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醫療保險會影響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嗎?

2020-09-17 07:22:24堅,何

周 堅,何 敏

(暨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廣州 510632)

何敏(1996—),女,廣東梅州人,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險和風險管理。

人口老齡化是貫穿我國21世紀的基本國情(1)田曉航《人口老齡化是貫穿我國21世紀的基本國情》,中國發展網,2018年7月20日發布,2019年11月2日訪問,http://cxzg.chinadevelopment.com.cn/cxzx/2018/0720/1313180.shtml。,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新時代的國家戰略(2)原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新時代的國家戰略》,《人口研究》2018年第3期,第3-8頁。。2002年WHO提出的“積極老齡化”成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新理論指導(3)宋全成、崔瑞寧《人口高速老齡化的理論應對——從健康老齡化到積極老齡化》,《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4期,第38頁。。“積極老齡化”強調要從保障、健康和參與的維度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把老年人的福利發展、生命價值和社會權利聯系起來,按照自己的需要、能力和意愿參與社會生活(4)錢寧《積極老齡化福利政策視角下的老年志愿服務》,《探索》2015年第5期,第136頁。。當前,在人口老齡化加速和家庭化流動趨勢明顯的雙重壓力下,我國老年流動人口規模急劇上升,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顯示,2000年老年流動人口為503萬人,2015年已增加到1304萬人,年均增長6.6%(5)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中國人口出版社2019年版,第3-8頁。,其中,失能遷移者數量迅速增長。許多早年外出務工的流動人口成為規模龐大的老年勞動遷移群體,他們青壯年時期大多從事繁重的工作,留下了不少健康隱患。再加上老年人口也是重病、慢性病的高發群體,身體健康狀況明顯差于非老群體。因此,在社會融入進程中,健康風險是大多數老年流動人口面臨的突出問題。旨在防范健康風險、增進健康水平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成為促進老年流動人口融入流入地社會的重要舉措。

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為主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截至2019年底,全口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5436萬人,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6)《2019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國家醫療保障局網站,2020年3月30日發布,2020年4月8日訪問,http://www.nhsa.gov.cn/art/2020/3/30/art_7_2930.html。。2016年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解決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做好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社會醫療保險作為重要的公共衛生服務政策,理應在解決流動人口健康問題方面發揮顯著作用。結合流動人口老齡化的背景,本文試圖探索以下問題:社會醫療保險是否會影響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社會醫療保險影響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作用機制是什么?不同類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影響效應是否存在差異?對這些問題的探討,有助于政府更有效地解決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問題,增強流動人口的幸福感。

一 文獻綜述

學術界對于社會融入的概念,尚未形成一個明確的定義。本文認同楊菊華的觀點,即社會融入是一個多維概念,包括經濟整合、社會適應、文化交融和心理認同等多個要素(7)楊菊華《中國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第64頁。。實證研究也發現,影響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因素亦是多維的,涉及性別、個體行動(8)王勝今、許世存《流入人口社會融入感的結構與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的調查數據》,《人口學刊》2013年第1期,第8頁。、社會保險(9)胡平、楊羽宇《農民工市民化:制約因素與政策建議》,《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第60頁。、子女隨遷(10)王春超、張呈磊《子女隨遷與農民工的城市融入感》,《社會學研究》2017年第2期,第212-218頁。等。

