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貞

絲綢之路、大漠風光,九曲黃河、遼闊草原……在充滿傳奇色彩與浪漫神韻的中國西北絲綢古道上,有一個美麗但生態脆弱的地方——甘肅,它是一帶一路黃金段綠色安全通道。2008年6月,一支保護生態安全的專業隊伍——甘肅省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在這里誕生。
據了解,這個大隊抽組人員來自武警機動師、內衛總隊、森林部隊,是一支傳承紅色血脈的隊伍,是一支為綠色而生、為綠色而戰的隊伍,忠誠守護綠色是這支隊伍的信仰。組建12年以來,歷經建設發展、改革轉制,名稱變更,但大隊一茬茬指戰員忠誠地守衛在隴原的青山綠水間,用忠誠、青春和熱血為一帶一路打造綠色生態安全屏障,他們被駐地群眾親切譽為“森林守護神”“生態勁旅”。
綠色使命,當好亮劍生態戰場的國家隊
百年難育千山秀,一火能焚萬木春。甘肅森林覆蓋率13.42%,居全國第26位,森林資源彌足珍貴,保護好西北生態安全,對全國生態環境安全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從組建之初,該大隊黨委就提出要當好國家隊、戰斗隊、宣傳隊、突擊隊,在保護駐地森林和生態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時間回溯到2009年3月5日,蘭州市紅古區發生森林火情,接到火警電話的大隊指戰員,僅用5分鐘集結完畢,20分鐘行程30公里第一時間趕到火情事發地,僅用一個小時就將大火成功撲滅,第一次檢驗了大隊指戰員快速機動能力和嫻熟過硬的滅火技能。2011年6月7日,甘肅連城國家自然保護區天王溝林區發生森林大火,大隊90名指戰員聞令而動。火場上地表火、樹冠火、地下火蔓延,火場氣溫高,熱浪熾人,濃煙熏嗆,參戰指戰員的臉被熏黑了,嘴烤裂了、腳磨破了、衣服沾滿灰塵,甚至有時快喘不過氣,但他們沒有一個人后退,與火魔展開了殊死搏斗,創造了完全依靠人力在較短時間撲救復雜地形森林火災的成功戰例。
說起大隊跨省參加滅火的經歷,大隊長孫華明歷歷在目。2018年3月29日13時15分,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王陶鄉郭家坪村發生森林火災,嚴重威脅到森林和林區群眾安全。3月30日凌晨零時許,大隊聞令而動,100名指戰員隨總隊前指星夜兼程千里馳援山西沁源火場。大隊參戰指戰員逆火而行,與兄弟單位并肩作戰6晝夜,于4月5日將大火撲滅。但想不到的是另一場惡戰正在等待著他們。4月5日13時40分,陜西韓城市桑樹坪鎮雷寺莊林場發生森林火災,大隊指戰員從山西沁源火場轉戰韓城火場,連續鏖戰兩晝夜,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成功撲滅森林火災。這是大隊組建以來首次跨省增援、救援難度最大的一次滅火行動。
筆者了解到,該大隊組建以來先后撲滅森林火災近50起,實現了“火撲滅、零傷亡”的目標,創造了從防區到跨省撲救森林火災的一個又一個佳績,彰顯了森林消防國家隊作用。面對綠色使命,大隊指戰員已成為一把隨時斬斷火魔的“利劍”,每個指戰員的人生價值正隨綠色夢想悄然升華。
綠色召喚,當好傳播生態文明的宣傳隊
如果說火場是森林消防指戰員的主戰場,那么防火宣傳、林政執勤便是打響生態保衛戰的前陣地。滅火的主動仗要打,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也要靠前。組建以來,該大隊黨委堅持“防火勝于滅火”的理念,廣大指戰員在“防”火這個關鍵上,思忖尤深,從靠前駐防到宣傳巡護,從應急科普到筑牢人民防線。有綠色的地方就能看到森林消防指戰員那“橘紅色”的身影!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從2012年4月開始,該大隊與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開展“保護生態家園、構筑綠色屏障”為主題的森林防火宣傳活動,開啟了宣傳聯動模式。2015年又展開了防火聯合大督查,走出聯防聯控融合、教育向重點人群聚焦,聯合傳播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子。2019年6月,該大隊利用參加甘肅省安全生產月的時機,聯合駐地相關單位大力開展“森林防火進萬家”應急科普活動,通過采取設立防火宣傳點、開辟防火宣傳線、構筑防火宣傳面等方式編織“防火網”。
轉制以來,該大隊堅持大應急的宣傳理念,成立10支藍肩章宣傳小分隊,大力開展“生命至上,共享安全”應急科普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的形式普及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風險防范和防災減災知識,重點開展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網絡、進公共場所等科普活動200余次,力促森林防火應急科普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切實筑起一道森林消防防災減災的人民防線。
綠色印記,當好建設生態和諧的主力軍
甘肅省荒漠化土地面積19.21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45.12%,沙化土地面積11.92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28%。面對這個森林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土地荒漠化形勢嚴峻的省份,大隊指戰員喊出了“一任接著一任干,綠色事業眾人干”的口號,將植樹造林作為防治荒漠化的根本措施,以實際行動讓一處處“不毛之地”變綠。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蘭州市通往飛機場的路上,有一塊400多畝的新林地,猶如“綠色盾牌”固守在“不毛之地”。為了這片“綠色衛士林”,大隊指戰員從2009年4月起,歷盡千辛萬苦,每棵四五十斤重的樹苗都是指戰員在爬行中扛上去的;每一個樹坑,都得先在陡坡上平出一塊地來,再挖出“梯田”形狀的樹坑;每一桶澆樹的水,都是一百多名指戰員接力轉運上去的……經過反復補種,終于造就了這片初綻蔥蘢的新林區。
11年來,大隊指戰員矢志不渝,開墾荒地近千畝,植樹造林10萬余株。如今的隴原,“綠色衛士林”生態工程猶如一道綠色長城,使一片片不毛之地變成了綠洲。
林下茂密的灌木叢和雜草等可燃物是森林火災的重要隱患。為防患于未然,2019年4月以來,大隊靠前駐防分隊聯合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率先在所屬轄區開展清理行動。累計清理可燃物近30噸,累計清理50余公里,在重點林區開設隔離帶20余條,有效降低了可燃物載量,大大降低了重點林區的森林火災隱患,確保了去年以來轄區森林火災“零發生”。
生態興則文明興,情注西部山水間,愛灑萬家燈火中。組建以來,該大隊指戰員圓滿完成以防火滅火為中心的多樣化應急救援任務近百起。大隊先后11次被總隊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大隊”,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一次;先后涌現出了“全國護林防火先進個人”“綠色衛士”蘭海龍、“忠誠衛士”馬趙飛、科研創新達人黨軍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轉制以來,大隊指戰員仍不忘初心、不負重托、不辱使命,踐行著新時期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錚錚誓言,在隴原大地一帶一路的征程上續寫著綠色衛士的赤膽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