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芳
子宮是女性重要的身體器官,負擔著延續生命的重大使命。女性生完寶寶后,子宮進入恢復期,而恢復期的長短和恢復情況,與個體因素有較大關系。那么,女性生產后子宮應該恢復到多大才是正常的呢?
女性生完寶寶以后,子宮的恢復通常需要42天時間。在剛生完寶寶時,子宮和寶寶頭部大小相近,重量大約在1kg左右。生產結束的4到6周,子宮就會恢復到懷孕前的大小,也就是雞蛋大小,重量為50~70g。這一過程也被稱為子宮復舊,所依賴的是子宮持續收縮。產婦在生產結束后的42天左右,要去醫院進行婦產科檢查,對于子宮恢復大小的正常與否進行確認。因為存在個體差異,這里所說的標準也是針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通過子宮大小可以判斷子宮恢復情況以外,還有什么是子宮恢復的標志呢?
1.子宮體下降。女性在妊娠時,胎盤排出之后,子宮會發生收縮,在腹部能夠用手觸摸到球形的子宮體,此時的子宮體硬度相對較大,最高處與肚臍平齊。隨后,子宮體高度會與日遞減,每天下降約1~2cm。產后10~14天,子宮會降入小骨盆腔的內部,這時,腹部就無法觸摸到子宮體了。
2.子宮頸閉合。分娩結束后,因為子宮頸發生水腫、出血,會使其非常的柔軟,子宮頸壁也會非常的薄弱,皺起時就像是一個袖口,在1周之內會恢復到生產前形狀。7~10天子宮頸的內口也會關閉,要到生產結束后4周時間,子宮頸大小才會重新恢復到正常大小。
3.子宮內膜復原。胎盤、胎膜與子宮壁分離后,會通過母體排出,子宮內膜基底層會重新長出子宮內膜。產后10天左右,胎盤附著的地方外,其他子宮腔都會覆上新的內膜。分娩完成之后,胎盤所附著子宮壁面積大約為手掌大小。產后2周左右,直徑大約縮減到3cm;產后6~8周則會完全恢復。
4.排凈惡露。在生產之后,惡露排除干凈是子宮完成恢復的信號。產后3天內,惡露量大,色澤鮮紅,含有大量的血液、壞死蛻膜、小血塊等,這也被稱作是血性惡露;產后3~5天,惡露會發生改變,顏色呈淡紅色,血液量減少、宮頸黏液較多等,被稱作漿液性惡露;產后10~14天惡露變成了白色或者淡黃色,其中含有大量的蛻膜組織及白細胞,也被稱作白惡露;產后4~6周,惡露停止分泌,子宮也基本恢復正常。
1.及時排尿。在完成分娩之后,產婦常出現肌張力下降、黏膜充血、膀胱受壓、會陰疼痛等,加之臥床排尿不適應等,容易出現尿潴留,使膀胱撐大,對子宮收縮造成障礙,使產婦在生產之后出血或者發生膀胱炎。因此,產婦想要使子宮盡快恢復,一定要及時排尿。
2.子宮按摩。子宮的恢復是依賴于子宮收縮進行的,因此,醫生在產房中會幫助完成生產的產婦做子宮按摩,同時使用子宮收縮藥物。產婦回家后,也可以在家屬的幫助下進行子宮按摩,促使子宮收縮。
3.乳房按摩。嬰兒吸吮母乳的過程會促使子宮收縮。參照這一生理原理,進行乳房按摩或使用熱毛巾對乳房進行熱敷,都能達到類似的效果,促進子宮收縮。
4.避免腹部用力。產婦要盡量避免下半身用力的情況,比如下蹲動作、重物搬動等,同時也要預防便秘,同時關注腹部保暖。不過也并非完全不能運動,可以展開一些如腹式呼吸、躺床抬腿、提臀、膝胸臥式運動等運動,對于下腹及子宮的復原及收縮都有良好效果。
5.提肛運動。提肛就是指肛門的收縮,順產的產婦,生產當天便可進行提肛運動。每次提肛都需要保持20~30s時間,之后進行放松,每組進行3~5次。也可以根據身體狀況,調整提肛保持動作的時間。
總之,產婦產后要積極采取康復措施,保證身體的康復速度,其中,子宮的恢復尤為重要。通過本文的介紹,產婦可以了解子宮恢復的標志,學習一些促進子宮恢復的措施,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作者單位:四川省鄉城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