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己宜帶秋風,處世須帶春風。人生有著許多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可以花好月圓,亦可櫛風沐雨。過往皆為序章,無論來到哪一個階段,都應感恩過去,寬和慈善地面對現在與將來。崔愛琳曾在體制內工作,一待便是二十年。機關內的人生,嚴肅而規律,年輕的崔愛琳經歷了一個快速的“成長塑造期”。那段日子,沉下心來工作,心無旁騖,不為功利所擾,這對崔愛琳來說,雖然身體上困頓疲乏,但精神上卻始終如沐春風。不僅如此,她也收獲到了成長的果實,作為一名初涉社會的年輕人,懂得了如何立身處事、如何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懂得了規矩、紀律、集體,心有大局且甘于奉獻。曾經的主管領導贈她的“兩個務必”,即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令其銘刻于心。就這樣,體制內的二十年,讓崔愛琳形成了工作認真、嚴謹細致的風格。
有人說,從容地投入生活,無論前進還是后退都身姿挺拔。二十年后,當崔愛琳開啟另一段人生旅途時,她發現自己更懂生活了,能夠更加溫和地面對這個世界。如果說體制內的工作如沙漠中的白楊般參天聳立,那么體制外的工作便如園內向陽生長的向日葵,多了些許煙火氣,崔愛琳觸及到了世界更本真的模樣。值得慶幸的是,面對另一種生活,她仍滿懷著無盡的憧憬與激情,生命因此更加豐富而厚重,生活卻更顯輕盈與愜意。
無論體制內外,崔愛琳都善于感悟身邊的人或事,一切值得感恩的事情都閃耀著金色的光。年輕時遇到以身作則、為人和藹的領導,給了她極大的鼓勵,讓她在內心種下了做事要知行合一的種子。后來,企業領導者的優長,又讓她明了切實地求同存異,爭取業務的最大公約數。她謙虛地向前輩學習,與同輩共勉,步履從容,日日精進。
總有人說,塵世苦海,世間紛擾,仿佛許多人的靈魂經過時間雕琢,都已有斑斑傷痕。但崔愛琳說:“你一簡單,世界就簡單了。”人雖生而渺小,但卻因精神存在而偉大,就如笛卡爾口中的蘆葦,因為有了思想而在風中搖曳得更有魅力,夕陽映射下更顯風采。這么多年來,崔愛琳不斷鞭策自己,迎難而上,積極進取。年輕的時候也曾被前輩使喚成了“小跑腿”,但即便工作再忙再累,她也依舊盡心盡力完成每一項任務。年輕時,憑著一股子韌勁兒,在艱難困苦中磨練了意志,而后的日子,一切瑣事都無法擾亂思緒,感受到的愉悅更是無法言語。余光中說:“每個人欣賞的世界就是每個人所創造的世界。”湖面終歸是平靜的,任何漣漪也無法干擾到澄靜的內心,未來的可預見度往往掌握在自己手里,精神上的滿足是值得用充實而忙碌的生活換取的,這便是崔愛琳的人生邏輯。

全心全意投入生活后,無需刻意,無需刪改,一切便簡單起來。一切簡單起來后,煩惱也就少了。在崔愛琳看來,生活會越來越“簡單,合理”,從全面復雜到簡單合理,就是在處理事情中,不給別人和組織造成麻煩,也不將事情復雜化,而是在一個合理化的標準下,簡單而行,既能順應自己與他人,凡事也便水到渠成。

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陶瓷來自于泥土,歷經制模、素燒、上釉等72道工序,才能成為絢爛奪目的精美瓷器。所以,任何一種美麗,都不是輕易得來的,只有目標始終如一,經受錘煉與磨礪,才會有最終驚世駭俗的美。崔愛琳鞭策自己,也向年輕人提出建議:要學會高貴,保持心靈的清秀飄逸;要感謝磨難,是磨難成就了我們。她還俏皮地認為,我們不用感謝敵人,因為敵人無足輕重,可以忽略。這樣任性又勇敢的心態,仿佛一位十幾歲的少女。
上帝也許會為你灑下光亮,但很多地方需要自己照亮。崔愛琳在工作上有著自己的風格,當初工作是生活的全部,而今轉換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時,她有了新的感悟。生活與職場需要平衡,往往是相得益彰的事情,找到天平的支點,對自己而言,便又是一種精神升華。如今,人們常常感慨少年感不復存在,殊不知,保持少年感最好的方法便是不斷成長,尤其是精神上的成長。有人說:有夢想的人,永遠年少。夢想與年齡有什么相干?她記得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銘上的一句話:“我永遠都沒有長大,但我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
