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曾梓欣 陳淑佩
7月6日晚8時,江門市城央綠廊西江外灘段涼風習習,散步的群眾、跳舞的方隊、眾多攤位為綠廊平添人氣。其中,一個特殊的“攤位”人氣最旺,“擺攤”的是來自江海區不同崗位的10多名人大代表,3頂帳篷、10張椅子,一排長條桌組成了他們的簡易攤位。月光下,代表們與群眾面對面,你一言我一語,打開天窗說亮話,“觸摸”群眾心頭難事,真正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
如何在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一直是江門市江海區人大常委會探索實踐的一大課題,人大代表接訪活動為代表履職搭建平臺,是代表與群眾聯系溝通的好渠道。早在去年,江海區人大常委會外海街道工委已在全市先行先試,把接訪搬到村頭榕樹下、公園里,西江邊的夜間接訪還是頭一回。常委會副主任黃衛明表示,哪里人多哪里就是陣地,夜晚則有更利于各行業的代表聚集一堂,更方便開展集體接訪活動。
當晚,代表們的攤位“生意”火爆,帳篷一搭起,就引來不少群眾圍觀,有的反映問題、有的咨詢政策、有的提出意見建議,每名代表拿著一摞接訪表,一邊傾聽群眾訴求,耐心作答,一邊在筆記本上做著詳細記錄。
“我住在附近小區,最近地攤經濟火了很熱鬧,但是有些賣臭豆腐的攤位,氣味難聞,對環境也有污染。”“我也是住附近的,綠廊上跳廣場舞的阿姨們把音樂聲音放得太大,實在是吵。”“我要反映一下五邑路的修路問題,有些路邊形成的臭水溝沒有及時清理,每次路過都氣味難聞。”區人大代表李德明翻著手中表格,向記者展示群眾反映的問題,有對夜經濟提出規范意見的,有道路、交通方面的,也有小區物業糾紛的……李德明說,沒預料到群眾會這么熱情,一晚上就沒停過。
由于參加的代表多,活動預設的時間段是8點到9點,但直到9點40多分,仍然有群眾前來咨詢,有些群眾反映問題還很急躁。“小區物業長期霸占業主的公攤區域打廣告,在小區活動區域設車位,電梯也總是壞,把人關在里面,真的出了問題怎么辦?”來訪的段女士回想起上次親屬被關電梯的經歷,情緒變得激動起來。黃衛明邊記錄邊安撫她的情緒,并且耐心地向她講解:“您反映的問題我一字不落登記下來,將會整理好轉交屬地處理,電梯安全是大事,一定會得到解決的。”
一旁維持秩序的區人大外海街道工委辦公室主任周競龍告訴記者,代表們不僅會收集群眾的意見,針對群眾集中反映的夜經濟問題、小區物業問題,大家在接訪活動結束后還會回代表聯絡站“復盤”,將意見分門別類,梳理整合,移交政府部門研究解決。不僅要聽意見,更要發揮好橋梁作用,傾聽好群眾聲音,督促好政府一件一件去解決。
已經有多次接訪經驗的區人大代表黃明釗表示,代表接訪絕不是走走形式,群眾在接訪后的幾天里就能接到回復,事情要怎么解決,推進到哪一階段,時時通報。他舉例說:“去年,在直沖村榕樹下接訪時,有位老人家就向我們提議要利用好革命時期青青讀書會、外海交通站舊址,我們立即把建議提交給區委組織部,目前區委組織部負責人已經多次到舊址調研,并提出了初步的挖掘保護的方案,接訪有了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