關于醫療保險與社會融入的關系,最早源于國外學者對國際移民的研究。多數學者認為移民是弱勢群體,如果遷入地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缺少支持,將會阻礙移民的社會融入。如Derose等分析發現,移民的醫保參保率較低,再加上當地政府較少為其提供醫療補助,從而限制了移民的社會融入(11)Kathryn Pitkin Derose, José J. Escarce, Nicole Lurie, “Immigrants and Health Care: Sources of Vulnerability,” Health affairs, no.5 (September 2007):1262-1263.。同時有研究提出,公民身份是國際移民獲得遷入地醫療補助的主要制約因素(12)Rupaleem Bhuyan, “Reconstructing Citizenship in a Global Economy: How Restricting Immigrants from Welfare Undermines Social Rights for US Citizens,” Journal of Sociology & Social Welfare, no.2 (June 2010):6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放松戶籍限制,跨地區流動尤其是鄉-城流動日漸活躍。隨著人口流動浪潮的興起,醫療保險對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影響,也進入了學者們的研究視野。目前較為普遍的觀點是,醫療保險對社會融入具有促進作用,如石智雷、施念指出參加醫療保險能夠顯著提高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水平(13)石智雷、施念《農民工的社會保障與城市融入分析》,《人口與發展》2014年第2期,第37、40頁。,但是也有學者提出這種影響存在分位效應,即在高分位點上,醫療保險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有正向影響,在低分位點上則無顯著作用(14)秦立建、陳波《醫療保險對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影響分析》,《管理世界》2014年第10期,第95頁。。另外從具體的制度安排來看,研究發現,商業醫療保險有助于提高流動人口的綜合社會融入水平(15)陳璐、王金旭、范紅麗《醫療保險與流動人口社會融入:來自商業保險的證據》,《保險研究》2018年第2期,第47-48頁。,推進城鄉醫保統籌也有利于提升農業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概率(16)馬超、顧海、孫徐輝《城鄉醫保統籌有助于農業流動人口心理層面的社會融入嗎?》,《中國農村觀察》2017年第2期,第49-50頁。。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征(17)陳璐、王金旭、范紅麗《醫療保險與流動人口社會融入:來自商業保險的證據》,《保險研究》2018年第2期,第47-48頁。。近年來,老年流動人口的規模急劇上升(18)楊菊華《流動時代中的流動世代:老年流動人口的多維特征分析》,《人口學刊》2018年第4期,第43-44頁。,當他們遷入異地、所享有的公共服務變得式微后,在社會融入方面容易陷入困境(19)蘆恒、鄭超月《“流動的公共性”視角下老年流動群體的類型與精準治理——以城市“老漂族”為中心》,《江海學刊》2016年第2期,第227-228頁。。這些現象引發了學術界對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問題的關注。從積極老齡化的理論視角來看,當前國內的研究主要從“參與”的維度探討影響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因素(20)侯建明、李曉剛《我國流動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人口學刊》2017年第6期,第67-69頁;胡雅萍、劉越、王承寬《流動老人社會融合影響因素研究》,《人口與經濟》2018年第6期,第83-86頁。,但在“保障”和“參與”這兩個維度,有關醫療保險與社會融入之間關系的研究,尤其是針對老年流動人口的研究仍然較為缺乏。同時,關于醫療保險影響社會融入的作用機制的探討也不夠充分。此外,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還存在著制度分割的問題(21)周堅《基本醫療保險:劫富濟貧還是劫貧濟富》,《金融經濟學研究》2019年第2期,第159頁。。如以職業作為劃分標準,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可以細分為兩大類制度:一類是以居民為參保對象的“居民醫保”制度,包括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另一類是以職工為參保對象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即“職工醫保”。這兩類制度目前尚未實現有效銜接(22)馬超、顧海、孫徐輝《參合更高檔次的醫療保險能促進健康嗎?——來自城鄉醫保統籌自然實驗的證據》,《公共管理學報》2015年第2期,第106頁。,制度之間的醫療保障水平亦有較大的差距,職工醫保的報銷水平高于居民醫保。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參加不同醫保制度的老年流動人口在社會融入方面存在差異性。然而,有關社會醫療保險與社會融入之間關系探討的現有文獻中,大多關注“是否參保對社會融入的影響”,鮮有研究探索“參加不同類型醫保對社會融入的影響”。

二 方法、模型與數據

(一)方法與模型

本文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估計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效應。在評估的過程中,參加社會醫療保險不是一個隨機事件,會受到年齡、健康狀況等個人特征的影響,這容易產生“樣本自選擇”問題(23)James J. Heckman, “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no.1 (January 1979):153-161.,Rosenbaum、Rubin提出的“反事實框架”(24)Paul R. Rosenbaum, Donald B. Rubin,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 Biometrika,no.1 (April 1983):43-46.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核心思想是借助傾向得分,找到一組與“實驗組”(已參保)資源稟賦特征相似的“控制組”(未參保),通過對比二者的效果,用兩組樣本的社會融入效應差異,解釋參加社會醫療保險對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影響效應。一般步驟如下。

第一,估計傾向得分(PS)。估計總體中的每一個老人流動人口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的概率。

P(X)=Pr(D=1|X)=E(D|X)

(1)

其中,D是因變量,代表老年流動人口的參保選擇(D=1,參保;D=0,未參保),X表示選擇參保的特征變量,即本文的控制變量。

第二,傾向得分匹配。根據估計的PS值,為每一個參保的老年流動人口尋找與其傾向得分相近的控制組進行匹配。為了保證估計結果的穩健性,本文采用最鄰近匹配方法。

第三,計算平均處理效應(ATT)。社會醫療保險對社會融入的影響效應可以通過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的結果差異來確定。

