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婚姻法 財產分配 女性保護 不足之處
作者簡介:段秀石,國家移民管理局西藏出入境邊防總站阿里邊境管理支隊,民警。
中圖分類號:D92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9.087
家庭對于整個社會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婚姻關系是否和諧,更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發展的穩定性、持續性。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婚姻關系在之前基本上都是由經濟基礎來決定,但是這種社會婚姻關系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已經呈現出非常明顯的變化趨勢。我國現有婚姻法在編制以及具體執行中,遵循正義、公平的基本原則。尤其是在婚姻法中對婚姻財產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在整個司法實踐中,在婚姻財產方面并沒有體現出一定的公平性和正義,反而對女性的基本權益造成了嚴重的侵害,甚至削弱了對女性的保護。
(一)女性如今面臨的現實困境
1.離婚率持續增高
與相關數據統計結果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我國近年來的離婚率一直在不斷上升。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在2015年與世界離婚率就已經接軌,而在2018年,我國的離婚率直接增長成為世界第一。與民政部在2017年發布的數據統計公告結果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在2017年,我國依法辦理登記結婚、辦理離婚手續的分別共有1063萬對、437萬對。國內當前離婚率比較高的是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廣東。與北京法院現有的《涉家事糾紛專業化審判白皮書》中現有的規定和內容展開深入了解和分析之后,發現家庭暴力、婚外情等是現代社會中導致雙方離婚的主要原因。其中,有50%的婚姻都是由于受到第三者的插足,最終導致婚姻的失敗,雙方中任何一方出現出軌行為,是導致雙方產生離婚想法的重要前提條件。與此同時,女方主張男方存在婚外情、家庭暴力的占比達到了70%-85%。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多樣化特征,但是由于女性在離婚方面的成本比較低,所以女性在整個婚姻關系中處于弱視地位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發展中不可磨滅的事實。
2.國情
我國本身就是一個從農耕社會直接進入到資本社會的國家。基本上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觀念當中,男性一定是作為家庭內“頂梁柱”的存在,所以在家庭以及婚姻關系中占據主導地位。雖然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提倡和強調男女平等,但是現實中我國國情的客觀條件影響下,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比比皆是。尤其是一直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有重男輕女的這種封建思想,尤其是在偏遠地區,這種思想更為嚴重。同時,很多地區、市場對于女性的就業、升值以及職業發展等提出的要求普遍比較苛刻,與男性相比,要更加困難。尤其是作為女性,還要教育和撫育下一代,二胎開放以來,女性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負擔、心理壓力普遍有所提升。
3.傳統思想觀念
在我國傳統思想觀念當中,一直以來都是重男輕女。由于受到思想觀念的影響,導致現代社會發展中,男女雙方在談婚論嫁時,婚房基本上都是直接由男方準備,女方則需要陪嫁一些日常的家用電器、生活用品等。與此同時,在我國國內部分沿海發達地區,在整個新房的裝修方面,也基本上都是直接由女方負責。如果婚后兩個人的生活很幸福,自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旦涉及到離婚,那么此時在財產分割方面,對女性保護不足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我國房地產產業一直在發展,房價也一直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房價一直在不斷上漲,從1000多1平方一直到現有1萬、2萬、甚至是更高1平方[1]。但是裝修、生活用品等由于時代發展,翻新的速度非常快,經過幾年之后的價值就已經歸零,這樣就會直接導致離婚財產在分割時,出現嚴重事實不公平的情況。
(二)各國婚姻財產分配現狀
1.我國婚姻財產分配現狀
我國《新婚姻法》當中明確指出,有關離婚房產的分割規定,雖然從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可以看出其體現了正義、公平的基本原則。但是與司法實踐結果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當前存在嚴重“AA”制的離婚財產分配行為。也就是雙方在離婚時,司法實踐對強勢地位一方的基本權益給予了一定的保護,而女性作為弱勢方,自身的基本權益勢必會受到嚴重的侵害影響。
2.其他國家離婚財產分配現狀
