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話保保
香港第一船王許愛周的兒子、中建企業董事長許世勛在2018年進入尾聲時因病去世,享年97歲。
不過他名下的420億港元財產早已做好安排,一半財產用作慈善,剩下的一半作為家族的信托基金和巨額保單,并沒有直接把天價遺產轉交給小兒子許晉亨、兒媳李嘉欣。
值得注意的是,許家每位家族成員每月可領取一筆生活費,許晉亨和李嘉欣每月可領200萬港元。網友直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原來富豪是這樣規劃保險的。
把家族財富變成信托基金和巨額保單,既不用擔心財富會被后代敗光,也能保證他們固定領取一筆生活費,生活無憂,甚至可以用這筆錢自己創業。
同為香港的富豪家族,許世勛的資產安排和李嘉誠家族一模一樣。
家族信托是一種金融理財工具,信托財產獨立于委托人本身。當許世勛將巨額財產給到信托基金后,這個錢就屬于基金所有,但許家世代可以享受紅利。
將420億元中的一半投入進去,是一種極為保險的方法。
遺囑人根據自己的需要,為基金的管理和支配設定各種條件和要求,不僅可以通過信托設計實現自己各種未了的心愿,通過信托這一工具還能讓遺產保值增值,同時將財富傳承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這樣,遺產不會被繼承人輕易揮霍殆盡,可以避免財產遭他人侵占而能代代相傳。從某種意義上說,遺產信托彌補了許多財產制度的不足,亦解除了富人們對“富不過三代”的擔憂。
香港信托2013年修改后,信托存續期限廢除,信托可以永遠存續,可以實現信托財產多層代際傳承。
由于財產本金多,每月200萬元的零用錢,是最低的投資收益,并不是本金。
所以,只要社會持續穩定,這筆本金將一直持續,甚至還有盈余增加,而許世勛的子孫后代都可以持續領取巨額零用錢,坐吃,山也空不了。
許世勛作為赫赫有名的企業家,私生活卻極為干凈,一生只有一個女人,他與妻子育三子,兩男一女。大兒子于2014年去世,二女兒也嫁人,因此遺產的分配主要落在小兒子許晉亨以及兒媳李嘉欣的身上。
豪門遺產的分割自古以來都是一場利益的廝殺,但是許世勛的分配完全規避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到小兒子許晉亨這一代正好是第三代,許晉亨的能力顯然未能超越父親,在感情上也曾是任性的花花公子,斥資一億娶了第二任妻子李嘉欣,與第一任妻子澳門賭王之女何超瓊離婚,而李嘉欣作為當時香港著名明星也是風光至極。
而許晉亨并沒有任何個人物業,這個意思就是沒有任何產業,比如房地產、醫療等方面,這將是對許晉亨的一個挑戰。他要獨自闖出屬于自己的天地,想要投資涉及其他行業,就要靠自己能力拉資源。許世勛還是很有遠見的,防止“敗家”出了這么一招。
正是了解兒子,許世勛才將一半財產轉到家族信托。
如果把財產直接留給兒子,一是他沒興趣,二是估計用不了幾年就會被敗光。而家族信托既可以保障家族財富正常運轉,也可以讓許晉亨及后代過上好生活。
給自己買下類似保險的不止許世勛一人。
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常年有名的李嘉誠也是如此。雖然他很有錢,甚至買下幾家保險公司也不在話下,但偏偏喜歡買保險。
就是這樣的一個巨富,說出過這樣的話:“別人都說我很富有,擁有很多財富,其實真正屬于我個人的財富是給自己和親人買了足夠的保險?!?/p>
據稱,李家每出生一個孩子,李嘉誠就會給他購買一份億元的人壽保險,確保李家世世代代從出生開始就是億萬富翁。
人壽保險是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時留給自己與家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像李家這樣的豪門,不希望養出敗家子,即使子孫沒有出息,也不會任意揮霍財富。另外,幾十年后李氏子孫還能拿到李嘉誠給的錢,從而起到了資產傳承的作用。
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人壽保險不屬于債務的追償范圍,賬戶資金不受債務糾紛困擾。也就是說,債權人是不能拿債務人的保險來抵債的,法院也不能這樣處理。
基于該法規,投保人可利用人壽保險實現財富保全,合理避債。除非是當事人自愿用人壽保險來償還債務,否則即使是法院,也不能強制執行。
對于資產豐厚卻也復雜的富人來說,他們比其他人更需要及早對待死亡和遺產繼承事務,如何尋找一種可靠的“財產規劃”,及時安排資產傳承的方法,在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也保障其后代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未來。
這似乎已經是一個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的事。
遺產信托是買下保險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中國人來說,遺產信托還比較新鮮,但在西方已經有百年歷史,富人們亦經常比喻它為“從墳墓里伸出來的手”,意指遺產委托人即使在死后仍能繼續按其遺愿操控信托資產的安排,所以他們都樂于以此作為處理遺產方式的首選。
港媒稱,許世勛將一半財產用做慈善,剩下的一半作為家族的信托基金和巨額保單,這是許世勛的商業頭腦。
他在做善事的同時,為了保證家業不倒,投資基金還買了巨額保險,以防家族人員經營不善,造成許家豪門的衰落。
“窮不過三、富不過三”,許世勛是想打破這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