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高梁,心納平川。梁平位于渝東北,處在全市“一區兩群”和川東北的重要聯結點上,是大三峽發展的縱深地帶,幅員面積1892平方公里,轄33個鄉鎮街道,總人口93萬,是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范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梁平史稱梁山,有西南佛教禪宗祖庭·雙桂堂、百里竹海·康壽福地等自然人文景觀,擁有梁平竹簾、木版年畫等5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境內其巴渝第一大平壩——梁平壩子方圓300平方公里,自古以來就是巴蜀糧倉、中國柚鄉、中國壽竹之鄉。
梁平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現有林地面積8.97萬公頃,森林面積8.66萬公頃。主要樹種有馬尾松、壽竹、白夾竹、柏木等,有成片竹林42.8萬畝、馬尾松林34.4萬畝。擁有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東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百里竹海風景名勝區等綠色瑰寶,35萬畝連片竹林構成的百里竹海榮登中國首批“森林氧吧”,先后獲得“全國造林百佳縣”“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綠化模范縣”和“中國特色竹鄉”等榮譽。

梁平柚海

安勝“碗米”小微濕地+民宿

獵神梯級小微濕地
“都梁故郡,渝東名城;沃野千里,萬石耕春;竹海騰波,金柚饗客;溪流縱橫,濕地潤城。”近年來,重慶市梁平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要求,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標,全區上下凝心聚力,精心組織,高質量推進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創森工作,成立了以區委書記任組長的“三城同創”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組,落實專人負責森林城市創建工作。2017年,印發了《梁平區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7—2026年)。2018年修訂了《重慶市梁平區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5年)》,并于2018年9月12日通過國家評審,并報送國家備案。
經過連續幾年的努力,梁平區各部門攻堅克難,群眾積極參與,創森工作得到大力推進。按照國家最新要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共“5大體系36個指標”,梁平區目前已全面完成36個指標。
加強生態文化基礎建設。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為依托,建立和提質一批生態文化科普宣傳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梁平區已建成中華·梁平柚海科普基地、三峽竹博園、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宣教中心和環湖小微濕地群丘區濕地體驗課堂等生態文化宣教基地。同時,依托長江三峽自然學校、明月山鄉村濕地自然學校、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宣教中心等良好基礎,建立市級自然教育示范基地和市級研學基地。

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荇菜 高小華攝

梁平城區
營造“人人關心創森、個個參與創森”的濃厚氛圍。一是區委區政府于2017年9月15日召開了“三城同創”千人動員大會;二是開展了“‘三城同創’我參與,萬人誓師大會”“三創工作有獎知識問答”“‘三城同創’志愿者服務行動”等系列活動;三是每年借助科技下鄉周、愛鳥周、濕地宣傳日等發放創森宣傳資料,普及創森知識,依托人民日報、新華社、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梁平電視臺等媒體“創森”典型報道;四是依程序評選出區樹為柚樹、區花為桂花。五是積極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每年至少開展2次全區性義務植樹活動,建立義務植樹基地38個,每年義務植樹200萬余株,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0%。
梁平區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結合城區綠地現狀、合理布局、互聯互補,依托城區內山體、公園、水系和道路骨架形成的景觀格局,堅持以城區、鎮街、村莊綠化和森林公園建設為“點”,以道路、河渠綠化為“線”,以成片造林綠化為“面”,通過對“點”“線”“面”全面規劃、合理布局、互聯互補,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備,效益兼顧的森林生態網絡體系。
在森林城市綠化建設中,梁平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城在林中、街在綠中、路在樹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森林景觀,以城市公園、城市廊道、城市綠島、單位綠化、立體綠化等為重點,在綠化的質和量上下功夫。
突出森林質量,從種苗、造林、管護等全過程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做到科學栽植、科學管護,達到“栽植一片、成活一片、成景一片”的效果,提高造林綠化成效和森林城市建設品質。突出地方特色,大力推廣竹子、柚子、桂花等鄉土樹種,建成三峽竹博園、多個竹類公園和中華柚海等,城區鄉土樹種使用率達到88%。突出生物多樣性,注重綠化、美化、彩化,廣泛栽植桂花、香樟等樹種,配以櫻花、玉蘭等觀賞植物,喬、灌、花、草科學配置,形成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觀。
按照城鄉一體化建設要求,加快推進農村綠化進程,以退耕還林、荒山荒地綠化、農村四旁綠化等建設為重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一是以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累計完成農村綠化32.1萬畝,村莊林木綠化率達到41.82%,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5.99%,鄉鎮道路綠化率達到73.33%,實現了鄉村道路的綠化、美化、景觀化,打造最美鄉村。二是以“通道林蔭化”為目標,大力開展高速路、國省縣道兩旁綠化,累計完成通道綠化通道綠200余公里,區級以上適宜綠化的道路綠化率達到90.68%。三是以保障水源涵養、改善水系環境為目標,大力實施水庫周邊、河流兩岸綠化,累計完成水系綠化1.2萬余畝,適宜綠化的水岸綠化率達到89.38%,打造出以自然濕地為主體、以人工濕地為補充的完善濕地生態群落,繪就出一幅“山水林田湖草城,梁平生命共同體”的濕地畫卷。
自“創森”以來,全區累計完成城市公園、城區道路等綠化建設230萬余平方米;建成窩子溪河濱河公園、興隆公園等一批休閑公園及丹桂大道、竹海大道、碧湖大道等多條城市林蔭大道及城市綠廊,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6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32平方米。加強資源保護,嚴厲打擊濫伐林木、非法占林地和濕地、非法獵捕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大對古樹名木的專項管理和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率達100%;完善森林防火聯防機制,強化預警監控和日常巡查,實現連續六年無森林火災,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堅持開源和節流并重,增綠和護綠齊抓,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嚴格生態保護,鞏固創建成果。

