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平, 曲 峰
(1.忻州師范學院體育系,山西忻州034000;2.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北京100084)
近年來,Matlab / Simulink 仿真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各種體育項目中,在輔助教學方面起到關鍵的作用。風靡于我國各大健身機構和校園的健美操運動項目,卻沒有運用仿真技術來模擬運動動作,量化其動作參數,運用于教學與訓練。對健美操的動作進行仿真、量化、分析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劉彥君[1]運用Anybody對燕式平衡的下肢動作進行仿真。劉剛等[2]運用Anybody對臥推力量訓練進行仿真。李旭鴻等[3]運用LifeMoD軟件對跳馬運動員不同踏跳位置進行仿真研究。黃尚軍等[4]運用Open Sim 軟件對落地動作進行仿真研究。Yu 等[5]運用Matlab軟件對蹦極跳進行仿真。
Anybody、LifeMoD、Open Sim 等軟件的特點:①Anybody軟件把人當作剛體,分析其內在的肌肉骨骼系統,廣泛運用于康復醫療領域。②LifeMoD 運行是在ADAMS平臺上完成的,ADAMS 平臺更適合機械系統的仿真[6]。③Open Sim軟件必須要有測力臺配合,更側重于肌肉對形態參數的控制,廣泛應用于動作的神經肌肉控制策略的研究等方面[6]。
選擇Matlab / Simulink進行仿真的原因:這款軟件支持連續與離散系統以及連續離散混合系統,也支持線性與非線性系統,還支持具有多種采樣頻率的系統,以仿真較大復雜的系統[7]。Matlab軟件不僅是功能強勁的數學軟件,也是一個十分出色的仿真工具,它正成為國內外控制領域最流行的仿真軟件[8]。
主要以健美操基本難度動作中的靜力性力量動作B142(直角支撐)為例,分析動作成功完成時的髖關節角度范圍,并進行仿真。B142 動作的完成條件是:雙手支撐整個身體,手臂撐于身體兩側,只允許雙手觸地;屈髖且雙腿平行于地面[9]。根據成年人各體段質量、質心位置對體重和身高的二元回歸方程來建立數學模型,運用求解此類方程模型和Matlab 的解析功能計算出其數值解,利用仿真技術Simulink 庫中的圖形建模方式模擬人體的運動軌跡,建立B142 動作系統的動態模型,探求該運動的規律和特性,找出影響B142 動作的關鍵因素,在訓練及教學方面給予有用的參數和信息,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1)各體段慣性參數。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 T17245—2004》提供的成年人各體段質量、質心位置對體質量和身高的二元回歸方程[10-11]獲得參數。
(2)靜態穩定理論。穩定性分為靜態穩定和動態穩定。分析靜力性動作及判定平衡的穩定性必須從人體質心(COM)或重心(COG)相對于支撐面的位置來確定[12]。支撐面是由各個支撐部位的表面及它們所包圍的面積構成[13]。靜態平衡動作中,當人體質心的投影落在支撐面內,人體就處于穩定狀態[12]。在B142 動作中,人體的質心投影落到雙手及它們所包圍的面積內。
人體技術動作在矢狀面上投影圖放到OXY 直角坐標系里,確定各關節點的位置,連線構成人體單線圖(見圖1)。根據人體慣性參數回歸方程,求出人體各體段質量Pi及質心位置,并確定質心的橫坐標Xi,縱坐標Yi;進一步求出各體段的重力矩PiXi和PiYi。根據力矩定理,得出人體質心的坐標[14]:
人體質心的橫坐標

式中,X1為體質量,kg。

圖1 B142動作示意圖
(1)假設人體在B142 動作平衡狀態時X 軸的轉矩為零。
(2)假設頭頂點和頸椎點的連線與X 軸的夾角為65°。
(3)假設平衡狀態時,人體質心在X 軸的投影落到手掌部位。
(4)假設手掌長度占手長度的60%[15]。
(5)假設在動作完成過程中,上肢垂直于地面。
(6)假設髂前上棘點、脛骨點和內踝點在一條直線上。
在動作完成過程中,假設上肢垂直于地面,所以大臂、小臂對坐標原點的力矩為零,不需要計算其質量和質心位置,也不需要建模;只需對頭、上軀干、下軀干、大腿、小腿、腳、手進行質量、質心及力矩的計算及建模。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 T17245—2004》,體段質量:

式中:B0、B1、B2分別為回歸方程常數項、體質量、身高的回歸系數;X2為身高,mm。
體段質心位置:

式中:B′0、B′1、B′2分別為回歸方程常數項、體質量、身高的回歸系數。
體段重力矩:

頭、上軀干、下軀干、手、大腿、小腿、腳等體段(式中分別用下標3、4、5、6、7、8、9 代替)質心的橫坐標如以下公式所示:


式中Lcs指各體段質心上部尺寸占本體段全長的百分比,Lcx指各體段質心下部尺寸占本體段全長的百分比,θ指髖關節角度。
根據式(1)~(12)所建立的數學模型,在Matlab /simulink環境里建模,得到各體段的力矩模型子系統,如圖2 所示。

圖2 各體段的質量、質心及力矩仿真圖

圖3 仿真系統總圖
在得到頭、上軀干、下軀干、大腿、小腿、腳、手等7個體段的力矩模型子系統后,根據式(2),得到B142動作的仿真總系統(見圖3)。仿真總系統的輸出是計算人體總質心在X 軸的坐標和手掌部位在X 軸的坐標范圍[12],計算出質心坐標在X軸方向落入掌心所對應的髖關節角度范圍。
(1)保持B142 動作平衡時相同性別和體重、不同身高成年人髖關節角度比較。國家衛健委《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公布,全國18 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質量分別為66 kg和57 kg[16]。實驗以體質量66 kg 不同身高(1. 50 ~1. 78 m)的男子和體質量57 kg不同身高(1. 45 ~1. 73 m)的女子為例進行系統仿真(見圖4)。體質量66 kg的男子隨身高遞增,動作處于平衡狀態時,髖關節角度范圍遞減。身高1. 50 m 男子的髖關節角度范圍是69. 49° ~88. 47°,差值為18. 98°;身高1. 78 m 男子角度范圍是68. 21° ~84. 30°,差值為16. 09°。體質量57 kg,身高1. 45 m 女子的髖關節角度范圍是67. 74° ~87. 02°,差值為19. 28°;體質量57 kg,身高1. 73 m 女子的髖關節角度范圍是69. 14° ~83. 19°,差值為14. 05°。

圖4 男子、女子隨身高遞增髖關節角度變化圖
(2)保持B142 動作平衡時相同性別和身高、不同體質量成年人髖關節角比較。國家衛健委《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中公布,全國18 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 67 m 和1. 56 m[16]。以我國成年男子和女子的平均身高水平為例,選取身高為1. 67 m 的男子隨體質量不同(55 ~83 kg),其髖關節角度數據和1. 56 m的女子隨體質量不同(45 ~73 kg)的髖關節角度數據進行系統仿真(見圖5)。身高為1. 67 m 男子隨體質量的遞增,髖關節角度范圍由68. 89° ~85. 45°(差值為16. 56°)變化為68. 32° ~86. 41°(差值18. 08°)。身高為1. 56 m女子隨體質量的遞增,髖關節角度范圍由68. 23° ~84. 40°(差值為16. 17°)變化為68. 37° ~86. 21°(差值為17. 84°)。
(3)保持B142 動作平衡時相同體質量和身高、不同性別成年人髖關節角度比較。分別對相同身高和體質量的男子,相同身高和體質量女子的數據進行系統仿真,得到其髖關節角度范圍。身高1. 56 m,體質量57 kg的男子髖關節角度范圍是69. 40° ~87. 15°(差值為17. 75°);身高1. 56 m,體質量57 kg的女子髖關節角度范圍是68. 38° ~85. 27°(差值為16. 89°)。身高為1. 668 m,體質量66 kg的男子髖關節角度范圍是68. 68° ~85. 76°(差值為17. 08°);身高為1. 668 m,體質量66 kg的女子髖關節角度范圍是68. 95° ~84. 45°(差值為15. 50°)。

圖5 男子、女子隨體重遞增髖關節角度變化圖

圖6 不同性別運動員髖關節角度范圍圖
在一系列假設的情況下,通過數學模型求解,得到健美操B142 動作的仿真數據。通過3 組數據的比較,得出以下結論:
(1)相同體質量男子隨身高的遞增,髖關節角度范圍遞減;相同體質量女子隨身高的遞增,髖關節角度范圍遞減。
(2)相同身高男子隨體質量的遞增,髖關節角度范圍遞增。相同身高的女子隨體質量的遞增,髖關節角度范圍遞增。
(3)相同體質量、相同身高的男子比女子髖關節角度范圍大,成功動作的姿態調節范圍更大。
本研究中,仿真得到的結果與實際動作有一定的差距。在后續研究中,應盡量減少實驗假設,在原有數學模型基礎上加上需要考慮進去的影響因子,對模型進行調整,使仿真結果更接近于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