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糯

近日熱映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將30位各有成就的姐姐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帶回了大眾的眼中。因為是一檔打造女團的節目,名單一出,便有不同的聲音紛至沓來。
其中,對于年紀的偏見,還有對非科班出身姐姐們唱跳專業度的質疑,引發了陣陣討論,一時間,熱度居高不下。帶著偏見的人們,有人唱衰,有人等著看熱鬧,可謂眾生百態。
面對初演未知的舞臺,沒有彩排,沒有提前走位,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憑借自身過硬的實力,帶著多年沉淀下來的演藝經驗,在舞臺上自信走來,帶著自己賦予的底氣,給大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這樣的偏見不僅僅存在于熒幕,在我們觸手可及的職場中,亦處處存在。
有人因為年紀偏見,在求職中寸步難行;也有人因為他人的刻板印象,轉型難,升職亦難,面臨更多的考驗。
而姐姐們面對偏見,自成一派的應對方法,著實十分值得借鑒。
1.年紀偏見,給職場人帶來中年危機
演藝明星作為常見的“青春飯”的職業之一,其職業生涯同年紀的掛鉤更為苛刻,對于女明星,更是如此。
所以當寧靜、伊能靜、陳松伶等人的名單出現時,在網上引起熱議。“上了年紀”的她們,與傳統思維中女團的定義相差甚遠,甚至惹來群嘲。
而在我們當下的職場中,隨著各行各業競爭日益激烈,“35歲即失業”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職業瓶頸。本該是最好的而立之年,卻因為年紀的偏見,讓其成為橫亙在職場道路上的一道障礙,被動地進入中年危機,擔起“失去”一切,重頭再來的風險。
在很多社交平臺上,可以看到很多關于“35歲之后應該做什么”的帖子討論,在職場人們商量著如何降低自己的擇業期待,用著無奈的口吻去討論自己開滴滴和送快遞外賣的可能性,這心酸的背后,無不是對于中年危機的焦慮和無措。
2.刻板印象帶來的偏見,轉型難,升職更難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那些常年霸屏,以演技著稱的姐姐們在刻板效應的影響下,人們很難腦補她們唱跳的模樣,而這種偏見,往往在初期就會給人們帶來先入為主的印象。
更有些已結婚生子的姐姐們,也被人熱議,“與其再出來拋頭露面做些不適合自己年紀的事情,倒不如在家相夫教子,別湊熱鬧”。
這些刻板印象,就是指人們對一件事或者一個人形成的固定看法,并且將這種看法推而廣之,拒絕接受和承認其間的發展和改變。
在職場中,常常有些人因為之前犯過的某個錯誤,或者進入狀態較慢,反應慢半拍,而被人冠上“你不行”、“你很弱”的標簽,哪怕后來再有成長和改變,也無法讓有刻板印象的人改觀。
更有些人因為刻板印象帶來的偏見,給人留下了你只能深耕在某一領域的觀念,在想要轉型或者轉崗時,尚未開始,便遭受否定,阻礙重重。
1.塑造自信感,用氣場碾壓偏見
張雨綺式的自信,在節目中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贏得一片好感。演員出身的她,坦然承認自己并不擅長唱跳,哪怕表演過程中的細節之處屢屢翻車,她也依舊自信,帶著強大的氣場,在評委面前對“X”牌進行了重新解讀和定義,絲毫不見跨界的窘迫和心虛。
這樣的自信,放在帶有偏見的職場中也同樣適用。
偏見是一場心態的較量,更是對自信心的打擊。有太多的職場人,因為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受到太多來自外界質疑的干擾,才在行進的過程中束手束腳。適當屏蔽那些對自己不利的眼光,堅定信心,才是朝著目標行進,打破偏見的第一步。
2.提升抗壓力,唯有越挫,才能越勇
作為首輪初演的第一名,藍盈瑩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干一行像一行”是她的座右銘。在采訪中,她更是提到,面對別人的偏見和質疑,這個抗壓性極強的女孩子會燃起熊熊斗志,鉚足一股勁,去“行”給別人看。
有質疑,便有壓力,職場更是如此。
在面對職場中的偏見時,有人選擇逃避,也有人選擇正面迎上。偏見是質疑,但也有人將偏見看做是對自己抗壓能力的提升和挑戰,在每一次的“升級打怪”中,越挫越勇,久而久之,自然會將偏見視若無物。
面對偏見,用強大的抗壓力去擊垮它,才是最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3.多維競爭,塑造多元化的個人競爭力
超女選秀出身的張含韻,一度因為各種原因,工作擱淺,沒有工作。遭遇打擊,她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沉下心來仔細打磨,除唱歌外,她鉆研演技,學習英語,當再一次回到大眾視野時,有讓人驚艷的配音秀,也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影視劇,這其間完美的蛻變,讓她成為名副其實的多棲藝人。
這般的多棲發展,放在職場也同樣有借鑒意義。
所謂多維競爭,不是遍地開花,淺層次的都有涉獵,而是在原有的擅長的領域里向外輻射,嘗試發展出更多的可能。
對于職場人來說,在一個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并且將其放大,是提升個人競爭力的一種辦法,在此基礎上,更高階的去拓展延伸技能,則是讓個人能力再拔高一個臺階的制勝法寶。
如果說,職場上的一些偏見不可避免,那么不如調整自己,像姐姐們一樣,去正面迎戰,正如《乘風破浪的姐姐》在首播時的致辭:
一切過往,皆成序章,直掛云帆,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