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瀅

通常來說,高像素和高速連拍在同一臺相機是很難同時實現的,如果再加上高規格視頻拍攝和高速對焦能力呢?那么體積就必然很龐大了,但EOS R5卻在一個緊湊的機身上實現了這幾個方面的突破和平衡,還加入了強悍的5軸防抖,不得不說這為攝影師們提供了一件超乎想象的工具。

RF 70-200mm F2.8 L IS USM,70mm,f/4,1/30 秒,ISO 100
在20多年的攝影經驗里,我用過的相機器材不可勝數,其中有兩臺讓人印象深刻:一臺是從膠片到數碼相機的切換,2002年使用首臺CMOS傳感器的數碼單反相機佳能EOS D30,雖然只有300萬像素和3個對焦點,足以讓人耳目一新;第二臺是“無敵兔”EOS 5D Mark II,它帶來的全高清視頻拍攝讓我們發現,原來單反相機也可以拍出紀錄片級別的視頻。如今,EOS R5又給了我這種感覺——可以突破以前的拍攝方式,在更廣闊的天地進行影像創作。
EOS R5從佳能產品戰略上是一次重大的調整,佳能一改之前的穩健策略,用一臺完全“進攻性”的相機震撼了市場,這背后是產品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其采用了佳能自主研發的新款全畫幅CMOS,規格為4500萬像素,雖然像素數略低于EOS 5Ds 的5060萬像素,但新技術的運用使它的實際解像力較后者更為優秀。EOS R5還采用了EOS-1D X Mark III使用的DIGIC X數字影像處理器,顯著提升信號高速處理能力,在瞬間完成更精細的處理,并且增強細節表現力、改善色彩還原、提升高感光度的圖像質量,令畫質進一步提高。
EOS R5的對焦系統得到了全面的升級,搭載的第二代全像素雙核對焦系統,在高速計算能力的支撐下,提供了強大的對焦能力,可以手動選擇的自動對焦點多達5940個,在普通模式下可以實現90%×100%的取景范圍覆蓋,而使用面部追蹤對焦模式時,覆蓋面積可達100%,大大提高了對各個方向被攝體的追蹤能力。
在最新的智能追蹤與識別自動對焦技術(EOS iTR AF X)支持下,EOS R5進一步提升了對被攝者眼睛以及頭部的檢測精度,即便被攝者處于高速運動,或者頭部被部分遮蓋,也能實現精確的識別跟蹤,這為體育和野生動物等拍攝題材創造了極大的便利。
從我的實際使用來看,在拍攝野生鳥類時自動識別的準確度很高,對焦點一直追住鳥類的眼睛,這樣攝影師可以集中精力在瞬間的捕捉上。對高速不規律運動中物體的抓拍,成功率本來是最低的,但在我使用EOS R5過程中,哪怕配合最大光圈僅有F11的800毫米鏡頭,對鳥類都可以實現動態中直接跟蹤抓拍。
EOS R5的對焦靈敏度也很值得稱道,最低可支持在-6EV的弱光環境下使用自動對焦拍攝,特別有助于自然攝影師在野外進行工作。

RF 800mm F11 IS STM,f/11,1/60 秒,ISO 250

RF 800mm F11 IS STM,f/11,1/8 秒,ISO 100
EOS R5既具有4500萬的高像素,同時在連拍方面也相當優秀,可以實現機械快門/電子前簾快門下每秒12張,電子快門下每秒20張的超高速連拍,這已經達到了傳統旗艦單反相機的水平,如此強悍的性能,背后是圖像感應器和DIGIC X數字影像處理器的高速數據處理核心能力。高像素、高速連拍,再加上高速和高精度對焦,為新聞、體育領域定格精彩瞬間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RF 70-200mm F2.8 L IS USM,135mm,f/2.8,1/20 秒,ISO 5000

RF 800mm F11 IS STM,f/11,1/1000秒,ISO 3200
EOS R5的原生感光度范圍是ISO100-51200,最高可擴展至ISO 102400。同樣得益于傳感器技術和DIGIC X的處理能力,它的高感表現比EOS R等全畫幅機身有明顯提升。我的感受是在ISO 1600以下可以放心使用,從ISO 3200開始出現較明顯的顆粒噪點,ISO 6400時出現較明顯的彩色噪點,使用ISO 12800及以上時,畫質會有一定損失,但為了獲得足夠的快門速度等,權衡下也是值得使用的,在特殊情況下,我甚至多次使用了ISO51200,畢竟首先拍到是第一位,通過后期處理降噪后,畫質也完全可以接受。
當4K視頻已經成為標配,EOS R5石破天驚,一舉將規格直接提升到了8K。即使正式規格已經發布很多天,仍然有人不相信“平民8K”會成為現實。這在震撼市場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疑問,這么高規格有必要嗎?在實際體驗后,我必須說,非常有必要!雖然給后期剪輯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考慮到配套的軟硬件也在不斷提升,8K影像帶來的精致細節沖擊力和二次構圖的方便性絕對物有所值。更何況EOS R5可以通過超采樣生成4K的高畫質視頻,或者拍攝4K/120P的高幀率影像,它所提供的視頻能力絕對將成為視頻影像創作利器。

RF 800mm F11 IS STM,f/11,1/2 秒,ISO 100,手持拍攝

RF7 0 - 2 0 0mm F 2 . 8 L IS USM,200mm,f/2.8,1/20 秒,ISO 5000

RF24-70mm F2.8 L IS USM,24mm,f/5.6,1/90 秒,ISO 100
在EOS R5上,佳能第一次正式提供了機身防抖(IBIS)技術,這一出手就是不同凡響,即使不與防抖鏡頭配合,只搭配RF28-70mm F2 L USM等不具備光學防抖的鏡頭時,EOS R5依靠機身的傳感器位移也可以實現最高8級的手抖動補償效果。相信很多人看到這里都可能質疑一下,這意味著250毫米的焦距可以使用手持相機1秒鐘來拍攝?實際測試的結果證明確實如此,我在實際中使用800毫米鏡頭,1/2秒快門速度,仍然大概率可以獲得較為清晰的影像。
如此強悍的防抖能力,既來自于DIGIC X處理器的計算能力,也得益于RF卡口大幅提升的通訊性能。RF卡口在設計上非常具有前瞻性,將EF卡口的8個電子觸點增加到了12個,使數據傳輸能力有了大幅提升,通過鏡頭的陀螺儀感應器和相機CMOS圖像感應器對抖動量的雙重檢測,可以對圖像的抖動量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判斷出被攝體的緩慢晃動等低頻抖動,并通過RF卡口的通訊,協調控制鏡頭的IS穩定器和傳感器的位移,實現了組合補償。這大大解放了攝影師,可以將安全快門速度大幅度放寬,有利于在弱光環境下手持拍攝。對于視頻拍攝來說,在很多場景下可以省掉三腳架和穩定器,大大提升了拍攝的便利程度。例如我使用800毫米鏡頭手持拍攝的8K視頻可以在后期直接剪輯,這在以前是完全無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