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林小敏
一個月時間里,肇慶市鼎湖區的50多個代表活動小組,4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深入到鎮街、村居、社區、學校、家庭,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榕樹下與群眾開展聊天拉家常式的交流互動,圍繞“城鄉人居環境整治”這一重點課題,以“望聞問切”的方式,握指成拳掀起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攻勢。
在沙埔鎮,代表們深入村民家前屋后,現場察看改水、改廁、排水、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衛生等工作開展情況,了解村民對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坑口街道垃圾分類收集點前,代表們向工作人員詳細了解“村收集、鎮運轉、區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轉的情況…… 活動期間,各鎮人大、人大街道工委將轄區的人大代表劃分成代表活動小組,按照網格化劃分原則,每位人大代表入戶聯系不少于3戶村民。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代表們開展走訪群眾活動,收集意見建議80多條,為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參考。
為切實發揮人大代表的監督推動作用,做到“望表識里”,把準問題癥結,鼎湖區改變過去預設線路、聽聽匯報的視察調研慣例,實行代表“隨機抽”和視察點“隨機抽”的方式,整個視察活動全程由媒體跟拍。視察活動結束后,視察組及時將視察情況報送區委,視察結果將與鎮(街)年度績效評價得分掛鉤。
全域創建干凈整潔村、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加快推進“書記項目”示范鎮建設,在鼎湖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座談會上,區鄉村振興指揮部綜合協調組組長黎俊不單把鼎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工作講“透”了,還把問題擺上臺面,與人大代表面對面攤開講:“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企業集中精力復工復產,幫扶力度不大,個別參與新農村建設還停留在捐資上,沒有充分利用國家政策進行涉農項目投資,開展鄉村振興‘百企幫百村’還存在困難。”
主題活動期間,以“人居環境整治”為主題,各級黨委政府“敞開大門述情況查問題”,人大代表“敞開大門談策略”,這種雙向“敞開”的專題問詢座談會共舉辦了36場次。人大代表通過聽取匯報,全面了解鼎湖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聽匯報,我看到了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的喜人成績,也摸到了實情,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為我們發現問題,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謀長遠、破難題、見實效提供了基礎。”市人大代表勞偉明表示。
為拓寬人大代表了解人居環境整治真實情況的渠道,做到“聞聲知意”,瞄準切入點,做出制高點。鼎湖區在鎮街確定7名民情聯絡員,實時收集城鄉人居環境發展現狀、居民普遍反映和關注的熱點問題及訴求,使人大代表更快更真實地掌握到發展現狀及民情民意,及時幫助解決問題。
“近兩年鄉村旅游項目的用地難一直是行業熱點,傳統的供地方式,無法解決鄉村供地、農地轉用等問題,鄉村文旅項目難以落地,我們有什么應對辦法?”
“鼎湖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后花園,美麗鄉村建設極為重要,能否爭取省級的扶持,助力我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九坑河水庫是飲用水源保護區,受限于環保政策,鳳凰鎮的餐飲旅業發展較難,如何才能另辟蹊徑,利用生態資源優勢,促進農村富裕?”
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專題視察活動中,鼎湖區以“問題清單”的方式現場反饋視察發現的問題,并要求視察的鎮街或相關單位負責人承諾問題整改時限,代表堅持咬定問題不放松,按照承諾的整改時限加強跟蹤監督。區人大常委會還將定期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視察“回頭看”行動,跟蹤提出的問題、提出的建議是否按時限整改落實到位,讓代表監督更加量化、細化,有力推動民生關注熱點問題得到解決。
“要打破無物業小區臟亂差的‘亂局’,應建立鄰里共建組織,打通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區人大代表陳燕嫦從有利于桂城街道無物業小區管理的角度獻言獻策。建議轉辦后,桂城街道當即在無物業小區桂花邨試點成立“鄰里先鋒”工作隊,按照“1+2+N”模式組建,即1名第一書記,2名臨時黨支部書記,N為網格內全體黨員和熱心群眾。不到一個月,道路重新鋪設、規劃停車位、籃球場翻新整修……老舊小區桂花邨實現“華麗變身”。
圍繞城鄉人居環境整治主題,鼎湖區推動代表履職重心下沉,整合各級人大代表、村民理事會、駐村(社區)第一書記等力量,走進聯絡站(點)聽民意、解民憂,深入城鄉污水管網建設、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村改等人居環境整治一線去深調研、聚民智,確保基層情況把握全面、發現問題及時、精準獻策到位。活動中,各級人大代表就水環境治理、污水管網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等方面“把脈”,提交20多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及意見建議,為區委決策提供依據,為政府落實提供方案,有力地推動了全區中心工作和民生實事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