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 鄧文廣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 廣東 梅州514000)
分娩是正常生理過程, 但在分娩期間產婦會產生劇烈疼痛, 疼痛引發的應激反應會影響正常分娩過程, 不僅會增加產婦產后出血量, 還可能會影響嬰兒健康[1]。 因此, 做好分娩鎮痛對改善母嬰結局意義重大。 相關研究[2-3]表明, 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實施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效果顯著, 可有效縮短產程時間, 改善母嬰結局。 鑒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對產婦產程及母嬰結局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于我院分娩的50 例產婦作為對照組, 年齡23~37 歲, 平均 (30.52 ± 2.45) 歲; 體重48~80 kg, 平 均 (51.22 ± 3.47) kg; 孕 次1~4 次, 平 均(1.52 ± 1.01) 次; 孕周37~41 周, 平均 (39.78 ± 1.08) 周。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于我院分娩的50 例產婦作為研究組, 產婦均自愿要求實施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 同時經檢查符合麻醉要求, 年齡24~38 歲, 平均 (30.48 ± 2.56) 歲;體重47~79 kg, 平均 (51.02 ± 3.51) kg; 孕次1~4 次, 平均 (1.51 ± 1.03) 次; 孕周38~41 周, 平均 (39.69 ± 1.11)周。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不實施分娩鎮痛, 行常規自然分娩。 研究組實施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 在產婦出現規律宮縮且宮口開3 cm 以上時, 實施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 先用2 支5 mg × 0.1 g 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進行局麻, 之后以5 μg 枸緣酸舒芬太尼蛛網膜下腔麻醉, 后選用60 μg 枸緣酸舒芬太尼注射液+100 mg 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1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作為硬膜外麻醉藥物, 將藥物接于藥盒內, 按照6 mL/h 的速度自控給藥, 自控給藥8 mL, 自控給藥間隔30 min。 觀察麻醉效果, 并給予產婦低流量吸氧, 對胎兒心電狀況進行持續監護, 在此期間可讓產婦下床坐球以協助分娩, 直至宮口全開, 分娩結束后停用麻醉藥物。 部分產婦使用麻醉藥物后會出現子宮收縮力下降, 對此可以宮縮情況為準, 靜脈滴注2.5 U 縮宮素+500 mL 林格氏液, 以5 gtt/min 速度進行, 并視子宮收縮情況調整滴注速度。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產婦第一產程時間、 第二產程時間、 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 觀察兩組的分娩方式, 統計自然分娩率, 并記錄產后出血量;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 評估兩組產婦陣痛前、 第一產程及第二產程的疼痛程度, 從無痛到劇痛的評分為0~10 分, 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 比較兩組的新生兒體重與新生兒Apgar 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比較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程時間
研究組第一產程時間、 第二產程時間、 第三產程時間、 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比較 (±s, min)

表1 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比較 (±s, min)
組別 n 第一產程時間 第二產程時間 第三產程時間 總產程時間研究組 50 415.63±84.70 58.27±15.21 7.78±3.34 469.34±150.11對照組 50 530.18±86.83 71.47±16.08 10.08±4.23 670.56±161.33 t 6.678 4.217 3.018 6.457 P 0.000 0.000 0.003 0.000
2.2 自然分娩率、 產后出血量及各階段疼痛評分
研究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 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第一產程疼痛評分、 第二產程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自然分娩率、 產后出血量及各階段疼痛評分比較[n (%), ±s]

表2 兩組的自然分娩率、 產后出血量及各階段疼痛評分比較[n (%), ±s]
組別 n 自然分娩 產后出血量(mL)研究組 50 43 (86.0) 148.33±16.67 8.84±3.7 2.33±1.12 3.55±0.16照組 50 33 (66.0) 271.87±26.10 8.85±2.3 6.77±0.16 5.49±1.03 χ2/t 5.483 28.207 0.016 27.750 13.161 P 0.019 0.000 0.987 0.000 0.000對疼痛評分 (分)陣痛前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2.3 新生兒體重及新生兒Apgar 評分兩組的新生兒體重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 研究組的新生兒Apgar 評分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新生兒體重及新生兒Apgar 評分比較 (±s)

表3 兩組的新生兒體重及新生兒Apgar 評分比較 (±s)
組別 n 新生兒體重 (g)新生兒Apgar 評分 (分)研究組 50 3363.85±421.86 9.01±0.33對照組 50 3267.52±372.63 8.45±1.46 t 1.210 2.646 P 0.229 0.010
在分娩過程中, 由于受到子宮牽拉和宮頸牽拉的影響, 產道會發生擴張和擠壓, 因此產婦會感覺到劇烈疼痛, 這也是產婦選擇剖宮產的一個主要原因。 產婦分娩期間產生的疼痛不僅會增加其腎上腺素分泌, 使子宮平滑肌收縮受到影響, 同時還會延長產程, 影響胎盤血液供應, 進而導致宮內窘迫癥狀的發生, 使母嬰結局受到影響[4-5]。 因此, 對于產婦而言, 在分娩期間實施有效的分娩麻醉非常重要。
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是經椎管向機體中注入麻醉藥物以阻滯神經傳導, 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該麻醉方式不僅用藥量少, 而且安全性高, 通常不會對產婦子宮收縮產生影響[6-8]。本研究中, 對照組產婦不實施分娩鎮痛, 行常規自然分娩, 研究組產婦實施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 結果顯示, 研究組的第一產程時間、 第二產程時間、 第三產程時間、 總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P<0.05), 表明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能夠縮短產程時間, 促使產婦分娩過程更加順利。 本研究結果也顯示, 研究組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表明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能夠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 另外, 研究組的產后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 第一產程疼痛評分、 第二產程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表明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能夠減少產婦的產后出血量, 減輕產婦產程中的疼痛程度, 幫助產婦順利完成分娩。 另外, 研究組的新生兒Apgar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表明實施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能夠保證嬰兒健康, 避免新生兒窒息等不良事件的發生。
綜上所述, 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不僅可以縮短產婦的產程時間, 還能夠有效改善母嬰結局, 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