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玉蘭
把夏季推向高潮的,是大地上的荷花。

去山南鄉(xiāng)村觀荷,巧遇一場雨。細雨中的荷塘,像故人,遼闊,深情。雨水沖洗的荷葉,油亮如翠如玉,可以做鏡子,天空停駐在上面,低頭,卻什么也看不清。滿塘粉的、白的、紫的荷花,笑盈盈的,燈盞般高擎,把一池清水都點亮了。風(fēng),一陣陣吹過來,碧波翻涌,天地空濛。
自以為,賞花,可以不分地方。賞荷,還是去到鄉(xiāng)村或郊外的好,大自然氣場,天地背景,方可襯托荷的孤姿絕色;聽雨,當然也是到鄉(xiāng)村或曠野中來得好,如此,才能聽出雨的質(zhì)感,天地原聲。
一上午,雨,一直淅淅瀝瀝地下,徜徉于無邊無際的荷塘,腳下是清亮可鑒的碎石子,走走,停停,鼻翼,灌滿了絲絲縷縷的清香,慢慢地,話都懶得說了,只想把肉身也融入進去。打濕的衣裳貼在身上,風(fēng)吹過來,微有涼意,心里,還是不舍離開。雨中思緒,何以會比陽光下,更輕盈,飛得更高、更遠、更遼闊。
遠遠地,望見田埂,走來一個穿雨衣的老農(nóng),身影不時被大片荷葉遮住,走出來,又遮住,走出來,又遮住,等他完全穿過一大片荷塘,身后是空濛無際層層綠波,老農(nóng)在雨中不慌不忙地走著。而我,長久眺望他的身影,感覺時光被他的足跡,一下,一下,調(diào)慢了。
每年春天,都會去鄉(xiāng)下表姐家走親戚,喜歡落日余暉下的田野,鍍一層溫暖的橘黃,亦喜歡站在高處,眺望蜿蜒小路遠遠行走的身影,雖然不認識,但不慌不忙的步履,總是讓心生出一種安泰。一顆被塵世煙熏火燎的心,便有所釋放。有時,也會在散步的田埂,偶遇肩扛農(nóng)具踏著夕陽回家的老農(nóng),一臉好奇和善地瞅瞅你,如你開口問路,他一定會把村莊的每條岔口都說一遍。更多時候,彼此望望,反向而過。
跟泥土打交道久了,人,會像植物一樣變得安詳、簡靜。夫妻也是,長時間一起生活,水火交融,藤蔓相繞,慢慢地,那鼻子、眼,一點點變得神似,形成夫妻相。如我,長時間,望著一塘荷花,心境一點點融入空曠無垠中。
自古文人多愛荷,愛她的清麗脫俗。普通人也愛荷,愛她樸實無華的奉獻。明人劉伯溫說她:有色有香兼有實,百花都不似荷花。荷花對于普通人而言,是上天最好的饋贈。葉,曬干了,可用來泡茶清火;蓮子,用來煲粥,亦可入藥;雪白的蓮藕,無論清炒或涼拌,爽口爽心。傍晚,在街口,偶遇小販鍋里熱氣裊裊的桂花藕,即使飽了,也還想再來一節(jié),帶回去留著宵夜。母親在世時,也喜歡用荷藕做各種菜肴,最拿手的,冬日里,煮茶葉蛋,每每,丟一個掰碎洗凈的蓮蓬放進鍋里,煮出的蛋,緊實有彈性,咬一口,縈繞不去的荷香,讓我總是一不留神超量了。
世人都贊荷花品性高潔,“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在我心中,荷花是最接地氣的,可親,可敬,可禪,可悟,有一顆菩提心,度眾生的。一花一莖,人生一世,守著一份真心和期盼,把日子慢慢熬成一鍋蜜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