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張諾
摘 要: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更優質的生活,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掀起了建設美麗鄉村的熱潮。但需要注意的是,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關注鄉村經濟發展,還要將鄉村歷史文化遺跡、非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作為工作的重點。這就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對鄉村景觀進行科學規劃,在保障鄉村長遠、穩健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文化、環境的保護。基于此,文章主要圍繞美麗鄉村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進行詳細研究,了解目前我國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現狀及制約因素,結合美麗鄉村和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內涵與原則,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以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快速發展。
關鍵詞:美麗鄉村;鄉村景觀規劃;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最早由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提出,該縣經過長期的探索,將美麗鄉村建設與生態環境塑造、經濟發展等融合起來,并成為國內首個國家級生態縣,是我國“魅力鄉村”的重要名片。美麗鄉村同時也是國家在鄉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為其設定的最高目標,美麗不僅包括鄉村形象和景觀,還包括社會層面內容。因此,重視鄉村景觀的規劃設計對建設美麗鄉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美麗鄉村與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內涵
(一)美麗鄉村內涵
美麗鄉村的概念首次由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提出,2008年該縣擬定“中國美麗鄉村”的建設計劃,預計用10年左右時間打造“村村優美、人人幸福、處處和諧、家家創業”的中國美麗鄉村,從而進一步構建“安吉模式”的新農村建設體系。實際上,“安吉模式”下的美麗鄉村屬于一種理想狀態,它涵蓋了鄉村社會層次以及鄉村景觀層次兩方面,本文主要圍繞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進行詳細探討。
(二)鄉村景觀層面
美麗鄉村中的“美麗”一詞有美觀、優美的含義,主要是指鄉村景觀視覺上的美感,呈現出的美麗環境。鄉村景觀打造必須要與周圍自然環境、地形地勢相融合,這也是鄉村景觀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在鄉村景觀建設中,應充分遵循景觀優化原則,有效協調經濟、文化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發揮出景觀的最佳優勢,以此實現鄉村景觀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規劃設計鄉村景觀時,應以保護鄉村景觀為基礎,以合理、高效利用鄉村資源為根本出發點,結合鄉村自然環境的生態性、功能性,公共景觀的人文性、合理性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最終打造出美麗、健康、舒適的鄉村生活和文化體系。
二、鄉村景觀規劃的原則
(一)尊重地域文化特色
鄉村地區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是農耕文化的源頭,中國的鄉村始終保留著非常完整且獨具特色的農業文化。鄉村地域文化包括當地民俗風情、歷史傳統、人文思想等,這是當地居民最寶貴且最大的精神財富。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中,鄉村景觀的規劃必須尊重地域文化特色,應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當地特色、保護當地文化為基礎,在進行規劃設計以豐富農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時,必須強調各種區域文化的歷史特征。
(二)生態原則
在規劃設計鄉村景觀的過程中,自然環境是居民生活的基礎,因此有必要重視鄉村環境的保護。因此鄉村景觀的規劃設計要遵循生態環境發展“六大原則”,保護當地的生態系統。為了合理地開發和利用現有資源,有必要構建一個合理的開發體系。在規劃和設計鄉村景觀的過程中,還需要制定一個科學的設計方案,可以選擇綠色施工技術,在施工過程中將自然環境與景觀建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使用當地的生態材料,更好地展現該地區的特色。只有充分發揮鄉村特色,才能打造出更加美麗的鄉村。
(三)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中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農村地區受到經濟、人口以及文化、技術等的制約,更加重視對資源的粗放利用,例如圍湖造田、砍伐森林、坡地開荒等。長此以往,鄉村資源與環境受到較大損壞。因此,妥善處理自然環境,有效阻止人類的不良行為,保障鄉村自然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重要內容。
三、我國美麗鄉村景觀規劃現狀及制約因素分析
(一)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現狀
我國地域廣闊,自然資源豐富,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難免會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使得鄉村景觀的規劃設計出現一些偏誤。每個地區的自然環境、文化、生活習慣以及鄉俗風情都存在差異,因此區域經濟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規劃設計鄉村景觀時,很難開展統籌規劃設計,這已成為鄉村快速、整體發展的主要障礙。
在不同地域,相關景觀的布局特色、設計標準各有不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各地鄉村的均衡發展,再加上區域與區域之間交流非常少,因此無法開展統一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在鄉村景觀結構設計中,難以統一設計標準與風格,在搭配景觀時很難充分、合理配置各類自然資源。而美麗鄉村的建設需要合理規劃村莊的基礎設施,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為了更好地連接各個鄉村,必須保證交通與線路的通暢、便捷。但實際上,在建設鄉村基礎設施時,無法統一、合理布局,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經濟發展,使實際的建設過程面臨更多困難和挑戰。
(二)鄉村景觀規劃的制約因素
1.城鄉地域分布不平衡
