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起

補充蛋白質,增強身體抵抗力,是近期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
日常食用的動物蛋白質主要來源有牛肉、羊肉、豬肉、雞肉、鴨肉、牛奶、奶酪、羊奶和雞蛋、鴨蛋等蛋奶制品。其中,牛肉、羊肉等在我國傳統醫學的藥膳中也早有運用。
牛肉有黃牛肉、水牛肉之分,其中以黃牛肉為佳。中醫認為,牛肉性味甘平,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牛肉的蛋白質與氨基酸成分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輔助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術后、病后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
羊肉營養豐富,常吃羊肉可以補血助陽、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有一種傳統的優質羊肉叫“柏籽羊肉”,素以鮮嫩清香、無腥膻味而聞名,被譽為“土人參”“補心丸”。需要提醒的是,吃涮羊肉一定要把羊肉涮到熟透才好。
此外,畜禽類的肝臟特別是鮮嫩美味的羊肝和鵝肝,是維生素A 和維生素D 的重要來源,適量食用對骨骼、眼睛有益。
原料:牛肉300 克(熟制品牛肉也可再加工,分量減半),丁香3 克,陳皮6 克,胡椒15 克,草果6 克,縮砂仁6 克,高良姜6 克,生姜汁、蔥汁、鹽及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切塊,將上述原料同牛肉拌勻,腌制兩日,取出,烘焙制成肉干,每天適量食用。
小貼士:溫胃散寒,補虛養血。
原料:鮮山藥100 克,奶酪20 克,薏米仁15 克,蓮子仁15 克,土豆50 克,調料、輔料各適量。
做法:山藥、土豆去皮,切丁,與薏米仁、蓮子仁一起蒸熟,加入奶酪,調味后拌勻即成。
小貼士:健脾祛濕,補氣養胃。
原料:鮮羊奶200 毫升(或羊奶粉30 克),老生姜15 克,白糖適量。
做法:生姜切片,與白糖一起煮水,再和羊奶(粉)混合即可。
小貼士:溫養脾胃,降逆止嘔。

原料:羊肉300 克,柏子仁、黃芪各15 克,調料適量。
做法:羊肉切塊,焯水,與藥材一起放入燉盅,蒸至酥爛,調味即成。
小貼士:益氣溫臟,養心安神。
原料:雞爪200 克,玉竹10 克,糟鹵、調料各適量。
做法:雞爪清洗整理后焯水,放入玉竹一起蒸至酥軟,再倒入糟鹵、調料即成。
小貼士:養顏麗容,滋陰養心。

原料:羊肝100 克,白豆蔻3 克,決明子10 克,調料適量。
做法:羊肝洗凈焯水,加入白豆蔻、決明子蒸至酥軟,再加調料即成。
小貼士:養肝明目,輔助降脂。
原料:鴨肫200 克,肉桂3 克,調料適量。
做法:鴨肫洗凈焯水后,加入肉桂和適量溫水蒸至酥爛,加調料即可切片食用。
小貼士:健脾消食,溫腎養胃。
原料:鵪鶉蛋100 克,靈芝孢子粉2 克,輔料、調料各適量。
做法:鵪鶉蛋煮熟去殼,加入靈芝孢子粉和調料,略煮即成。
小貼士:補氣增免,補益五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