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鳴洲
今年以來,已有華銳風電、盛運環保等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因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面值,啟動強制退市程序。數據顯示,截止6月6日,已有6家上市公司發布面值退市風險警示,同比大幅增長。
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將被終止上市。
那么近年來,退市的上市公司數量為何突飛猛漲?還有哪些公司也存在面值退市風險,需要投資者謹慎應對?隨著注冊制改革的繼續,“劣質”上市公司退市會成為常態。
據統計,2020年開年至6月6日,已有6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或觸發面值退市,分別是盛運環保、*ST天寶、退市銳電(前稱“華銳風電”)、天廣中茂、*ST美都、神霧環保。
可以看出,A股退市節奏明顯加快,特別是5月開始,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不斷涌現。
其中,神霧環保成立于2004年,于2014年曲線借殼天立環保上市。
神霧環保股價從2014年1月的3元起步,開啟了一波波瀾壯闊的大行情。到2017年3月,神霧環保股價最高達到37.58元,創下了3年漲幅高達9.74倍的紀錄,被譽為“10倍大牛股”。
然而也就在2017年,被質疑關聯交易的神霧環保凈虧損10.21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460%。此后,神霧環保的業績繼續斷崖式下跌,還面臨著債臺高筑、項目停工等情況,股價也從最高的37.58元跌到0.48元,暴跌99%。
而退市銳電成立于2006年,最初主營業務為開發、設計、生產、銷售風力發電設備,一度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風電企業。但遭遇業績變臉、財務造假等風波后,上市10年,華銳風電累計巨虧105.77億元。
一位資深券商人士表示,多數面值退市股存在經營困難、財務指標較差、治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即便公司采取“賣殼”、資產重組、公司回購等“自救”措施,但在嚴監管下,效果多是微乎其微。
需要指出的是,還有不少公司面臨著面值退市的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4日收盤,A股共有15家公司的股價低于1元(包含1元),53家公司的股價低于1.5元。在這15家公司中,除了上述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的公司以及被終止上市的金亞科技,還有*ST歐浦、*ST銀鴿、*ST兆新、*ST金洲、*ST中天、*ST節能、*ST飛馬、*ST鵬起8家公司也是岌岌可危,在面值退市的邊緣徘徊。
其中,截至6月4日收盤,*ST兆新和*ST銀鴿均已經連續17個交易日股價低于面值。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上市公司能否保殼,取決于自身業績表現、是否能夠實現盈利,所以無論是被重組還是股東表決權委托等短暫性的保殼措施,如果不能實現公司業務健康的發展,都是不長久的。
除了觸發面值退市條件的公司明顯增加,2020年以來,因為其他原因而終止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數,如金亞科技、樂視網、*ST龍力等公司。
其中金亞科技、*ST龍力的終止上市與財務造假脫不了關系。
據悉,金亞科技為了達到發行上市條件,通過虛構客戶、虛構業務、偽造合同、虛構回款等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騙取首次公開發行(IPO)核準。
證監會調查發現,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金亞科技在IPO申報材料中虛增的營業收入分別占當期公開披露營業收入的47.49%、68.97%;虛增利潤金額分別達到3736萬元、2287萬元,分別占當期公開披露利潤的85%、109%,上述行為涉嫌構成欺詐發行股票罪。
證監會表示,經查,龍力生物(*ST龍力)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為虛增公司利潤,定期通過刪改財務核算賬套實施造假。此外,*ST龍力的2019年度經審計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凈利潤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負值,且財務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及多項強制終止上市情形。
Wind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已有8家公司暫停上市。進入5月,暫停上市的公司數量陡然激增,天翔環境、*ST信威、*ST歐浦、*ST鹽湖、*ST工新、*ST航通6只股票紛紛暫停上市,其原因均是連續多年業績虧損。
事實上,近年來,面值退市股也逐漸增多。
2018年以來,已有中弘股份、雛鷹農牧、華信國際、印紀傳媒等多家公司面值退市。進一步來看,Wind數據顯示,A股市場中,2019年共有9家上市公司退市。
除了小天鵝A是因為被美的集團吸收合并后退市,其余8家A股上市公司的退市原因包括面值退市、連續3年虧損、重大違法強制退市。2020年開年至今,已有3家上市公司退市,分別是退市千里、退市華業、神城A退。
上述資深券商人士認為,今年退市公司數量增加,體現了A股市場市場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是國內資本市場進步的體現。資本市場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生態,將進一步提升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
新時代證券預計,2020年創業板退市企業數量可能明顯高于此前。按照新規,目前創業板殼資源公司超過80家,如果按照20%的退市比例計算,預計退市的企業數量將會超過10家。
在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看來,創業板實施注冊制后,退市標準將提高,退市公司數量也將進一步增加。隨著注冊制的逐步推進,資本市場退市公司數量和退市效率也將得到明顯改變,逐漸向成熟市場靠攏。
一位資深投資者表示,在嚴監管的背景下,重組上市的標準已與IPO標準等同。同時,未來創業板實施注冊制后,殼資源將越來越不值錢,尤其是“垃圾殼股”的價值不斷下降,上市公司股價的兩極分化將會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