群山擁翠湖 高小華攝
梁平是一座濕地與城市協同共生的濕地之城,濕地資源豐富,“統籌規劃、精準治理龍溪河流域水環境”獲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通報表揚,龍溪河被評為“重慶市10大最美河流之一”,梁平區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稱號。全區現有永久性河流濕地、季節性河流濕地、洪泛濕地、草本沼澤濕地等自然濕地4種,庫塘濕地、稻田濕地、人工輸水渠、水生植物種植田、人工魚塘等人工濕地5種,濕地率10.5%,濕地保護率51%。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全域濕地特別是鄉村小微濕地建設工作,成立了以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域治水、濕地潤城”工作領導小組,與資深濕地專家形成戰略合作關系,聘請多位專家實地調研指導并參與規劃設計,堅持以濕地保護和修復為突破口,整合多方力量,大力推動全域濕地建設落地見效。利用新聞媒體多角度全方位進行輪番宣傳報道,擴大濕地保護宣傳范圍。組織中小學生開展走進濕地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青少年濕地保護意識。成立濕地保護志愿者協會,建立濕地特色學校,利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等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初步建立了縱橫向一體化的科學管理機制,提高公眾對濕地價值和效益的認識,厚植濕地理念,形成全社會關注濕地、保護濕地的良好氛圍。

蟠龍鎮鄉村道路

梁平柚產業

龍溪河
根據鄉村小微濕地資源的空間分布、濕地健康狀況、面積數據,準確掌握濕地生物多樣性,科學編制《重慶市梁平區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總體規劃(2020—2025年)》、張星橋河濱河濕地公園設計方案、文峰塔濕地公園設計方案等一批重點規劃,繪制出全域濕地生態藍圖。同時,編制出臺《濕地保護修復實施方案》《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等為全面提升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供遵循。人大出臺《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決定》永久保護好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
為突出全域濕地建設,梁平區以創建國際濕地為契機,將鄉村小微濕地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入,運用“濕地+”(生態保育、環境治理、鄉村振興、森林康養、生態產業、鄉村民宿)等鄉村小微濕地建設模式,形成“濕地+”(經濟作物種植、水產養殖、濕地康養)三大產業,年產值3.5億元,助推農戶戶均增收4.2萬元,全區累計建成378個具有典型示范效應的小微濕地,打造出“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鄉音鄉愁,詩意田園正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桃園,讓小微濕地成為鄉村振興的美麗風景。
為建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梁平區積極開展創建工作。近年來,全區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2個、“國家森林鄉村”6個、獲評“全國綠色示范村”6個、“重慶市綠色新村”2個、“重慶市綠色示范村”56個、“重慶市美麗宜居示范村”3個,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其次大力發展惠民產業。梁平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學習借鑒浙江安吉經驗,用好竹資源、建好民宿群,讓農房變客房、竹林變公園、勞作變體驗,在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中當好排頭兵,爭當踐行“兩山論”的模范生,“竹山變金山”的成功經驗在央視一套新聞聯播播出,獵神村獲評為重慶市20個市級鄉村振興試驗示范村之一。截至目前,全區擁有竹材加工銷售企業90家,竹產業產值達到10.66億元,梁平柚種植面積達15萬畝、綜合產值10億元。2019年,全區林業總產值達到24.34億元,農民從林業產業中的收入穩步提高。同時,加大公共休閑場所建設力度,公園休閑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對城區覆蓋率達到85.46%;33個鄉鎮均建有1個休閑公園以上,全區共建鄉鎮休閑公園61個;285個村莊均建有公共休閑綠地1處以上,為百姓游玩、健身、休閑等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產品。
建設永無止境,建設正在進行。這座推窗見綠、行路有蔭的城市在建設道路上,將團結一致,攻堅克難,持之以恒開展“大地植綠”和“心中播綠”,使綠色發展成為梁平的主基調和主旋律,為建設“山水田園、美麗梁平”不斷前行,以更具生態魅力的全新姿態矗立在人們面前。

合興鎮合興村李子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