ATT=E{E[Y1-Y0|D=1,P(X)]}

=E{E[Y1|D=1,P(X)]-E[Y0|D=0,P(X)]}

(2)

其中Y1和Y0分別表示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社會融入效應。

(二)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的數據是“2017年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2017CMDS)。CMDS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大規模全國性流動人口抽樣調查數據,調查范圍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流動人口較為集中的流入地,調查對象為在流入地居住一個月及以上、非本區(縣、市)戶口的15周歲及以上流入人口,調查內容包括流動人口及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流動與就業特征、基本醫療服務利用情況等。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老年人口,在剔除60歲以下的樣本后,最終得到6327個有效樣本,其中實驗組5872個,控制組455個。

(三)變量選取

1.因變量:社會融入。本文選取14個變量,利用因子分析法建構社會融入的4個指標(25)參見:陳璐、王金旭、范紅麗《醫療保險與流動人口社會融入:來自商業保險的證據》,《保險研究》2018年第2期,第44頁;楊菊華《中國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第68頁。(如表1所示)。在此基礎上,將所提取的4個公因子(F1-F4)采用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旋轉,并以各公因子對應的方差貢獻率比例為權數,計算社會融入的綜合得分水平,最終形成“社會融入綜合指數”,用以反映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水平。F1因子主要由P1、P2變量來衡量,二者均代表參加流入地社會活動的情況,命名為“本地活動”;F2因子涉及P3-P6變量,反映參加自發組織活動的情況,命名為“組織活動”;F3因子由P7-P11變量來代表,反映對流入地居民身份的適應情況,命名為“身份歸屬”;F4因子對應P12-P14變量,顯示對自我與本地居民差異的感知情況,命名為“自我感知”。本文設定社會融入綜合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社會融入綜合指數=20.50%F1+23.36%F2+32.50%F3+23.64%F4

(3)

表1 社會融入指標構建

2.自變量:是否參加社會醫療保險。將參加“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城鄉居民醫保”或“職工醫保”中的任意一種視為“參保”(賦值為1);其余情況即為“未參保”(賦值為0)。

3.控制變量:根據社會融入的定義,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26)參見:胡雅萍、劉越、王承寬《流動老人社會融合影響因素研究》,《人口與經濟》2018年第6期,第83-85頁;石智雷、施念《農民工的社會保障與城市融入分析》,《人口與發展》2014年第2期,第36-37頁;秦立建、陳波《醫療保險對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影響分析》,《管理世界》2014年第10期,第93-94頁。,本文將影響社會融入的變量劃分為個體特征類變量、經濟類變量、健康類變量和流動特征類變量。再結合2017年CMDS問卷設置情況,本文選取的控制變量如下:(1)個體特征類變量:性別、戶口性質、教育程度和婚姻狀況;(2)經濟類變量:家庭人均月收入;(3)健康類變量:自感健康;(4)流動特征類變量:流動時長和流入地區。此外,有研究發現定居期望會顯著影響社會融入(27)趙建國、周德水《養老保險、定居期望與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農業技術經濟》2018年第10期,第36-47頁。,因此本文把定居意愿和落戶意愿作為控制變量。

三 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結果

表2 描述性統計結果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總樣本中,社會醫療保險的參保比例為92.8%,社會融入綜合指數均值為-1.56×10-17,均值為負表明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水平相對較低。分樣本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社會融入綜合指數高于控制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參加社會醫療保險提高了社會融入水平。實驗組除了在婚姻狀況方面優于控制組之外,在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定居意愿、落戶意愿等方面均低于控制組,同時,實驗組的流動時長比控制組短0.898年。

(二)樣本匹配效果檢驗

樣本匹配前,變量的平均標準化偏差為7.82%,說明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變量間存在差異;匹配后,標準化偏差絕對值不超過3%,平均值為1.29%,這表明匹配后變量間的差異大幅縮小。同時,變量t檢驗的p值在匹配后均大于0.05,反映出匹配后實驗組和控制組變量間的變量差異并不顯著。由此可見,樣本匹配效果較好(28)因篇幅限制,樣本匹配結果未被列出,感興趣的讀者可向作者索取。。

