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利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蓮花鎮中心小學 浙江 衢州 324000)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練習題是教材編者針對課文自身特點設置的知識要點、能力訓練點和教學的重難點,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練習題主要分為幾個類型:知識梳理類、思考探究類、積累運用類、拓展實踐類。
知識梳理類習題:這類課后習題是對基礎知識的一種梳理與鞏固,屬于檢測型習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懂課文。比如:
二上冊《黃山奇石》課中“泡泡語”:我能猜出“陡峭”的意思。
《大禹治水》課后練習題:朗讀課文,你知道下面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嗎?先猜一猜,再查字典。
思考探究類習題:該類習題主要圍繞課文內容、情感、主題、寫法和疑難展開。比如:
三上冊《古詩三首》課后習題:這三首詩寫得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些地方發現的?
積累運用類習題:這類習題是在感悟文章關鍵語句的基礎上,積累、品味優美詞句并加以運用。比如:三上冊《秋天的雨》課后習題:想象一下,秋天的雨還會把顏色分給誰呢?照樣子寫一寫。
拓展實踐類習題:拓展、延伸為主,與文本以外的內容建立起廣泛的聯系。比如:《大青樹下的學校》課后習題:你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同學們在學校里做些什么?選擇一個場景說一說。
教室里 操場上 花壇邊
圖書館里 教學樓前 大樹下

幾個層次相互聯系,逐步漸進,由課內到外延伸拓展,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積累梳理語言材料擴大拓展學習資源。
1.1 預習了解型習題。“自研于課前,得益于課堂。”課前習題旨在引導學生課前開展有意義的預習,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比如在學習《在牛肚子旅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思考“從哪里可以看出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找出三處來說明”;對于童話、寓言等文學作品課后的練習題,筆者挑選一題或者幾題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該題迅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內容。
1.2 養成習慣型習題。預習并不只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閱讀教材,而是通過思考與體驗,來幫助理解,實現學習。教師對學生預習的幫助,體現在預習習題的設計上。這其實是教師備課的核心,也是很多學校嘗試探索的“學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的實踐看,加強預習習題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與教師指導的針對性。教學資源就在身邊,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挖掘。對課后習題的積極利用,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不斷提升語文素養。
2.1 幫助理解型習題。學生在基本理解的基礎上,適當重復習題與變式習題,進一步熟悉學習要點,形成熟練應對能力的習題。它包括一些幫助學生記憶的習題與訓練.我們可以借助課后練習中的簡答、圖表等題來講解課文。比如在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時,為了了解文章的觀察順序,我們可以結合課后習題,清晰明了地就對“楊梅”有了全面的了解,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比如學習《金色的草地》時,可以讓學生圍繞課后習題2,利用填表格的方式來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
2.2 梳理內在型習題。這是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整理,以形成良好知識結構的習題。。學生的個體理解能力是有差異的,但每個人都經過預習,揣摩了教材文本的“言下之意”,對“題中之理”有所認識,進入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會因材施教。我們也可以將練習題作為課堂討論的主要問題,對理解全文具有提壺挈領作用的練習題,教師可以圍繞這道練習題,引導學生讀書與討論,靈活而巧妙地串聯起了本課的教學過程,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學《掌聲》時,我們可以利用課后習題1這一關鍵問題進行教學:默讀課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既引導了學生抓住主要問題來探究,也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意思”,可謂一舉多得。教師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任務不是“講課”,而是“組織學習”。
要扭轉習題就是“課后習題”的狹窄認識,將習題視為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的多樣任務,將習題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起來。
課后的復習性習題,必須克服簡單訓練的模式。其研究點主要有四:
一要處理好“理解”與“熟練”的關系,防止在尚未理解時,就加大熟練性的訓練。
二要尊重學生的層次差異,同時設計面向全體學生的鞏固性習題與面向學有余力學生的提高性習題。
三要重視診斷與補償,明確習題意圖與解釋性,賦予習題以診斷功能,增加基于診斷反饋的補償性習題。
四要重視聯系與整理,以形式多樣的整理性習題,及時將零散的學習轉化為有組織的知識建構。
課文后練習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課后習題巧妙而科學地貫穿課前、課中、課后,讓它為我們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所用,我們的語文教學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