或德育工作者的任務,德育課之中再無其他幾育,德育與其他專業課的教師毫無關系。另一方面,雖然教師越來越意識到“五育”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關系,但卻未能深層次認識分析“五育”的關系,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只是簡單的對“五育”進行疊加整合,導致高校“五育”工作實際陷入困境。基于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高校有機化學教學為案例,分析研究在課程中如何融合“五育”教學對高校教學具有實踐意義。
“五育融合”是一種以“五育”并舉為基礎凝練的“育人實踐”,強調德智體美勞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五育融合”教學策略有助于高校教育的整體性和完整性,更重于教學實踐和落實方式的配合,在相互貫通完善中實現“五育”并舉。“五育融合”又是一種“育人理念”,融合教育理念與實踐理論,直面制約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難題,能有效解決諸育之間存在相互割裂,甚至相互對立矛盾的現實問題,未來的各種教育理論,均有可能受“五育融合”理念和體系的影響而得以重建。
高校德育包含國內外形勢政策、人生觀、職業道德、社會公德、集體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1]。目前,高校將部分不屬于德育內容劃入德育范圍,使其內容寬泛化,如常將大學生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問題納入德育范疇。此外,高校普遍將德育內容窄化,簡單歸納為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內容,過度關注德育的政治功能,甚至與思想政治教育幾乎等同。有機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采用恰當的課程導入教學方式,優選國內外學科知識最新研究進展,或課程內容相關的國內或國際發展方向,以及突顯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案例,或整合課程思政教學元素,將德育與有機化學專業課程課堂有效結合。如有關胺類化合物知識教學過程,引入胺類相關精神類成癮性藥物或毒品對社會及家庭危害案例開展德育教學,樹立學生遠離毒品,珍愛生命正確價值觀,培養化學工作者不制毒不傳毒的優良職業道德。
高校智育教學內容以“育智”為核心,開展傳授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2]。高校實際智育教學過程主要以傳授專業知識和培養專業核心技能為主要任務,容易忽視甚至遺忘學生智力發展水平的不均衡,各學校相關專業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甚至教學目標都大同小異,無法精準針對各個學校學生能力差異采取因材施教措施,導致教學條件較弱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良莠不齊。各高校相關專業的有機化學教學應切實考慮學生智力差異,制定教學目標并選取合適教學內容開展有機化學課程教學。如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議以有機化學知識點在生活和工業生產應用為重點,選擇性弱化有機反應機理及理論教學,摒棄一味追求知識點全面而寬泛的傳統教學模式。
高校體育旨在傳授身體鍛煉知識、技術和技能,增強體質,培養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身體全面發展,即體育以促進學生身體發育為宗旨,同時也關注人的心理健康[3]。雖然大學體育已經注重體育精神、文化和倫理道德培養,卻容易忽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也可以滲透體育,如學生進行有機化學實驗需要4~8h,在此期間學生需要長時間站立并維持良好實驗教學秩序,是對體力、耐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的鍛煉,尤其在實驗失敗需重做時更考驗學生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勞精神,因此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融合體育內涵教學具有可行性。另外,有機化學理論知識教學時,針對課后作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考核模式,具體操作流程情況如圖1所示,根據小組個人和總體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分,學生需要積極參與配合且互幫互助方能得到好成績,以此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體育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

圖1 小組合作考核模式流程圖
美無處不在,大學美育以美學理論為指導,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目前,高校美育教學往往將美育等同于藝術教育,主要教學內容局限于美術鑒賞、音樂鑒賞等方面,突出表現為窄化美育為藝術美和美育知識。有機化學課程教學具有補充美育功能,有機反應復雜豐富,反應現象多姿多彩,所得產物功能各異,大量有機反應和化合物造福人類社會同時也助力人類發現新事物和科學之美。例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乙烯產量如何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甲基橙pH試紙原理等科學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科專業知識蘊藏和處理的學科和社會問題,從而引導學生發現科學之美。另外,強化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夯實學生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助力學生發掘創造發現科學之美的能力。
勞動技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技能和習慣。高校勞動技術教育將勞動技術教育歸結于片面的體力勞動,普遍采取勤工儉學、打掃學院衛生、寢室衛生評比、獲取素質拓展分等措施來強化勞動技術能力,忽視了高等學校教育的專業性和專門性。有機化學課程是理工科化學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由有機反應基礎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組成。有機化學教學具有專業性和實踐性特色,旨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科學素養。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時可以積極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有利于能力素質拓展的與學科專業特色融合的實踐項目,如化學實驗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大賽和“互聯網+”大賽等,豐富大學生課外生活,提高綜合能力,拓寬勞動技術教育外延。
正確理解高校“五育”的內容及現狀有助于高校針對性進行教學改革,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目標。高校專業課程中開展“五育”融合研究,有助于高校教師理解“五育”教學本質,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促進高校“五育”融合。有機化學課程教學融合“五育”研究不僅豐富了有機化學課程教學內容,還有助于提高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相關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細化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