(三)社會醫療保險對社會融入的平均處理效應

為保證結果的穩健性,本文不僅分析了參加社會醫療保險對整個流動老年群體社會融入的平均處理效應,還以戶籍和性別作為分類標準進行異質性檢驗(如表3所示)。總樣本匹配后,ATT的估計值為0.076,即參加社會醫療保險使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水平提高7.6%,可見消除樣本差異后,社會醫療保險對社會融入的促進作用顯著。分樣本的結果顯示:與城-城流動老人相比,社會醫療保險顯著促進了匹配之后的鄉-城流動老人的社會融入。其可能原因是,鄉-城流動老人年輕時大多從事繁重的工作,健康隱患較多,年老后疾病風險高發,社會醫療保險尤其是醫保異地結算工作的推進,切實減輕了這類群體的就醫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們融入流入地社會的障礙。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的女性流動老人的社會融入水平顯著提高,比未參保的女性流動老人高出7.5%;但社會醫療保險卻未能顯著促進男性流動老人的社會融入,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對于細節變化的感知更為敏銳,更關注社會福利的獲得。

表3 參加社會醫療保險對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影響效應

總而言之,參加社會醫療保險顯著促進了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只是影響效應在不同戶籍以及不同性別的樣本之間存在差異。此外,本文采用OLS回歸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從總體上看,研究結論是穩健的(回歸結果見表3)。

(四)社會醫療保險影響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作用機制

現有研究證實,社會醫療保險可以促進健康(29)潘杰、雷曉燕、劉國恩《醫療保險促進健康嗎?——基于中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實證分析》,《經濟研究》2013年第4期,第130-142、156頁。,也有助于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30)馮桂平等《醫療保險模式對流動人口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影響研究——基于大連市的調查數據》,《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第146、148、149頁。和醫療服務利用率(31)孟穎穎、韓俊強《醫療保險制度對流動人口衛生服務利用的影響》,《中國人口科學》2019年第5期,第119頁。。本文的實證結果顯示,社會醫療保險對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那么這種促進作用是如何發生的呢?由于本文的控制變量已經包含健康變量,因此,在探討作用機制時,主要考慮通過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與利用率等渠道,社會醫療保險是否會影響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參照已有的檢驗方法(32)于大川、吳玉鋒、趙小仕《社會醫療保險對老年人醫療消費與健康的影響——制度效應評估與作用機制分析》,《金融經濟學研究》2019年第1期,第157頁。,本文將作用機制變量引入模型并加以控制,如果社會醫療保險通過某種渠道促進了社會融入,那么對應的影響效應將會降低或變得不顯著。

表4 參加社會醫療保險對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作用機制分析

如表4所示,在引入醫療服務可及性后,社會醫療保險對社會融入的促進效應從0.076(總樣本匹配后的ATT值,見表3)下降至0.061(總樣本引入醫療服務可及性且匹配后的ATT值),同時顯著性也有所下降,可見社會醫療保險能夠通過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的方式對社會融入產生正向作用。這一方面表明政府在優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說明社會醫療保險可以通過降低往返醫院的交通成本等間接方式,增強流動老人的獲得感,促使其融入流入地社會。如果引入醫療服務利用率,促進效應則從0.076降至0.039,且結果變得不再顯著,這表明,醫療服務利用率同樣是社會醫療保險發揮社會融入促進作用的重要渠道。與未參保的流動老人相比,參加社會醫療保險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流動老人的就醫顧慮,使其“有病敢治”,在提高醫療服務利用率的同時,也有利于老年流動人口融入流入地社會。

(五)不同類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對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影響

目前我國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存在制度差異,如以職業為標準,可劃分為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兩大類制度。這兩類制度的籌資來源和保障水平不同,所對應的醫療服務資源也存在差異性(33)牛建林、齊亞強《中國醫療保險的地區差異及其對就醫行為的影響》,《社會學評論》2016年第6期,第44頁。。從前述關于作用機制的分析可知,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利用率是社會醫療保險影響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重要作用渠道,因此,當醫療服務資源差異性源于制度設計上的差異時,不同醫保制度下的老年流動參保人的社會融入水平亦可能有所不同。樣本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上述論斷:從數據均值可見,參加職工醫保的流動老人的社會融入綜合指數是0.160,而參加居民醫保的流動老人的社會融入綜合指數則是-0.062,這說明與居民醫保參保者相比,職工醫保參保者的社會融入水平更高。

為了進一步比較不同制度下的參保老人的社會融入水平是否存在差異,本文繼續采用PSM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同時也采用OLS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此次回歸的因變量是社會融入綜合指數,自變量為醫保類型,其中,參加居民醫保賦值為0,參加職工醫保賦值為1,回歸結果用來衡量不同類型的社會醫療保險對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影響效應。

