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杰
(河池市中醫醫院耳鼻喉科 廣西 河池 547000)
在上呼吸道疾病中, 慢性鼻竇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以慢性炎癥性著稱,具有高發病率、病程長且容易反復特點,患者感到鼻部不適,影響正常生活,以伴和不伴鼻息肉分成兩種。情節嚴重者可能失去嗅覺,引發其他疾病。在保守治療中,主要以藥物為首選的治療方案,但是目前尚無徹底治愈的藥物,且存在依賴性與復發性。而在手術方案中,雖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是手術過程中不免對鼻黏膜造成較嚴重的創傷,因此目前尚無統一定論為何種治療方案更為安全有效。基于此,本研究針對我院CRSwNP 患者,進行聯合治療,獲得療效突出,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1]:在鼻內鏡檢查下,明確為CRSwNP;符合手術指征;年齡≥18 周歲;可配合治療;知情同意。排除標準[2]:藥物過敏;頜面部惡性腫瘤;鼻腔手術史;依從性較差;無法配合術后資料采集者。將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7 月時期)收治CRSwNP患者總計142例,采取隨機數字法分成對照組(71例)男39 例(54.93%),女32 例(45.07%),病程0.3 ~9.6 年,平均(4.3±0.4)年,年齡19 ~63 歲,平均(32.3±2.7)歲。實驗組(71 例)男39 例(54.93%),女32 例(45.07%),病程0.4~8.1年,平均(4.1±0.3)年,年齡18~65歲,平均(33.1±2.2)歲。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僅采取鼻內鏡手術、抗感染治療,而實驗組采取鼻內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90265)于術前1 周,2 噴/次,2 次/d。術后克拉霉素膠囊(江蘇恒瑞醫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1041)0.2g/次,2 次/d,治療3 個月。
對照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臨床總有效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癥狀消失時間主要記錄:鼻癢、流涕、噴嚏、鼻塞、鼻甲腫脹消失時間。臨床總有效判斷方法:臨床癥狀消失,內鏡可見鼻竇開放良好,分泌物正常為治愈;臨床癥狀減輕,內鏡檢查可見部分竇腔黏膜增生或輕度水腫,鼻竇膿性分泌物減少為好轉;除外以上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眶周淤血、鼻甲粘連鼻中隔等并發癥情況。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鼻癢、流涕、噴嚏、鼻塞、鼻甲腫脹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 例數 鼻癢 流涕 噴嚏 鼻塞 鼻甲腫脹實驗組 71 1.05±0.11 1.53±0.17 1.45±0.16 0.73±0.27 1.63±0.17對照組 71 2.73±0.27 2.96±0.28 3.03±0.27 4.26±0.58 3.06±0.28 48.554 36.785 42.419 46.493 36.785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t P
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77%,對照組總有效率77.46%,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41%(1 例)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86%(7 例)(P<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情況比較(例)
CRS 與感冒癥狀相似,因此部分患者在疾病初發期間,未予明確的重視,積極的診斷與治療,因此在癥狀嚴重后再行診治時,就發生了較為嚴重的變化,由于長期的炎癥浸潤,因此造成鼻部一些列的不適癥狀,發生流涕、鼻部不通氣等不適癥狀,嚴重者出現閉塞不通氣導致腦部缺氧造成的頭疼現象,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睡眠與學習工作情況[4]。而生長于鼻腔內的贅生異物發展成CRSwNP,造成對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隨著鼻內鏡技術成熟,具有顯著臨床效果,提升療效。而在手術基礎上,配合藥物治療,可減輕術中對鼻腔黏膜的損傷,減少術后炎性指標,效果理想。余良才研究中指出[5],選取CRSwNP 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治療,結果聯合應用經鼻內鏡手術與藥物治療患者患者的出血量更少,恢復通氣、黏膜時間更短,治療總有效率更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1 年內復發率更低(P<0.05)。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治療后鼻癢、流涕、噴嚏、鼻塞、鼻甲腫脹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7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46%,而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4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86%(P<0.05)。
綜上所述在CRSwNP 患者的治療中,采取鼻內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可明顯的縮短患者癥狀持續時間,提高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