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陳 翊 章肖樺
曝氣沉砂池組成的“格子方陣”里,經過粗、細雙重格柵過濾的污水正從排水口流入,經過一場“短跑”奔向出水口,又在下一個“格子”里不知疲倦地重復著相同程序。邊上有一群人似乎對此很感興趣,他們從第一個池子開始,跟著污水一路走,看著奔流的水、流轉到車間沉淀過濾,水漸漸從泥黃到最終清澈,才停下了腳步……這里是潮州市第二污水處理廠,也是潮州市人大代表到潮安區視察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情況的第一站。
7月9日,44位市人大代表在潮州市人大常委會的組織下,兵分兩路分赴潮安區與饒平縣開展“更好發揮代表作用”主題活動。他們的任務,就是當好“質檢員”,確保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所發揮的作用“不打折”。
數據監測中心,是每家污水處理廠的“大腦”。在這里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直觀地了解到污水處理廠進出水的即時情況和部分歷史記錄。這也是此次視察活動中,人大代表必到之地。
在一家污水處理廠的數據監測室,代表們正在了解廠區硬件設備的運行情況。工作臺上的幾張表格引起了代表們的注意,他們問起了負責的工作人員——
“這是什么?”
“這幾天記錄的設備運行數據。”
“之前的呢?”
“收起來了,我現在去拿。”
……
有的代表拿起表格翻了翻:6日、8日、5日……大概有5天左右的表格。“你們這不行吧,工作臺賬怎么就這樣散開了放在桌上?”“這邊開著門,另一邊吹著風扇,不說被吹跑了,就算被吹到設備底下,這臺賬不就不完整了。需要查閱的時候怎么辦?”……看到臺賬有點凌亂的情況,幾個代表都發了聲。
“投入那么多錢搞硬件,就是為了保障數據的精確和工作的效率。拿個文件夾,臺賬當天記錄當天整理也不是難事。”他們當場跟處理廠的負責人溝通,建議廠方在做好“硬件”的同時,也要在“軟件”上下工夫,規范工作程序,提高管理精度,從而提高工作質效。
鳳塘鎮污水處理廠是潮安區生活污水處理PPP項目之一,目前已投入試運營。“走,去看看出水口能不能養魚。”一句玩笑過后,代表們來到廠區的排水出水口,先是打起一桶水,又倒入玻璃量杯里觀察——
“這水看著挺清,不過聞起來還是有點味道。出水檢測的數據怎么樣?”一位代表率先發問。廠區負責人介紹,目前處理廠的出水質量達到一級A標準,可以滿足農業和一般景觀水域用水。
“你們進水的COD跟氨氧濃度都不達標啊!進水量也是,設計量是一天3 500噸,現在一天進水大概也就1 400噸,怎么連一半都沒有?”一位提前做足“功課”的代表手拿著處理廠污水處理的相關數據表,提出的問題一針見血。要知道,這幾項數據不僅關乎污水處理的質量,也關乎生活污水的收集率,直接影響著群眾生活污水處理的實際效果。
得知當前潮安區污水管網覆蓋范圍不足、支管配套不到位的情況后,不少代表若有所思,紛紛把值得留意的情況和意見建議記到筆記本上,有的代表當場跟廠區負責人和相關部門隨行人員“預約”,準備在進一步調研后形成代表建議向政府反映。
活動結束,代表們在回程的車上還交流著這次視察的收獲。代表們你一言我一語,對城鄉污水處理工作的建議在回程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