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財富
近日來,境內A股上市公司的“家務事”甚是熱鬧,刷新歷史的天價離婚案,曠日持久的財產分割案,掌門人離世后的股權爭奪案……紛紛登上新聞頭條。
5月29日晚間,A股突發一起天價離婚案。康泰生物發公告稱,因解除婚姻關系并進行財產分割,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杜偉民擬將1.61億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3.99%)分割過戶至前妻袁莉萍女士名下。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康泰生物股價已漲近66%,總市值高達981.84億元。按康泰生物最新收盤價146元/股計算,此次杜偉民分割股份的市值達235.54億元,創下A股歷史最高分手費。

5月31日,曠日持久的“私募一哥”徐翔離婚案終于有了新進展。徐翔的妻子應瑩在其個人社交賬號上發聲,稱青島中院于5月20日當面向她表示,歷時3年的資產甄別工作“接近尾聲”,確認罰金僅針對徐翔本人,同時確認應瑩和徐翔父母有合法資產的所有權,會在依法分割后給予返還。
在法院追繳違法所得后,徐翔家庭剩余120億財產待處理,其中包括股票、現金、房屋、車輛、私人物品等。初步統計,大頭是股票和股權價值約62億多,現金約55億多。
若這些財產都明確為徐翔夫妻共同財產,那么后續財產分割中,應瑩很有可能將享有大多股權,甚至會導致上市公司控股權的變更。應瑩有可能成為A股歷史上首個通過離婚,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女人。
2020年6月1日,大亞圣象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陳曉龍因突發疾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5月31日不幸逝世。陳建軍、陳曉龍兩兄弟焦灼的實控權紛爭,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落下了帷幕,不免令人唏噓。
陳氏兄弟的父親陳興康一手締造的大亞“帝國”,經3次創業、數度變革,發展成為包括家居、包裝、汽配和轉型產業四大業務板塊的民企巨鱷,大亞集團還是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其間,陳興康還于1999年將集團旗下子公司江蘇大亞新型包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現“大亞圣象”)送上A股。
2015年,年近古稀的陳興康仍掌控著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大權,也似乎沒有考慮過接班人和家族財產繼承的問題。陳興康和其妻戴品哎育有一女二子,分別為陳巧玲、陳建軍和陳曉龍。由于去世太突然,陳興康并未就遺產分配、集團接班等重大問題留下遺囑,這為家族后來的內斗留下禍根。
陳興康去世后,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其妻戴品哎繼承其遺產的50%,剩余50%由戴品哎與一女二子平均分配。最終,戴品哎持有意博瑞特和卓睿投資31.875%、62.5%股權,3個子女平均持有兩家公司6.375%、12.5%股權。另外,上述4位創始人親屬還于2015年8月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共同成為大亞集團、大亞圣象的實際控制人。
但股權的轉讓未能順利推進權力的交接,陳建軍、陳曉龍兄弟二人交戰不絕。2018年8月開始,針對控制權紛爭,雙方發起了一系列訴訟,陳氏家族的紛爭愈演愈烈。
這幾樁新聞案例的共同點都指向境內家族企業的痛點——對家企風險隔離與繼任計劃都沒有安排。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家族內部矛盾,避免出現股權糾紛呢?
隨著境內私人財富領域中高凈值人群數量和財富規模連續呈現遞增態勢,已有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士通過家族信托這一金融工具,實現家族(企業)資產的財產規劃、風險隔離、資產配置、子女教育和代際傳承等安排。上市公司股份作為境內高凈值人士的主要財富形式之一,也逐漸成為信托財產的重要來源。
上市公司為什么要設立家族信托?
