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寒星 付俊生(通訊作者)
(貴州省人民醫院婦科 貴州 貴陽 550000)
血栓是外科手術中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是由于機體中的血液異常凝結,導致靜脈血回流產生障礙所致。受女性生理結構影響,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出現血栓的概率較高,血栓脫落后,則容易誘發肺靜脈栓塞,嚴重者直接死亡,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臨床非常重視婦科腫瘤患者術后血栓的發生。故本次研究就婦科腫瘤術后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進行回顧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回顧性選取2017 年6 月—2018 年12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40例婦科腫瘤患者,按術后是否出現血栓分為對比組(105 例,術后未出現血栓)和研究組(35 例,術后出現血栓)。研究組年齡30 ~74(52.57±10.54)歲;子宮肌瘤21 例,卵巢癌16 例,侵蝕性葡萄胎17 例,卵巢良性腫瘤25 例,宮頸癌26 例。對比組年齡30 ~75(51.57±11.01)歲;子宮肌瘤9 例,卵巢癌7 例,侵蝕性葡萄胎7 例,卵巢良性腫瘤8 例,宮頸癌4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自制婦科腫瘤術后血栓形成相關因素調查表,具體的調查項目包括年齡、腫瘤性質、手術方法、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疾病史、體重、疾病類型等。
統計并分析兩組的年齡、體重、手術時間、疾病史、腫瘤性質。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中,年齡≥50 歲者、體重≥60kg 者、有疾病史者、手術時間≥1h 者、惡性腫瘤者的占比均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1。

表1 婦科腫瘤術后形成血栓的單因素分析[n(%)]
經多因素分析,年齡≥50 歲、體重≥120kg、有疾病史、手術時間≥1h、惡性腫瘤、臥床時間≥6d 是造成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形成血栓的因素(P<0.05),見表2。

表2 婦科腫瘤術后形成血栓的多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年齡≥50 歲、體重≥60kg、疾病史、手術時間≥1h、惡性腫瘤是影響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形成血栓的危險因素(P<0.05)?;颊吣挲g越大其機體各組織器官的退化現象越明顯,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成分也會產生一定的變化,患者易處于高凝狀態,便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2]。術前患者如果患有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其機體各方面功能運行能力本就欠佳,血氧循環易出現障礙,也會增加血栓發生的風險[3]。同時,肥胖患者的血脂、血壓等較高,對血液運行也是有一定的影響,故是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統計指出,手術時間≥1h 比<1h 的患者形成血栓的風險高出4.15 倍[4]。術中患者通常行膀胱截石位,其下肢、局部組織長時間被壓迫會延緩靜脈血液流通,加上手術出血,機體內的凝血成分更容易丟失,患者應激反應加大,便加速血栓的形成。若為惡性腫瘤,凝血因子、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顯著升高,加上腫瘤細胞本身帶有促凝機制,在手術應激反應和血管細胞損傷的情況下更容易形成血栓,術后患者的臥床時間越長,機體得不到良好的運動調節,血液運行越來越慢,便進一步增加血栓形成風險[5]。
綜上,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形成血栓的風險較高,與患者的年齡、體重、疾病史、肥胖等因素相關,應對上述高危因素進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