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英
家園共育作為幼兒園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夠更好地使幼兒教育的工作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和開展。而近年來,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和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我國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的建設和開展。
家園共育是指幼兒園和幼兒家長之間在遵循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同心協力、協同教育等原則的前提下共同承擔起對幼兒的教育責任。
家園共育的教育模式更有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根基,原生家庭對于幼兒的影響重大且影響終身的;而幼兒園作為專業的學前教育機構,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活動空間。兩者的有效結合更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1.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時間沖突。家長和幼兒教師是家園共育不可或缺的兩個元素,只有兩者通力配合,才能達到家園共育的教育效果。但實際上,大部分幼兒的家長由于工作強度或者工作需要,沒有足夠的空閑時間用來參與家長會、親子活動等家園共育活動。
2.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家長會是傳統家園共育的主要形式,而且流程和模式相對固定,一般都是幼兒教師向家長匯報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然后對家長提出一些要求,希望家長配合。但是這種做法不僅缺少的針對性,還忽視了家長的實際情況,導致家長會只是形式主義,對于改善幼兒的情況并沒有任何作用,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還會失去對家園共育的信任感。
3.缺乏互動性。家園共育應該是家長和幼兒教師之間互來互往的過程,家長和幼兒教師處于天平的兩端,但是由于長期受到傳統的教育方式和觀念的影響,很多幼兒園仍然牢牢地掌握著教育的主動權,致使家長的責任和教育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導致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從而使家園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有助于家園聯系與互動
依據信息技術,幼兒教師和家長可以更加方便、有效地保持聯系。例如通過創建微信群,幼兒教師和其家長之間可以通過微信群及時地就有關幼兒的成長情況和問題進行交流和互相探討,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有關幼兒疾病預防、營養飲食等方面的教育資源或相關信息及時發布到微信群里供家長交流學習,實現家園共育的目的。
傳統的家園交流的方式大多缺乏真正意義上共育互動性,因此難以實現期望的家園共育效果。對此,幼兒園可以在校園網站上開設一個家園共育專欄,設置評論區、留言區等互動版塊,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幼兒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
(二)便于幼兒園為家長提供專業的建議與指導
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幼兒的學前教育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愿意配合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但實際上,大部分幼兒家長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幼兒教育培訓,這就導致家長經常出現有心無力、教不得法的情況。這時就需要幼兒教師為其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指導,而信息技術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1.微信公眾號。幼兒教師可以向家長推薦專業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幼兒園方面可以搭建一個微信公眾號,每天向廣大家長推送與幼兒教育相關的資訊和專業知識,家長有任何與幼兒教育相關的疑難問題也可以直接在公眾號的后臺咨詢,由后臺管理人員統計之后,請專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在公眾號中進行定時推送。
2.定期組織網絡直播授課。幼兒園可以利用直播軟件,為家長定期講課,讓家長對當前的幼兒教育形勢、家庭教育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當前幼兒有哪些方面的急迫需求、家庭教育該從哪幾方面出發等都有所了解,有助于提高家長的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從而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育。
(三)有利于消除家園之間的隔閡
信息技術可以使幼兒教師更及時有效地跟家長溝通,從而讓家長能夠及時地掌握自家孩子在幼兒園的實際動態和發展情況,從而消除消息傳遞遲滯可能造成家長和幼兒教師之間產生誤會的隱患。例如,幼兒教師可以拍攝照片或視頻記錄下幼兒在園的情況,并將其上傳到家長微信群中,這對于家長而言,也是值得珍惜的禮物。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起著十分有效的助推作用。相信隨著現代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會更加廣泛,從而促使家園之間的合作更加順利和高效,最大限度地為家園共育服務,助推家園共育,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壽寧縣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