表5 不同類型的社會醫療保險對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影響

表5的結果顯示,不同類型的社會醫療保險對社會融入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與居民醫保相比,參加職工醫保使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水平顯著提高了4.8%。可能的原因是:居民醫保的保障范圍有限,報銷水平較低,導致居民醫保參保人的醫療服務利用行為受到較大限制(34)牛建林、齊亞強《中國醫療保險的地區差異及其對就醫行為的影響》,《社會學評論》2016年第6期,第52頁。;此外,樣本數據顯示,流動老人中持有異地醫保的比例高達84.12%,醫保屬地化管理的特性可能導致居民醫保的保障水平進一步下滑,這樣自然不利于參加該制度的流動老人融入居住地。表5還報告了OLS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兩個模型的結果均顯著且系數符號一致,這說明PSM模型的研究結論具有穩健性。

四 研究結論與啟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破除阻礙人口流動壁壘、促進市民化發展”,促進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正是落實這一要求的重要舉措。為了探究社會醫療保險對老年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本文基于2017年全國流動人口調查數據,利用因子分析法構建社會融入綜合指數,進而運用傾向得分匹配模型評估、比較實驗組(參保組)和控制組(未參保組)的社會融入效果。研究結果表明:

第一,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水平相對較低,說明促進流動人口市民化的相關政策效果有待提升。

第二,參加社會醫療保險能夠顯著提高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水平,即與未參保者相比,參加社會醫療保險可以顯著促進老年流動人口融入流入地社會。

第三,社會醫療保險對社會融入的促進效應存在城鄉和性別差異:與城-城流動老人相比,參加社會醫療保險更有助于鄉-城流動老人的社會融入,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醫療保險政策的完善,對于農村老人等弱勢群體融入流入地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社會醫療保險對女性流動老人的促進作用顯著優于男性流動老人,政策獲得感或許是導致這種差異性的主要因素。

第四,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和醫療服務利用率均有助于增強社會醫療保險的促進作用,這為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也為優化流動人口市民化政策提供了可行途徑。

第五,不同類型的社會醫療保險在社會融入效應上存在差異,職工醫保比居民醫保更有助于促進流動老人的社會融入,這意味著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內部的制度差異性是制約流動老人社會融入的重要因素。

前述分析結果對于促進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增強他們對居住地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實現健康中國和積極老齡化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

第一,繼續擴大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加大政府對醫療保險體系的財政投入力度。流入地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在流動人口聚集的社區設立宣傳點、入戶走訪等方式,積極開展醫保政策宣傳工作,與流出地醫保、戶籍管理部門合作,獲取流動老人信息,主動為流動老人集中辦理醫保參保、異地就醫登記等工作,維護老年流動人口基本的醫療保障權益。

第二,重點提高老年流動人口的醫療服務可及性和醫療服務利用率。一方面,加快落實分級診療的政策措施,將社區作為基層首診的“守夜人”,更好地解決“看病難”問題;另一方面,加大社區醫療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流動老人的健康意識,從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入手,實現由“小病變大病,大病沒得治”向“無病能防,有病能治”轉變。

第三,著力降低并逐步破除醫保體系內部的制度壁壘。研究發現,除制度設計差異外,醫保屬地化管理是造成制度壁壘的重要原因。對此,應切實提高社會醫療保險的統籌層次、簡化異地就醫結算手續。首先,采取省級醫保管理部門牽頭管理、各市級醫保管理部門配合推進的方式,加快各地市的醫保系統對接,打造省級醫保信息系統一體化;其次,通過現場服務、門戶網站、自助機辦理、手機客戶端等多種服務渠道,簡化異地就醫備案與報銷手續,打通參保人員異地就醫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完善社會保障卡的醫保服務功能,已備案的參保人員在異地就醫時,只需出示社會保障卡即可實時結算個人自付的醫療費用;最后,參保人員異地就醫行為結束后,由就醫所在地醫保機構向參保地醫保機構提出費用結算申請,雙方管理機構通過對接的醫保信息系統進行數據交換,在短時間內實現醫保報銷費用的“一站式”結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自拍另类|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观看|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久久a毛片|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九色免费视频| 91偷拍一区| 69综合网| 亚洲bt欧美bt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裸网站| 亚洲成人免费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www亚洲天堂|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男女天堂|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日韩视频福利|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色AV色 综合网站| 久久semm亚洲国产|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免费激情网站| 99视频全部免费|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小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在线无码九区|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亚欧美国产综合| 四虎AV麻豆| 欧美伦理一区|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免费播放| 无码内射在线|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欧美成一级| 亚洲伊人天堂|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无码久看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精品视频福利| 国产理论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蜜桃视频一区|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制服|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综合网|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亚洲天堂自拍|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亚洲一级色|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