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化和旅游牽手,詩和遠方的隱喻豁然變得敞亮。
演藝、會展,研學、康養,非遺、文創,一幕幕精彩的大戲連臺開演。
旅游的屬性,原本便含有文化的屬性。當下,旅游資源、文化資源的結合,轉化為無比豐沛的內容和形式,進而得到更多向度的開掘與整合。
人們在這樣的價值框架里,尋繹文化的時態和語境,大地風景被賦予新的質素與樣貌。由此,我們的視野和游蹤變得更有意味,文化也更加活色生香起來。
現實中的各色人等,其心理欲求和消費取向是多元的,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資源配置和支持。比如,日常的衣食住行、節假的南來北往;族群、地域不同,民情、民俗、民風自然也會不同。
即如旅游的形態,就有以景區為主的觀光游、以酒店為主的度假游、以娛樂為主的休閑游、以元素為主的研學游;即如旅游的產品,就有古拙的、時尚的、輕奢的、大眾的、原生態的、高科技的,這就要求我們大開腦洞。
套用現今的熱詞,遍地都是大IP,就看我們怎樣沉淀,如何打造。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國策。新的業態,新的產業鏈,新的市場運營模式,新的消費習慣,正在培育和養成。
從供需兩端發力,不斷優化文化和旅游消費環境,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讓文化和旅游同時完成一種全新的升維,正是時候!
姜鳴
《創意設計源》主編
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