在我國遼闊的疆域中,地域與地域之間的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都存在一定差異,較大的差距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地區的統籌規劃與發展。例如,城市空間布局無序、混亂,城鄉差異大。從鄉鎮地區來看,存在區域之間聯系不密切、結構松散混亂的問題。此外,我國很多省市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發展水平差異相對較大,這些因素都是影響鄉村景觀合理、科學規劃的重要因素。
2.城鄉二元化結構凸顯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城鄉居民收入同步上漲,鄉村振興規劃有效落地,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但是,由于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和環境提升緩慢,很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城鎮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城鄉二元結構在我國依然常見,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麗鄉村的建設。
3.景觀規劃平均規模有限
就目前來看,很多地區的空間布局以及總體規劃呈現出平均規模有限、規劃不均衡的問題。其中對鄉村景觀規劃影響較大的方面主要體現在:一是發展始終以城市為中心,之后再帶動和促進地區整體發展,對區域文化經濟整體輻射較弱;二是以小城鎮為發展平臺,但城市規模和城鎮規模有限,仍存在不均衡的問題。
四、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改進建議
(一)充分結合地理特征
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必須要符合當地地理特征,在原有地理結構基礎上進行其他合理有效的建造和規劃,以改善建筑的生態特征,從而實現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融合。而地理特征又是生態背景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地理特征造就多種人文特征,使許多文化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差異。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地理特征是總體規劃和設計中的首要考慮因素。在充分整合區域和地形特征并保持地理和地形的完整性和實用性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其他合理有效的規劃,然后進一步完善和改進規劃和設計。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我們需要充分考慮該區域的地理和地理特征,遵守環境約束等相關原則,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設計,然后完善鄉村景觀總體規劃,有序開展各項建設工作。
(二)尊重、傳承鄉村元素
鄉村特色是一個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人文元素的核心,體現鄉村的人文背景及特色。因此,開展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時,可以積極圍繞鄉村人文特征,進一步提高鄉村景觀設計水平,保障鄉村建設質量,以此傳承和保護鄉村文化元素。例如,鄉村的舊街道、木雕等是整個文化體系最原始的文化元素和最核心的體現。為了提高文化景觀規劃設計水平,有必要充分考慮和衡量整個工作的實際要點。從整體上看,地理和文化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二者的發展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這種特點下,可以充分發揮地域特色,尊重、傳承地區的傳統鄉村元素和文化,深入挖掘景觀背后的鄉村文化和人文元素。這需要相關人員結合實際設計內容,考察現有有利條件,使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在體現鄉情鄉味的同時,圍繞實際內容真實、有序地開展建設工作,加快美麗鄉村的建設。
(三)鄉村建設要做到商民分離
當前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帶動一些城鄉企業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在不斷推進,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并為建設美麗鄉村做出貢獻,提供支持和經驗。但實際上,很多鄉鎮企業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環境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例如,一些工業企業部署和景觀規劃不合理,引發農村空氣污染、城市熱島效應等。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開展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有必要劃分商民地區。在規劃工業區時,考慮有害氣體如何更有效地排放,廠區綠化植被種植盡量合理,避免過于茂盛等。
(四)積極發展旅游業
積極發展鄉鎮旅游業也是促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效措施,這是由于鄉村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例如,我國安徽某縣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特征,根據地理特征強化服務結構,以此吸引更多游客。相關企業和政府部門深入挖掘安徽地域文化特色,融合農村文化與景觀特點,大大提升鄉村景觀魅力。此外,在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有必要考慮游客的情感,增添時代元素,打造具有時代特色并具有該地區文化特色的鄉村景觀,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為美麗鄉村建設打下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鄉村景觀的合理規劃設計非常重要。在之后的美麗鄉村建設中,必須要嚴格遵循生態環境發展的“六大原則”,展現當地文化特色,通過合理設計鄉村空間結構、基礎設施等,體現出鄉村地域特色,更好地推動我國美麗鄉村的建設,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一個美好、舒適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李瑩.美麗鄉村視野下鄉村景觀規劃的原則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20(1):76-77.
[2]楊倩.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研究[J].鄉村科技,2018(25):34-35.
[3]王淑芬,張書遠,戴彧.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初探[J].小城鎮建設,2017(1):89-96.
作者單位:
唐山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