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婷婷
時間退回十年前,蔡峰不會想到他會在煤炭行業科研工作中發光發熱。他常常自嘲是個挖煤的,但他更常說的是,挖煤也是需要技術的。畢業十年,從初出茅廬,到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再到神木市副市長,用技術助推煤炭產業的轉型升級,傳播采礦的科學理念和技術,他一直在路上……
蔡峰坦言,最初和煤炭結緣,本不是出于自愿。高考時,由于成績不理想,他被調劑到了華北科技學院的采礦工程專業。他說,當時采礦工程專業錄取的110多個同學里,只有少數人是自愿選擇這一專業的。但是既來之,則安之,蔡峰篤信干一行就要愛一行,不能辜負自己多年的學習。
蔡峰讀本科時,國內礦難頻發。煤炭行業的負面新聞,帶給他很大的震撼。煤礦安全生產問題在他心中撒下了一顆種子,而他知道,唯有用科技手段才能解決這個問題。“讀書的時候就想著要做一些科研方面的工作,就報考了研究生。”
讀研后,他參與到了何滿潮院士團隊的課題研究中,深入千米井下做科研,切身感受到了煤礦工人的辛苦。“全社會對采煤工人、對這個行業的認同感非常差,礦工的榮譽感也比較低,大家感覺他們好像都是比較低層次的人,包括采煤這個學科,很多人甚至認為采煤還需要科學技術嗎?”
為了使自己的專業方向和工作對口,碩士畢業的蔡峰最后選擇了中煤集團。剛到中煤集團的他被安排到上海大屯煤電公司實習。“我的同事都是在基層干過的,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而這正是采礦科技工作者最需要的。”實習了半年的他萌生了讀博士的想法,“還是想先給自己充電,開闊一下眼界,提高一些學識。”
2013年,蔡峰終于如愿以償考上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在職博士生,一邊讀博,一邊工作。
2014年,中煤集團部門調整,蔡峰被分配到生產運營指揮中心,中心的主要工作是生產調度,側重于溝通協調,用到的專業知識不是很多,但他卻在這個崗位上解決了一個制約煤礦發展的大問題。
“中煤集團部分礦井開采薄煤層,萬噸掘進率很高,開采效率低,成本高,效益差。”年輕氣盛的蔡峰,對煤炭開采技術有著自己的思考,“何滿潮院士的110工法剛好可以少掘巷道,多采煤炭,實現薄煤層安全高效開采”。

蔡峰
為了推廣110工法,蔡峰主動牽線推薦中煤集團總工程師去何滿潮院士實驗室參觀考察技術。他介紹說,從實驗室考察回來,考察團向中煤集團董事長做了匯報,緊接著董事長又帶隊去了實驗室考察。很快,何滿潮院士團隊和中煤集團形成了合作意向。
神華集團得知中煤集團與何滿潮院士團隊合作的消息后,也緊隨其后進行了技術考察并確定了與何院士團隊的合作意向。至此110工法在中煤和神華兩大央企進行推廣,讓這一工法在行業里名聲大噪。
2016年,蔡峰被調到中煤集團技術管理中心工作,主要從事110工法的研究和推廣。2017年,蔡峰博士畢業,他的畢業論文就是針對唐山溝礦110工法的研究,該項目研究成果獲得了宋振騏院士、袁亮院士、康紅普院士、蔡美峰院士和中國煤炭學會劉峰會長等專家高度評價,認為其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截至2019年,“110工法”采煤工藝技術已在陜西、四川、黑龍江、山西、河南等省的500多家煤礦推廣應用。
畢業十年間,蔡峰參與了多項國家省部級和企業研究項目,發表高水平論文22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SCI、EI、ISTP檢索9篇。拿到博士學位后,他很快就升任處長,又獲得了全國煤炭青年科技獎,中煤集團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中煤集團首屆青年科技獎。
從校門走到央企總部,到基層去歷練一直是蔡峰最想做的事,卻一直沒有機會。終于,中組部、團中央博士服務團給了他一次夢寐以求的機會,服務團每年都要選派一批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具有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到西部去掛職鍛煉,服務西部經濟社會發展。蔡峰看到選派掛職干部的通知后,立刻就報名參加了。
2019年1月,蔡峰到神木掛職副市長,沒想到還沒正式到任,神木就發生了李家溝煤礦事故,造成21人死亡。這場事故讓他更清楚地認識到,神木作為全國最大的產煤縣,不僅有世界一流的千萬噸礦井,還有許多技術落后的小煤礦。“我覺得自己還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也因此,幫助神木進行煤炭產業技術的轉型升級、減少安全事故發生成為他在此的奮斗目標。
