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 李強, 馬進舉, 陰成
(解放軍第九八八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開封475003)
近年來重度腦損傷 (severe brain injury, SBI) 是青壯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調亡細胞是促進神經元死亡的主要因素, 有研究[2]報道神經元內存在調亡-抗凋亡信號, 監測其信號調控指標可能對SBI 患者預后的早期評估有所幫助。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UCH-L1) 在神經系統中廣泛表達, 其對阿爾茲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具有促進作用[3]; 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特異性蛋白酶-3 (Caspase-3) 是腦損傷過程中重要的蛋白酶之一, 其參與神經細胞凋亡的全過程[4]。 但關于二者與SBI患者預后的關系鮮有報道。 鑒于此, 本研究分析血清UCHL1、 Caspase-3 水平對重度腦損傷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 以期為患者預后的早期評估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SBI 患者115 例為SBI 組。 納入標準: 明確的腦部外傷史; 經頭部CT、 MRI 等檢查證實有腦挫裂傷、 顱內出血等征象。 排除標準: 缺血性腦卒中或自發性腦出血; 顱內感染; 血液系統、 免疫系統疾病; 嚴重的心、 肝、 腎、 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 惡性腫瘤。 另選取同期門診體檢的健康者70 例為對照組。入組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本研究經我院倫理會審批同意。
1.2 方法①收集并記錄兩組的基本資料, 包括年齡、 性別、吸煙史、 飲酒史、 高血壓病史、 糖尿病史、 冠心病史、 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評分、 腦部Marshall CT 分級、 腦組織中線位移、 腦池異常、 蛛網膜下腔出血情況。 ②采用雙抗體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UCH-L1、 Caspase-3 水平。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行t 檢驗, 計數資料行χ2檢驗。 應用Logistic 回歸分析SBI 患者死亡的影響因素, 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 (ROC) 計算UCH-L1、 Caspase-3 對患者死亡的預測價值。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UCH-L1、 Caspase-3 水平SBI 組的血清UCH-L1、Caspase-3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血清UCH-L1、 Caspase-3 水平比較 (±s, ng/mL)

表1 兩組的血清UCH-L1、 Caspase-3 水平比較 (±s, ng/mL)
組別 n UCH-L1 Caspase-3 SBI 組 115 30.53±6.59 669.14±159.87對照組 70 10.17±2.53 161.27±34.69 t 24.741 26.181 P 0.000 0.000
2.2 SBI 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死亡組的血清UCH-L1、 Caspase-3、 年齡、 中線移位、 腦池異常、 Marshall CT 分級明顯高于存活組, 而入院GCS 評分低于存活組 (P<0.05)。 見表2。
表2 SBI 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n (%), ±s]

表2 SBI 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n (%), ±s]
項目 存活組 (n=85) 死亡組 (n=30)t/χ2 P性別 男 52 (61.18)18 (60.00)0.013 0.910女 33 (38.82)12 (40.00)吸煙史 33 (38.82)11 (36.67)0.044 0.835飲酒史 38 (44.71)14 (46.67)0.034 0.853高血壓 41 (48.24)16 (53.33)0.231 0.631糖尿病 39 (45.88)17 (56.67)1.032 0.310冠心病 28 (32.94)13 (43.33)1.044 0.307腦池異常 37 (43.53)22 (73.33)7.884 0.005蛛網膜下腔出血 48 (56.47)21 (70.00)1.691 0.193Ⅰ級 31 (36.47)1 (3.33)Ⅱ級 35 (41.18)4 (13.33)Ⅲ級 11 (12.94)11 (36.67)Ⅳ級 8 (9.41)14 (46.67)年齡 (歲)58.49±11.58 64.53±13.79 2.334 0.021入院GCS 評分(分)12.39±3.57 5.68±2.01 9.746 0.000中線移位 (mm)4.14±1.39 5.59±1.28 5.011 0.000 UCH-L1 (ng/mL)24.46±8.53 37.55±11.66 6.535 0.000 Caspase-3 (ng/mL) 581.54±131.71 694.29±143.57 3.937 0.000 Marshall CT 分級31.092 0.000
2.3 SBI 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UCHL1、 Caspase-3、 Marshall CT 分級是SBI 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入院GCS 評分是其保護因素 (P<0.05)。 見表3。

表3 SBI 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2.4 UCH-L1、 Caspase-3 對SBI 患者死亡的預測價值UCHL1、 Caspase-3 預測SBI 患者死亡的ROC 曲線下面積 (AUC)分 別 為0.775、 0.814。 二者聯合診斷的AUC 為0.893, 高于UCH-L1 (Z =4.552,P=0.000)、 Caspase-3 (Z =4.033,P=0.000) 單一診斷。 見表4。

表4 UCH-L1、 Caspase-3 對SBI 患者死亡的預測價值
據統計, SBI 患者病死率高達50%~60%[5]。 本研究中,30 d 內SBI 患者死亡率為26.09% (30/115), 死亡組的年齡、中線移位、 Marshall CT 分級及腦池異常比例較高, 而入院GCS評分較低, 進一步分析表明高Marshall CT 分級、 低GCS 評分是SBI 患者短期內死亡的高危因素, 提示腦損傷越嚴重, 腦組織結構破壞越明顯, 患者死亡風險越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SBI 組血清UCH-L1 水平明顯較高, 提示UCH-L1 水平與SBI 患者的生存結局具有量化關系。 Caspase-3是半胱氨酸蛋白酶超家族成員之一, 亦是神經細胞凋亡級聯反應中的關鍵因子[6]。 本研究結果顯示SBI 組的血清Caspase-3明顯較高, 且是SBI 患者短期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提示Caspase-3 參與了SBI 的發生與發展, 推測SBI 患者神經元細胞死亡受體激活啟動, 進而激活Caspase-3, 通過裂解DNA 修復蛋白、 骨架蛋白等途徑造成神經元細胞大量死亡, 引起腦組織二次損傷。 此外,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UCH-L1、 Caspase-3 對SBI 患者死亡均具有較高的預測效能, 二者聯合預測高于單一診斷, 這也進一步表明UCH-L1 和Caspase-3 均是預測SBI 患者預后的可靠指標, 同時聯合檢測可進一步提升預測準確度。
綜上所述, SBI 患者血清UCH-L1、 Caspase-3 是其短期內死亡的高危因素, 聯合檢測有助于患者預后的早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