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龍
【摘 要】《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是遼河油田新聞中心聯合遼寧廣播電視臺推出的一組抗擊疫情特別報道。這組報道采用第一人稱視角的日記形式,以遼寧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盤錦遼油寶石花醫院護士董婷婷為采訪對象,展現護士小董乃至遼寧醫療隊在武漢期間的工作生活。
【關鍵詞】日記? ?報道? ?躥紅? ?奉獻
《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這組形式新穎、時效性強的系列報道自1月27日起刊發,累計發表40篇,《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客戶端、《工人日報》、《遼寧日報》等主流媒體也進行了轉發報道。據不完全統計,各媒體轉載報道后,全網點擊量突破3000萬人次,成為眾多抗疫報道中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一、報道的緣起與策劃
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疫情在蔓延,愛心匯武漢。作為疫情重災區,湖北武漢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1月26日,大年初二,由遼寧省衛健委組織的首批醫療隊開赴湖北武漢。盤錦遼油寶石花醫院重癥醫學科“85后”護士董婷婷,主動報名參加這支“逆行”的醫療隊。
1月26日18時25分,搭載137名遼寧醫護人員和4.4噸醫療物資的包機航班,安全降落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22時,筆者經過多方努力,聯系上了到達武漢疫情一線的遼河“最美逆行者”董婷婷,次日上午在“掌上遼河”刊發《獨家連線!馳援武漢的油田醫院員工董婷婷接受“掌上遼河”專訪》。
這篇獨家報道刊發后,引起遼寧廣播電視臺“北斗”新聞客戶端的關注,主動轉發該報道。隨后,在遼河油田黨委宣傳部的協調支持下,遼河油田新聞中心決定聯合遼寧廣播電視臺,利用雙方新媒體平臺,聯動推出《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特別報道,以小人物的大擔當,展現新時代遼寧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
自1月27日開始,“掌上遼河”客戶端與遼寧廣播電視臺“北斗”客戶端每天聯動刊發《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日記由筆者和遼寧廣播電視臺編輯李瑩聯合執筆,利用董婷婷的空余時間進行采訪。截至2月28日,累計發表《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32篇。這些日記形式的報道,從各個角度展現了護士小董的一線工作生活。
二、報道產生的社會反響
《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系列報道推出后,迅速被《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社、新華社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央廣網、《工人日報》客戶端、遼寧廣播電視臺、北斗融媒新聞客戶端、《中國石油報》等省級以上主流媒體跟蹤轉載報道,各省市兄弟媒體和自媒體紛紛轉發。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媒體轉載報道全網累計點擊量突破3000萬次。
其中,筆者參與采寫的《一名遼寧援鄂護士的武漢日記——勇挑重擔,我已做好準備》新聞報道在《人民日報》二版要聞倒頭條刊發,報道了遼油寶石花醫院援鄂護士董婷婷的感人事跡。2月13日,參與采制的《戰“疫”日記:寂靜城市,聽春天的腳步——護士小董武漢日記》新聞報道,在新華社播發后,僅一天時間網友點擊量就突破百萬人次。
兩個月來,《人民日報》客戶端、遼寧廣播電視臺旗下北斗融媒客戶端、《中國石油報》、《中國石油報》官方公眾號全程連載了“小董日記”,《工人日報》先后十多次摘編刊發了“小董日記”。
此后,各大傳統媒體、新媒體上,類似“小董日記”這樣的日記形式報道逐漸開始多了起來,并掀起了“日記體”的報道風潮。
《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持續深度報道了董婷婷的感人事跡,弘揚了社會正能量、主旋律,樹立了新時代遼寧人、當代石油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鼓舞了油田上下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2月6日,董婷婷本人被盤錦市婦聯授予了“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在《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的感召影響下,遼油寶石花醫院200多名醫護人員主動請戰報名支援湖北抗擊疫情。該院先后已調派13名醫護人員前往湖北武漢支援,其中11人在雷神山醫院一線支援。
三、采寫過程及啟示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報道屬于重大事件報道。重大事件報道,時效性十分關鍵。首篇“小董日記”從策劃、采寫、編輯、刊發均在1月27日當天完成,效率極高。
當時,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很多是剛剛抵達武漢,還未正式進駐醫院開展工作。“小董日記”先聲奪人,第一時間提供了讀者關心的醫療隊員食宿情況、物資籌備、崗前培訓等內容。
首篇日記一經推出,就獲得網友廣泛關注,剛上線的“掌上遼河”客戶端點擊量1.5萬人次,遼寧廣播電視臺“北斗”新聞客戶端點擊量15.3萬人次。
首篇日記推出的次日凌晨,央視新聞客戶端就以《馳援的醫護人員到武漢后經歷了什么?看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為題,第一時間轉載了這篇報道,成為第一家關注、轉載“小董日記”的中央媒體。
《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系列報道,雖然是采用日記形式,但本質上仍是新聞報道的一種體裁。這就要求記者要有采訪意識和策劃意識。比如小董生日時,聯合遼寧廣播電視臺做了一期策劃。由于武漢前線條件有限,甚至連生日蛋糕都沒有,筆者就協調了小董家人、同事以及遼寧第二批赴鄂醫療隊隊員、油田一線工人給小董送去生日祝福,剪輯了一段短視頻放在了日記里,為讀者展現了醫護人員難忘的“戰地”生日。
在推進這組系列報道時,筆者注意從小董的家人身上挖掘新聞線索,先后策劃了《兒子給我來信了》《“疫”封家書》《愛如茉莉,花香滿衣》等多篇報道。
在重大事件報道中,還要具備精雕細刻的精品意識,尤其是要擬出既精準又吸睛的標題。一開始,“小董日記”只是以時間為序,并沒有擬標題。后來在《人民日報》客戶端連載時都分別擬定小標題的啟發下,“小董日記”從第五篇開始為每天的日記擬標題。在一期日記中,筆者通過小董的描述,寫了一個她的隊友,原標題是《“快手”衛桂霞》,后來編輯反映大家關注的是小董護士本人,并不關心她隊友采血、干活有多快,最后標題根據文內提到的很多隊友起濕疹這個細節,定為《百爪撓心?忍!》,一問一答,干脆利落。在另一篇日記中初擬的標題是《春天到了,勝利還會遠嗎?》,這個標題過于平淡,最終改成《寂寞城市,聽春天的腳步》后,一下就有了動感之美。新華社在后續報道《戰“疫”日記:寂靜城市,聽春天的腳步——護士小董武漢日記》中也直接采用了這個思路。
(作者單位:遼河油田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