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珺
氣管、支氣管、肺泡所產生的分泌物就是痰液。人在患有肺結核或肺部炎癥時,痰液的成分以及性狀會發生改變,且痰量會增多。雖然鼻咽以及口腔的分泌物也可以混入痰內,但并非痰的組成部分。那么,為什么要進行痰液檢查呢?比如你懷疑自己有肺結核等疾病去醫院就診時,醫生會給你做胸部透視,而如果在透視的過程中發現肺部有異常陰影,就需要做痰液檢查。
1.做痰液檢查可以診斷肺結核、肺吸蟲、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
2.做痰液檢查可以輔助診斷支氣管擴張、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3.做痰液檢查有助于醫護人員判斷療效和預后。
痰液檢查主要用于診斷肺部感染,臨床上痰液檢查的送檢指征如下。
1.伴有咳嗽、膿性痰。
2.胸部影像學檢查提示有感染的可能,比如出現擴大的浸潤影或新的浸潤影。
3.出現痰中帶血、泡沫血痰、鮮血等咯血表現。
4.呼吸急促或哮喘,且常伴有胸痛的呼吸困難癥狀。
5.發熱且伴有白細胞增高的現象,尤其是C反應蛋白或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
有以上體征之一的患者均為痰液檢查的送檢指征,應該進行痰培養。另外,痰液標本不能進行厭氧菌的培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痰液標本的同時宜送血培養標本。
1.自然咳痰法。在采集標本前清潔牙齒和口腔,減少口腔雜物或常存菌污染,戴假牙的檢查者要把假牙取下來。以晨痰為最佳,并在應用抗菌藥物之前采集痰標本。采集時先深呼吸,然后呼氣時用力咳嗽,以咳出從下呼吸道氣管深處的痰液,并立即將痰液吐入痰盒中,采集的痰量應大于1mL。咳痰困難者,可將生理鹽水加熱至45℃左右后超聲霧化吸入,使痰液稀薄,幫助痰液排出。如果還是無法自然咳出痰液,可利用無菌吸痰管抽取氣管深部的分泌物。
2.在醫生或護士的支持下采集標本。在醫生或護士的支持下按相應操作規程來采集痰液,比如防污染毛刷采集法、經胸壁針穿刺吸引法、支氣管鏡采集法、支氣管肺泡灌洗法以及環甲膜穿刺經氣管吸引法。其中氣管穿刺法僅應用于昏迷患者。另外,在采集時要盡可能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的污染。
3.小兒取痰法。小兒在采集痰液標本時可利用彎壓舌板向后壓舌,并將拭子伸入小兒咽部,此時小兒會經過壓舌刺激咳痰,噴出氣管或肺部分泌物粘在拭子上。另外,如果是幼兒還可以用手指輕叩住幼兒的胸骨柄上方來誘發咳痰。
1.對于普通細菌性肺炎,痰液標本應該連續2~3天進行一次送檢。且除非痰液外觀性狀發生改變,否則不建議24小時內多次采集。
2.懷疑有分枝桿菌感染的患者應該連續收集三天清晨的痰液送檢。
3.為了防止細胞和細菌自溶,保證痰液新鮮,在集痰標本后應該在容器外壁標明患者姓名、科別、床號等信息后立即送檢。
4.對于不能及時送檢的標本,應該在4℃的冰箱內保存,且不得超過24小時;室溫保存的不得超過兩個小時。
1.在顯微鏡下的細胞學檢查發現標本受口咽部菌群污染。
2.標本標識必須與申請單相符,且必須是唯一的。如果未提供送檢目的、檢驗要求、檢驗部位或是采集時間的,標識信息不完整、有錯誤或沒有標簽的一律拒收。
3.痰液標本有明顯灰塵紙屑或是食物殘渣,呈唾液樣或水樣的不規范標本一律拒收。
4.涂片鱗狀上皮細胞以及白細胞計數顯示鱗狀上皮細胞大于25個/低倍視野,或白細胞小于10個/低倍視野,表示該標本已被污染,建議重送。
5.沒有正確保存的標本,以及超過2小時還未送達實驗室的標本予以拒收。
6.痰液標本在同一天同一項目重復送檢的,應與申請醫生協商處理。
7.使用有滲漏、污染、污漬等不合格的容器或是用紙盒,使用有色的玻璃瓶等容器運送的均予以拒收。
痰液檢查是在臨床上診斷肺結核,發現傳染源最準確的方法。除了肺結核,懷疑有任何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時都可以進行痰液檢查。因此,如果需要進行痰液檢查,一定要遵循以上方法,積極配合操作流程,才能確保檢查效率,以便進行后續治療。
(作者單位:四川省康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