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斌
“民營企業融資在整個融資總量中的占比,我們認為是在合理的區間,或者說合理的范圍內。也可以說,從融資總量角度來講,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存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說。
8月30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主辦、CF40資深研究員肖鋼牽頭負責的《2020·徑山報告》正式發布,主題為《“十四五”時期經濟金融發展與政策研究》,這也是CF40連續第四年發布《徑山報告》。
這份報告從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儲蓄率變化、寬貨幣低利率、金融支持民企發展、房地產金融、金融防風險等角度,對“十四五”時期重大經濟金融問題展開系統研究,提出政策建議。
其中,劉曉春負責的課題是“建設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一般談到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經常被概括為“融資難融資貴”。劉曉春認為,“難”和“貴”需要分開來看,前者是融資的可獲得性問題,后者是融資的價格問題。要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有一定矛盾,允許“貴”,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覆蓋成本,會更好地解決“難”。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主要體現在高杠桿基礎上的再融資難、具體融資過程復雜和融資成本相對較高,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市場現象,是市場參與者及市場規則相互作用的結果。”
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些年,監管部門對銀行提出“三個不低于”(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戶數和申貸獲得率不低于上年)、“兩增兩控”(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同比增速,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要求。
近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對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提出了量化指標,2019年要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2020年要求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
在劉曉春看來,這些舉措積極的一面是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和融資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定價體系扭曲,不能完全貫徹風險定價原則。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五家大型銀行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27%,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43個百分點,已經低于一些大中型企業貸款利率。
而在實際操作中,也出現一些銀行貸款給“關系戶”,再由其轉貸出去,中小企業并未拿到低利率的貸款。對此,劉曉春認為某種程度上,銀行是在為儲戶負責。“我們始終不要忘記銀行是靠吸收儲蓄存款來放貸款的,所以他首先要為儲蓄存款負責。”
“現在的問題是,給銀行下達對特定貸款對象的具體貸款指標,銀行自身反而缺乏了市場的選擇余地,找不到符合貸款要求的放貸目標,只能去找那些‘安全的‘放心的企業。”劉曉春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因為放給這些企業可以收回本息,才能保證儲蓄的安全。“所以,現在的矛盾是,銀行找不到好資產、好企業,貸款的有效需求不足。”
從經濟學角度,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比如我們說肚子餓了就會有需求,但如果沒錢買食物,就不能算有效需求。從信貸角度來講也一樣,有效需求是指有還款能力的需求,所以銀行要把貸款數字做上去,只能給予有還款能力的企業。”劉曉春認為,只要政府不干預銀行借貸行為,由銀行來確定自身的戰略定位,以及在這個戰略定位下的客戶群體,并針對客戶群體予以支持,就會有更好的市場調節效用。在這一過程中,只要不違反監管要求,不違反法律規定,政府不要過多地干預。

(資料圖片)浙江溫州的一家民間借貸服務中心。圖/中新
在今年的《徑山報告》中,劉曉春團隊指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長效機制,不能單純從供給端尋找原因,應當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方面來分析。公共政策、突發性危機等外部環境,也會對民營企業的經營和融資產生影響。
“國家當然希望融資更多向生產型企業傾斜,生產能力提升了,就能夠創造就業,創造效益,但實際上現在沒有那么多有效需求。”劉曉春說。
最近,最高法發布新修訂的《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取消了2015年版本中“兩線三區”的概念,即以24%、36%兩條利率分割線劃分的無效區、司法保護區和自然債務區三個區域,以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4倍作為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賀小榮的解釋,此舉旨在通過大幅降低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促進金融和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紓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從源頭上防止“套路貸”“虛假貸”。
對于這一司法解釋,有觀點認為這是由最高法通過法律層面對利率進行管制,而此前都是由央行進行利率管制。
對此,劉曉春認為目前大家對司法保護上限問題可能有所誤解,“我并不認為最高法的司法解釋是利率管制,它只是規定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并沒有規定利率的上限。”劉曉春舉例,比如兩個人發生一個借貸關系,作為民間借貸,約定收30%的利息,超過目前的司法保護上限,但只要雙方愿意,也是可以的。
而且,在劉曉春看來,這次司法解釋只是改變了司法保護上限的計算方式,或者說掛鉤方式,并非簡單地降低保護上限。“也就是說LPR如果往上漲,司法保護上限勢必也往上漲,所以它是一個計算方式的問題,至于這個計算方式導致的結果是不是合理,那是另外一說。”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制圖/韓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