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偉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急診科, 河南 洛陽471000)
泌尿結石是外科常見疾病, 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 老年泌尿結石發病率呈明顯增長趨勢[1]。 老年患者生理功能不斷衰退, 多數存在冠心病、 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亟需更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2-3]。 隨著微創手術日漸成熟, 經輸尿管鏡碎石方法成為老年泌尿結石的主要治療手段。 目前, 輸尿管鏡下碎石方法主要包括鈥激光碎石取石術和氣壓彈道碎石, 前者以激光碎石, 后者則以機械運動碎石[4], 但何種手術更適宜老年患者尚無統一共識。 基于此, 本研究對比鈥激光碎石取石術及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老年泌尿結石患者的臨床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70 例老年泌尿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 根據手術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 (n=36) 和觀察組 (n=34)。 對照組中, 男性21 例, 女性15 例; 年齡67~77 歲, 平均年齡 (71.06 ±2.38) 歲; 結石直徑1~3 cm, 平均直徑 (1.51 ± 0.37) cm。觀察組中, 男性22 例, 女性12 例; 年齡67~77 歲, 平均年齡 (70.78 ± 2.73) 歲; 結石直徑1~3 cm, 平均直徑 (1.46 ±0.33) cm。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年齡≥65 歲; ②病程1 個月以上, 結石直徑≥1 cm; ③具備相關手術指征, 并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④臨床資料完善。 排除標準: ①泌尿系統先天畸形;②基礎疾病控制不佳, 存在嚴重器質性疾??; ③存在腹部或泌尿系統手術史。
1.3 方法協助患者取截石位, 予以腰麻, 麻醉后將輸尿管鏡精準插入膀胱內部。 對于膀胱結石患者, 輸尿管鏡進入膀胱內部后, 將鏡頭旋轉以觀察結石位置; 對于輸尿管結石患者, 輸尿管鏡于膀胱內部后繼續探查, 沿輸尿管間嵴至輸尿管口后停止, 同時灌入0.9%氯化鈉溶液幫助明確結石位置。 對照組實施氣壓彈道碎石術, 具體操作如下: 準備沖擊桿和輸尿管鏡, 將沖擊桿插入輸尿管鏡, 并在將結石壓至輸尿管壁時連接碎石機, 以此粉碎結石。 此后, 采用輸尿管取石鉗將粉碎后稍大結石取出, 較小結石經輸尿管引流管自行流出。 觀察組實施鈥激光碎石取石術, 具體操作如下: 準備直徑400 μm 的光纖和輸尿管鏡, 將光纖插入輸尿管鏡并靠近結石, 將單脈沖能量和頻率分別調至0.8~1.0 J、 8~10 Hz, 粉碎結石。 兩組患者術后1 個月行平片檢查觀察結石排出狀況。
1.4 觀察指標①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相關手術指標 (手術時間、 術后下床時間、 住院時間)。 ②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療效判斷標準[5]如下: 顯效: 結石完全排出, 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經B 超檢查未見結石影像, 尿常規正常; 有效: 結石基本排出,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經B 超檢查結石較術前縮小或結石已粉碎, 尿常規正常; 無效: 結石未排出, 臨床癥狀無改變, 經B 超檢查結石較術前無改變或改變微小, 尿常規檢查異常。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 100%。③術后6 個月復查, 統計兩組患者的結石復發率。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 s) 表示, 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相關手術指標觀察組的手術時間、 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P<0.05), 但兩組的術后下床時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相關手術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的相關手術指標比較 (±s)
組別 n 手術時間 (min) 術后下床時間 (d) 住院時間 (d)觀察組 34 32.13±5.68 5.16±2.21 6.38±1.09對照組 36 37.29±5.02 4.85±2.14 8.77±1.32 t 4.033 0.596 8.233 P 0.000 0.553 0.000
2.2 臨床療效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3 復發情況術后6 個月, 觀察組結石復發1 例, 復發率為2.94%; 對照組結石復發7 例, 復發率為19.44%。 觀察組術后6 個月結石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χ2=4.705,P=0.030)。
老年泌尿系統結石屬于臨床常見病、 多發病, 主要采用手術方式治療。 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 輸尿管鏡下碎石術在老年泌尿結石患者中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 常用的碎石方式有氣壓彈道碎石術和鈥激光碎石術兩種。 氣壓彈道碎石術原理為壓縮氣體使之形成較大能量, 驅動碎石機內部子彈, 從而脈沖式擊碎結石。 然而氣壓彈道碎石過程中易產生較大碎石顆粒, 且無法有效清理肉芽組織, 同時需使用金屬探桿將結石壓至輸尿管壁才能碎石, 故易導致結石移位, 增加操作難度[6]。 鈥激光碎石術為脈沖式激光碎石, 通過將鈥激光凝固能力與二氧化碳激光切割能力融合, 以光纖傳輸方式達到高能量碎石目的[7]。通常激光功率可在瞬間高達10 kW, 因而結石碎石均為不超過3 mm 的粉末, 可沿輸尿管自行排出, 避免結石殘留和再次堵塞輸尿管[8-9]。 此外, 鈥激光能夠應用于不同成分、 密度的結石, 還能有效穿透深度>0.5 mm 的軟組織, 且激光碎石時周圍5 mm 水介質能有效吸收95%能量, 有助于減少輸尿管的損傷。
本研究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 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提高, 術后6 個月結石復發率明顯降低, 表明鈥激光碎石取石術療效更為顯著, 有利于縮短手術時間, 促進術后恢復, 且預后良好, 分析原因可能與鈥激光碎石術激光功率更高、 擊碎后結石更小, 利于自行排出有關。 術后兩組均存在結石復發, 可能與老年患者新陳代謝慢、恢復速度慢致輸尿管狹窄、 復發風險高有關, 但鈥激光碎石取石術術后復發率更低, 與清除率更高、 殘留率更低有關。
綜上所述, 鈥激光碎石取石術治療老年泌尿結石患者療效確切, 且術后6 個月結石復發率低于氣壓彈道碎石術,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