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綠地系統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與完善,城市中各類公園的數量也逐年增加,這不僅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戶外游憩需求,也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城市公園作為一座城市的形象窗口與城市文化底蘊、文化素養的象征,正逐漸被人們所重視。
大慶市地處松嫩平原,素有“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的美譽,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鐵人精神、大慶精神的代代傳承,將一座美麗而又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工業新城從東北的大地上徐徐托起。大慶市綠舟公園建設項目,是大慶市一項重要的改善民生、惠及民生、保障民生的工程,意在通過項目建設成果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健康生活的不斷追求,為加速構建全市公園體系、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提升城市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大慶市青龍山綠舟公園位于大慶市東城區,北鄰世紀大道,南接華溪龍城小區,西側為大慶市客運樞紐公交站,東側毗鄰鳳舞街,總占地面積21.62公頃。場地西側地勢平坦,東側地勢起伏,無構筑物,部分地段略有低洼,地下水位較高;土壤理化性質,偏鹽堿土壤。現有植被中喬木類有榆樹、楊樹、柳樹,灌木類有少量紫丁香及樹錦雞,草本類有羊草、星星草、蘆葦等。
設計原則:因地制宜、超前性、生態健康、經濟實用、適于市民參與。
設計定位:以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為宗旨,以建設園林城市為目標,以引導宣教城市文化為手段,以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的形式為載體,打造一個以綠色健康為主題的公園,使之成為大慶市民戶外游憩的基地、科普教育的室外課堂。

青龍山綠舟公園景觀分區圖
大慶市綠舟公園設計遇到的挑戰是,如何給這片場地確定設計內容。首先是基地的原生環境——濕地文化,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景觀及濕地資源,力求做到“宜濕則濕、宜林則林”;其次是城市文化的引入——鐵人精神,設計力求緊扣綠色健康的主題,使城市文化元素與原生環境相契合;再次是市民游客的參與,人的參與賦予了場地活動的多樣性,設計力求“寓情于景、潤物無聲”使市民游憩活動寓教于樂,切身感受戶外綠色空間的魅力。
通過上述分析,最終以原生態濕地+鐵人文化+市民參與活動的形式,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綠舟公園。

青龍山綠舟公園全景
在這片場地上除了原生植被外,色彩鮮艷的抽油機作為場地上醒目的視覺景觀元素矗立在平臺上,日夜不停地工作,為整個靜態的自然環境增加了靈動的活力。這種持續不斷的動力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生不息的源動力相契合,也與新時代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相契合。
設計從人文角度出發,以抽油機那永續不停的生命力為引子、以健康的人生為訴求,貫穿城市精神于公園整體設計之中——人生路漫漫、健康伴我行。
以一環、五區、多點來展示生生不息的生態景觀設計理念。設計以“人生路漫漫、健康伴我行”的理念為主題指引,由北及南,由西到東逆時針展開,以五大景觀分區來構建大慶市綠舟公園。
一環為公園主環路,貫穿公園五大景觀分區,五區分別為:
勤奮開拓景觀區:以立志前行為設計主題,位于公園東北部。這里以大氣舒展的開拓廣場與鐵人主題雕塑為主,北側陽光草坪、濕地棧道等景點可為市民及游客提供觀賞休憩的活動空間。主要景點有開拓廣場、鐵人主題雕塑、陽光草坪、濕地棧道。
寧靜致遠景觀區:以靜思為設計主題,位于公園北部,與客運樞紐站隔路相對,在這里通過營造景墻、樹陣小廣場、木方亭等園林景觀小品,為市民及部分候車旅客提供安靜祥和的休憩景觀空間。主要景點有綠植迷宮、歲寒三亭。
共創未來景觀區:以同歡同樂為設計主題,位于公園西北部。這里是公園的主要集散廣場,連接西側公園次入口,設計以夢想廣場為主體,以木質回廊圍合,形成半開敞空間,可滿足市民大型集體戶外活動的需求。主要景點有清風林、夢想廣場、木質回廊。
健康夢想景觀區:以快樂康健為設計主題,位于公園南部,是公園主要入口之一。該區域布置有市民健身器械廣場、籃球場、門球場等。以全民健身促進全民健康,設計主要體現了公眾的參與性。主要景點有健身廣場、籃球場、門球場。
耕耘收獲景觀區:以春植秋獲為設計主題,位于公園東南部,設計遵循現狀地形地貌,在高差達8米—10米的地形上營造花谷景觀,通過各種果樹按季相的不同而搭配設計,設置漫步靜賞的空間場所,滿足市民在不同季節欣賞到不同景致的需求。主要景點有花蔓溪谷、碩果林、蘆汀花語。
大慶市綠舟公園意在弘揚城市文化與綠色健康的設計理念,通過景觀設計的手法,表達與傳遞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使人們活動與自然更好地交融,充分展現景觀設計所創造出的地域特色與場所精神,為市民提供了親近自然、愉悅身心的美好環境。

青龍山綠舟公園健身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