無論哪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會經歷坎坷,畢竟路上有泥濘也有鮮花。崔愛琳說,要承認自己的不完美,要允許自己“白璧微瑕”。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在正確的前提下堅持自己想要的,勇于追尋,也可以允許且歌且嘆。但凡盡心,別無勝解,凡心盡處,勝解卓然。
她還說,不讓自己停下來,遲滯于社會,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崔愛琳覺得,從體制內來到科銳是一種自然的轉變,不是一種主觀的考量。與此前的工作相較,在科銳工作算是一種延伸,觸及一個更廣闊的領域,從固守原有的觀念到接受新生事物,是一種極其特別的體驗。說起現在工作的感受,她認為,身處體制外,卻做著體制內的工作,面對這兩種反差極大的人與事,還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需要隨時轉換頻道,從多方面多角度考慮和處理問題,崔愛琳打趣地說,這正是她感到最有意思的地方。
人在路上,總會遇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在最適合的階段,嗅最溫柔的花。當歲月與自我一起沉淀下來,年深月久后內心便怦然綻放。對崔愛琳來說,目前的工作讓她感覺身心都沉下來了,這份工作簡單、自由、目標明確。對于工作上的要求,她有著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工作的高度是由自己的內心來衡量和確定的,滿足了你自己,就等于滿足了全世界。
崔愛琳在閑暇時也不忘豐盈自己,她認為讀書是生命成長必需的養分,讀書多了,會浸潤你的容顏,會提升你的境界,會帶給你有智慧的人生。它會充盈你的胸懷,浸染你的氣質,顯露在你生活的每時每刻。她還喜歡自己寫寫詩詞,抒發情感。崔愛琳偏愛唐詩宋詞,驚嘆于它們的清新雋永,她常常認為看詩詞,讀詩詞,使人口齒噙香,整個人由內而外都被這些精煉到極致的詩詞滋養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崔愛琳還學習了一點針灸,可以為家人的小疾,做簡單處理;她還喜歡聽聽音樂,打打坐或練習八段錦,逢天氣晴好時,去郊外走走或去文化古跡處隨意游覽。同時,也喜歡看新聞、讀歷史,再百度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這些在崔愛琳看來,都是愉悅身心的事情,簡簡單單,只有自己,無關他人。
她謙虛地說自己算不上是優秀女性,只能說在努力生長。她認為女性的優質生活,是要明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定位,確定自己所要的東西,由此設立好目標,安排和平衡好工作與生活中的輕重緩急。
美好生活來自美麗的心靈,這是原動力,讓我們可以在純粹的精神世界中樹立一個完滿的標準,同時,還應立足于現實,適度追求美好,不妄自菲薄,不吹毛求疵。崔愛琳說,任何時候都要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精神在,心靈在,美好就會永在。
對“職業女性”一詞,崔愛琳有著自己的想法:女性就是女性,只不過是有一份工作的女性。她建議女性們,不要把工作當作生活的全部或只想圖安逸不要工作。女性朋友們可以在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中施展才華,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和價值,因為在工作中,女性可以更獨立,更自信。
做自己,完善自己,不隨波逐流,是崔愛琳對職場女性的最大建議。
臺灣作家林清玄說,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每位女性在社會上都有著自己的地位與意義,崔愛琳說,要將自己活成一道光,或一縷清風,或一朵盛開的花朵,不負此生。她說,愛,英文單詞Love,實際是傾聽、感恩、尊重、寬恕組成的。無論青春是否能永存,芳華是否猶存,都要努力向陽生長。人生如璞玉,需要時光雕琢,在歲月流轉后,沉淀下來的物質是每位女性的寶藏,足夠豐盈的內心才能韻出最好的心中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