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海
(蘭考第一醫院 放射科, 河南 開封475300)
肺孤立性實性病變為肺部常見病癥, 其中包括良性病變及惡性病變。 良惡性病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容易對臨床診斷造成一定的誤導, 存在漏診、 誤診現象。 核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MRI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RI-DWI) 與 多 層 螺 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是目前臨床診斷肺孤立性實性病變的常用影像學檢查, 均具有無創性、 重復性等優點[1], 但目前兩種檢查方式的臨床診斷效果尚未統一。 鑒于此,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79 例肺孤立性實性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 所有患者均行MRI-DWI、 MSCT檢查, 旨在探討兩種檢查方法診斷肺孤立性實性病變的臨床價值,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79 例肺孤立性實性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43 例,女36 例; 年齡46~72 歲, 平均年齡 (59.08 ± 5.17) 歲; 體重44~77 kg, 平均體重 (60.51 ± 6.14) kg。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檢查前均未接受肺孤立性實性病變的相關治療; ②無MRI-DWI、 MSCT 檢查禁忌癥; ③臨床資料完整, 且同意翻閱。 排除標準: ①精神狀態異常, 無法正常溝通交流; ②嚴重肝、 腎、 腦等重要臟器出現功能性障礙; ③合并全身感染性、 血液系統疾病。
1.3 方法
1.3.1 MRI-DWI 所有患者均行MRI-DWI 檢查, 采用核磁共振掃描儀 (上海聯影公司提供, 型號uMR560), 檢查前患者需禁食8 h, 并告知其相關檢查注意事項, 核磁共振掃描儀采用8通道體部相控陣線圈, 行多序列掃描, 掃描部位包括患者整個肺部及病灶位置, 掃描序列設置為: T2WI/TSE: TR/TE 參數調整為885/80 ms, FOV 設置為320 mm × 250 mm; T1WI/TSE:TR/TE 參數調整為10/2.5 ms, FOV 設置為400 mm × 250 mm,矩陣為256 × 150, b 值設置為0, 層厚3 mm, 層距0.3 mm。掃描過程中指導患者自由呼吸, 共計掃描5 min。
1.3.2 MSCT 所有患者均行MSCT 檢 查,采用多層螺旋CT(東芝公司提供, 型號ONE320) 檢查, 掃描范圍為患者肺尖至肺底, 參數設置: 電壓120 kV, 螺距0.9, 掃描儀設為未全視野模式。 對患者注射碘海醇 (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4038, 規格: 100 mL), 注射速度為3 mL/s, 劑量為1 mL/kg, 注入對比劑后延遲20 s 進行掃描。
1.4 評價指標邀請2 名我院肺部外科專家對兩種檢查方法所獲得的影像學圖像進行閱片, 以病理診斷結果作為 “金標準”,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對肺孤立性實性病變診斷的靈敏度、 特異度、 準確度、 惡性預測值、 良性預測值。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理診斷結果病理診斷結果顯示, 79 例肺孤立性實性病變患者中, 48 例為惡性, 占60.76%; 31 例為良性, 占39.24%。
2.2 兩種檢查方法對肺孤立性實性病變的診斷結果比較MRIDWI 的靈敏度、 良性預測值分別為89.58%、 84.85%, 與MSCT的81.25%、 68.97%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MRIDWI的準確度、 特異度、 惡性預測值分別為89.87%、 90.32%、93.48%, 均明顯高于MSCT 的74.68%、 64.52%、 78.00% (P<0.05)。 見表1、 表2、 表3。

表1 MSCT 對肺孤立性實性病變的診斷結果 (例)

表2 MRI-DWI 對肺孤立性實性病變的診斷結果 (例)

表3 兩種檢查方法對肺孤立性實性病變的診斷價值比較 [% (n)]
肺孤立性實性病變為臨床外科常見病癥, 其病因不清, 多認為與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 生活環境等有關。 早期良性與惡性病變存在較多的相似性, 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 胸悶、 氣短等, 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 隨著疾病的發展, 惡性病變可累及全身器官, 造成肝、 腦、 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 目前臨床對于肺孤立性實性病變的檢查方式較多, 但診斷效果參差不齊。 既往對于肺孤立性實性病變多采用MSCT 檢查, 雖然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但臨床應用發現MSCT 檢查對腫瘤、 感染性肉芽等惡性病變缺乏準確度, 臨床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3]。本研究結果顯示, MRI-DWI 檢查的靈敏度、 良性預測值與MSCT 檢查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MRI-DWI 檢查的準確度、 特異度、 惡性預測值均明顯高于MSCT 檢查,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上述結果表明, 與MSCT 檢查相比, MRI-DWI 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分析原因在于:MRI-DWI 是一種以水分子微觀運動為基礎的成像方式, 不存在放射線, 并能夠在患者自由呼吸下完成掃描, 具有較強的舒適性、 安全性, 更有利于患者接受; 同時, MRI-DWI 成像過程中無需使用對比劑即可清晰地呈現患者的病灶結構、 大小、周圍組織等, 對碘劑過敏、 孕婦等人群均可接受檢查, 適用范圍更廣[4-5]。 此外, 肺孤立性實性惡性病變患者機體細胞排列更加密集, 各個細胞在擠壓作用下, 有效縮小細胞外間隙, 此時, 機體水分子的運動阻力顯著增加, 進而導致水分子擴散力度減小[6]; 而肺孤立性實性良性病變患者機體細胞排列松散,水分子活躍度更高。 因此, 肺孤立性實性良惡性病變的MRIDWI 成像結果具有明顯的差異性, 可為臨床醫師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
綜上所述, 采用MRI-DWI 診斷肺孤立性實性病變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特異度及準確度, 可為臨床早期判斷肺孤立性實性病變良惡性提供可靠依據,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