圍繞神木煤炭產業技術的轉型升級,給煤礦推廣一些先進的技術和裝備來保證安全是他的首要想法。“我想,轉型升級的方向主要是安全、高效、綠色、智能。”蔡峰說這四個方向也是煤炭行業對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一個共識。
在隨后的一年多時間里,為了這個目標,蔡峰的行程表被排得滿滿當當:推廣煤炭開采與洗選5項先進技術和裝備,穩步推進8處試點礦井建設智能化無人開采工作面;制定嚴厲打擊煤礦違法違規行為15條措施,32次帶隊深入井下查出隱患633條;成功舉辦煤炭安全高效開采與清潔利用高峰論壇;組織能化行業院士專家到神木考察座談,為產業轉型升級出謀劃策。
蔡峰通過大排查、大整治,消除了一批安全隱患,提升了煤礦安全生產水平。未來還將向探索神木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生產和能源清潔利用的發展路徑繼續邁進。
除了關注煤礦的安全綠色發展,還有一件事是蔡峰在神木最為重視的,這就是人才培養。“神木領導的眼光是超前的,他們成立了全日制高等專科學校——神木職業技術學院,說實話硬件條件比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園都好。”
但蔡峰也清醒地認識到,盡管硬件過硬,但軟實力才是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神木職業技術學院的管理水平、師資水平、學科水平,是無法支撐學校發展的,“當地人都覺得上職大不好,寧愿去外邊上一個普通的大專”。這些現象激勵了他助力教育的決心。
“我一直都有高校情懷,所以想把職業技術學院辦好,想幫助學院和礦業類排名靠前的學校建立合作關系或者幫扶關系。”蔡峰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把教育質量搞上去,為神木建設高端能化基地提供人才支撐。
“我們經常提到‘雙招雙引’這個名詞,但是神木更注重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力度還不夠,這是我一直在努力的。”2019年9月,經過不懈努力,蔡峰終于促成了神木市政府與中國煤科、應急管理部研究中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華北科技學院6家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神木職業技術學院與西安科技大學、華北科技學院、中煤職業技術學院3所高校建立校校合作關系,在神木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中國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神木基地。
此外,他還積極協調,舉辦多場專家報告會和培訓班等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持續培訓神木市工礦企業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為神木市高端能化基地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增添了未來發展的動力。
蔡峰來神木掛職的年限是一年,一年期滿之時,他在去留之間有過短暫的猶豫。當時,陜西省委組織部對他一年來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認可,并與中煤集團商定,讓他留在神木繼續服務一年。
這一年多來,除了對中煤集團與地方政府的感謝,蔡峰最想感謝的還有家人。“我來神木的時候孩子還不到兩歲。我至今還記得,去年1月6日離家的時候,孩子要我抱一抱,當時他也不知道我要長期離開,我心里特別難受。沒有家人的支持,我不會走到今天。”
如今,蔡峰來神木已經一年零五個月了,在剩下的半年多時間里,他會繼續推進神木煤炭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助力教育升級。“我希望大家能慢慢轉變對采礦科學的傳統認識,通過多種途徑將采礦的科學理念和技術傳播出去。同時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科技人員去支持西部的發展,西部的未來需要在理念和人才方面做出改變,這也是我們年輕科技工作者應當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