事實上,境內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設立家族信托已有不少先例,例如雅居樂、龍光地產、SOHO中國、龍湖地產等。
而2012年龍湖地產吳亞軍離婚案中,也因為家族信托的運用,避免了離婚對企業的運營和股價造成影響。
中倫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中倫研究院院長龔樂凡表示,近來境內A股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其他股東設立家族信托,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需求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1、資產保護與隔離的需求
創始人未婚單身,考慮到公司在上市的前后,價值會有天壤之別,因此希望通過信托,將未來可能價值幾億、幾十億的上市公司股份資產進行隔離保護,避免因為發生離婚,而導致個人資產的大幅縮水。
還有一些一代企業家,出于對二代家族成員的婚戀擔憂,希望通過信托保障,避免二代被騙或者由于離婚而喪失家族資產。
2、財富傳承的需求
從家族傳承規劃的角度看,擁有控股地位的企業家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隱憂是,如果未來發生股份繼承和分割,那么本來家族具有的控股地位很可能因為股份在切分之后,而喪失實際控制人地位。
即便各方可以訂立“一致行動人”協議,仍然無法防止某一方作出對其所擁有的股份的處分(出售、質押、贈與等),最終股份也會越分越少。
在企業未來的傳承和接班過程中,如果通過“法定繼承”,或出現“群龍無首”的狀況,或出現某一方因為所持股份略高,而出乎意料地成為公司的掌控人——無論哪種情況,都很可能產生家族企業的權力紛爭,導致企業的管理、運營不穩定,最終導致股價的下挫。
而針對股權結構和傳承方案如何設計和籌劃,也是上市公司股份的家族信托所需要嚴謹和周密地加以考慮的,而不是想當然地認為信托公司能夠自動地做好家族企業的管理人。
此外,出于對二代可能“敗家”或者“被騙”的擔心。當創一代無法明確二代或者三代是否能夠有效接班的情況下,是否這樣的“繼承人”會在獲得幾億、數十億的資產之后,變得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甚至大肆揮霍,導致家道敗落?那么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上市公司股份的所有權與這些“繼承人”有效“隔離”。
3、遺產稅的考慮因素
由于實際控制人或者上市公司股東持有的股份通常市值不菲,動輒幾億、幾十億乃至超過百億,因此,如果未來遺產稅突然到來,可能其中的40%、50%就要上繳遺產稅。屆時家族成員是否有幾十億的現金繳付遺產稅?
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去世之后,由于大部分資產沒有規劃,其后人繳納的遺產稅超過100億新臺幣。由于無法拿出那么多現金繳稅,其后人最后只能通過抵押公司的股票,獲得銀行貸款繳稅。
不少企業家還遇到這樣的兩難境地:如果盡早將股份贈與自己的孩子,自然可以避免、降低未來遺產稅的繳納金額,但是孩子獲得了這些價值不菲的資產,又面臨離婚、被騙、被算計的風險。
那么綜合而言,通過設立家族信托,是一個解決上述兩難境地,保護家族對股份的控制地位的科學和有效的方式。
文/昆侖家辦
家族信托作為一種在國外已有數百年發展歷史的財富傳承利器,近年來開始在國內興起,受到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群的關注和青睞。家族信托設立有哪些條件?今天為大家一一解答。
1.委托人條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合格投資者。
2.設立規模:家族信托財產金額或價值不低于1000萬元。
3.設立信托財產的種類:資金、高額保單項下的保單權益、自益信托受益權、公司股權、有價證券、其他財產權利(如應收賬款受益權等)、實物資產(如珠寶首飾、古玩字畫等藝術品)等。
4.信托財產要求:屬于委托人合法所有。
5.投資運用:受托人(即信托公司)根據委托人風險偏好及信托合同約定,進行信托財產的管理運用。憑借受托人的專業投資管理能力,實現信托財產的保值增值。
6.信托目的:家族信托不是單純追求信托財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的,而是以財富的保護、傳承和管理為主要目的。另外可根據委托人個性化的需求,實現稅收籌劃、家族文化傳承、公益慈善等特殊信托目的。
7.受益人:根據監管規定,受益人應包括委托人在內的家庭成員,但不得為唯一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