各國家在有關離婚財產分配時,對于女性的基本權益都比較重視,不僅在各國現有的婚姻法當中體現出公、正義的基本原則,而且一直到雙方婚姻關系結束后,由于婚姻關系造成女性基本權益的一系損失,會給予相對應的補償。比如在荷蘭,雙方離婚之后,如果女性在離婚之后的生活水平無法得到保證,那么男方有責任也有義務對女方支付相對應的贍養費,保證女性可以維持自己在結婚之前的生活水平[2]。德國在雙方婚姻關系結束時,對財產分割的判定,對女性的基本權益比較偏向,不僅房產歸女性,而且男方還必須要支付離婚后的贍養費。在法國現有的離婚財產分配中,凡是在結婚前沒有任何協議規定的,那么所有的財產都將歸夫妻雙方共同擁有,如果其中存在過錯方,導致婚姻終止,過錯方必須要接受具有懲罰性特征的財產分配原則。但是與我國當前《新婚姻法》中的規定和要求,雖然明確強調女性、男性的平等,重視私有財產的公平、正義,但是也正是由于這些因素,最終導致女性在離婚時,無法實現財產分割的公平性、正義性。
(三)我國新婚姻法在財產分割方面存在的缺陷問題
有關不動產的缺陷問題。與我國《新婚姻法》中的規定和內容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其中有規定是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可以將其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該規定內容一提出,就引起了全民的熱議,同時也引發了房產加名的熱度話題。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整個司法實踐中,逐漸發現該項規定的存在根本無法體現出實質性的意義,很難體現出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因此,司法解釋對該項規定內容進行不斷的修正、補充等。比如在司法解釋當中,提出結婚前購買的房產首付,房產登記在首付方名下,在雙方離婚時,無法達成協議離婚,那么法院就會將房產判給登記的一方[3]。對于婚后雙方共同償還的貸款部分、增值部分等進行平分,存在沒有歸還的貸款,需要由產權登記者一人進行債務償還。但是即便是修訂之后,仍然對女性的基本權益缺乏保護。比如100萬的房產,男方的首付如果是30%,也就是30萬,貸款期為20年,每一年在還款時將銀行利息的3.5萬元去除在外,婚姻持續了10年,總共支付的貸款金額為35萬,還剩下35萬貸款沒有還上。此時,如果雙方決定離婚,那么按照《婚姻法》中的內容,女方在婚姻結束之后可以獲得17.5萬元,也就是折合總值17.5%的價款。但是經過10年的時間,即便當初購買的房產是在偏遠的地區,如今的價值也翻了多倍,基本上可以達到200萬元以上。而女方在離婚時,實際上只能得到35萬元,但是男方卻可以得到165萬元。30萬元的首付已經增值到60萬元,平均分配下來17.5%其實就是35萬元,而男方即便還有35萬元剩余的貸款,但是這35萬元就相當于70萬元的價值。而在結婚初期,女方出資的裝修、各種家電以及共同使用的生活用品,在經過10年婚姻生活之后,已經全部都歸零,又拿什么去實現增值、產生價值。
婚姻法中對于婦女兒童的基本權利進行保護,主要是指對老人照顧、孩子撫育付出比較多的一方,在雙方婚姻結束時,可以獲得相對應的補償。但是一直以來在司法實踐中,這種補償都淪為空話,根本沒有體現在司法實踐中。對此,必須要強調對于女性的保護,尤其是在離婚財產分配中,必須要針對司法實踐中現存的諸多進行客觀分析,比如房產分割時,結婚時由女方置辦的各種生活用品、家用電器等,全部都計算到家庭的總資產當中。與此同時,還要嚴格按照對應的比例進行分配,比如男方在購買房產時總共80萬,而女方在物品置辦以及嫁妝方面總共20萬,那么家庭的總資產就是100萬。如果雙方離婚,那么此時房產增值到200萬,女方可以從中獲得40萬。
雙方在離婚時,離婚財產的舉證倒置,通常情況下都是直接由被舉證的一方,出具相關證明舉證財產屬于自己,同時還要對家庭財產登記制度進行完善和優化,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盡可能保證女性在婚姻結束時,可以分割到家庭所有的公共財產。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重視延續性的保護,尤其是要承認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和貢獻,對女性的犧牲、付出等給予一定的補償。在這方面的補償標準制定方面,可以參考世界各國家的做法,將女性在離婚時的生活水準作為基礎,實現對應的補償,確保女性在婚姻生活結束之后不會由于離婚而降低生活質量。補償的年限,可以根據雙方婚姻本的續存進行確定。另外,對于家庭共同承擔的債務問題,必須要進行嚴格的劃分,如果是雙方共同簽字的債務,才能夠被看作是夫妻共同債務,避免出現不良舉債,最終導致女性離婚后的生活艱難。
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一直以來都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家庭關系的和諧發展,有利于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必須要重視家庭關系的維護,從法律角度出發,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基本權益提供更有效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吳尚坤.關于完善我國新婚姻法的思考探析[J].法制博覽,2019(34):217-218.
[2] 冉克平.夫妻團體財產與個人財產的法理構造[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9,25(5):22-37.
[3] 李愈子.微探新婚姻法的進步與不足[J].法制博覽,2019(24):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