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雅潔
(河南省汝州市人民醫院 門診藥房, 河南 汝州467599)
肝癌屬于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近年來該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是導致肝癌發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考慮與病毒載量有關[1]。 大部分肝癌伴HBV 感染患者確診時往往已處于中晚期, 臨床治療以介入、 放化療為主, 但療效往往不甚理想[2]。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恩替卡韋聯合康艾注射液對晚期肝癌伴HBV 感染患者肝功能、 HBVDNA 及AFP 水平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90例晚期肝癌伴HBV 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 例。 對照組中男性20 例, 女性25 例; 年齡45~70 歲, 平均年齡 (57.56 ± 5.41) 歲; 原發性肝癌24 例, 繼發性肝癌21 例; 臨床分期Ⅲ期20 例, Ⅳ期25 例。 觀察組中男性23 例, 女性22 例; 年齡38~72 歲, 平均年齡 (56.08 ±5.81) 歲; 原發性肝癌27 例, 繼發性肝癌18 例; 臨床分期Ⅲ期23 例, Ⅳ期22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①符合 《原發性肝癌規范化病理診斷指南(2015 年版)》[3]的臨床診斷和分期標準; ②符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 年版)》[4]中的相關標準; ③HBV-DNA呈陽性, HBV 病毒載量>103 copies/mL; ④有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硬化病史; ⑤非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 ⑥半年內未使用過其他抗病毒藥物、 免疫調節藥物或化療藥物; ⑦無HAV 與HCV 等重疊感染。
1.3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介入、 常規保肝及抗感染等對癥治療,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恩替卡韋 (廠家: 海南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批準文號: 國藥準字H20100064, 規格: 0.5 mg)治療, 1 次/d, 0.5 mg/次, 餐前服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康艾注射液 (批準文號: 國藥準字Z20026868, 生產企業:長白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規格: 20 mL) 進行治療, 緩慢靜脈注射或滴注, 1~2 次/d, 40~60 mL/d, 在本品中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鹽水250 mL 稀釋后使用。 30 d 為一個療程, 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5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ALT)、 總膽紅素 (TBil)、 白蛋白 (ALB)]、 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 (HBVDNA) 及甲胎蛋白 (AFP) 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行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肝功能指標治療前, 兩組的AST、 ALT、 TBil、 ALB 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 觀察組的AST、ALT、 TBil、 ALB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比較 (±s)
指標 時間 觀察組 (n=45) 對照組 (n=45)t P AST(nmol·s-1·L-1)治療前 1318.67±347.34 1321.34±368.01 0.035 0.972治療后 549.36±189.37 784.39±214.67 5.508 0.000 ALT(nmol·s-1·L-1)治療前 873.91±174.38 897.16±176.91 0.628 0.532治療后 472.36±129.43 669.14±153.26 6.580 0.000 TBil(μmol/L)治療前 36.71±12.04 36.14±12.36 0.222 0.825治療后 20.36±5.73 30.17±8.04 6.666 0.000 ALB(μmol/L)治療前 38.42±2.14 38.16±2.37 0.546 0.586治療后 25.06±1.07 27.14±1.49 7.606 0.000
2.2 HBV-DNA、 AFP 水平治療前, 兩組的HBV-DNA、 AFP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 觀察組的HBV-DNA、 AFP 水平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HBV-DNA、 AFP 水平比較 (±s, IU/m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HBV-DNA、 AFP 水平比較 (±s, IU/mL)
指標 時間 觀察組 (n=45) 對照組 (n=45)t P HBV-DNA 治療前 5.59±2.06 5.42±2.12 0.386 0.701治療后 2.06±0.79 3.17±1.64 4.091 0.000 AFP 治療前 7.19±2.39 7.39±2.47 0.390 0.697治療后 4.06±0.63 5.13±1.20 5.296 0.000
肝癌早期病狀隱匿, 病情難以發現, 發現時往往病情已處于中晚期, 患者生活質量已受到嚴重影響。 傳統治療手段通常為介入、 放療等, 通過放射線破壞癌組織, 使細胞停止生長,但也對機體內正常細胞造成嚴重損傷[5], 故治療效果有限。
肝癌的產生是一個多因素、 多步驟的復雜過程, HBV 是其主要構成部分之一, HBV-DNA 會影響機體細胞基因的穩定性,使其失去活性, 從而導致正常細胞發生癌變, 轉變成新的癌細胞[6]。 AFP 是肝癌特異性腫瘤標志, 若癌癥病情惡化, AFP 含量會急劇上升。 在肝功能指標檢測中, AST 與ALT 主要反映肝細胞實質性損傷程度, 當1%的肝細胞發生壞死時, ALT 水平會升高一倍; 當AST 水平持續升高且超過ALT 時, 表示肝實質損傷嚴重。 TBil 反映肝臟分泌和排泄功能, TBil 升高表示肝細胞變性壞死, 膽紅素代謝故障, 膽汁瘀滯。 ALB 反映肝臟合成功能, ALB 降低表示肝細胞減少, 肝臟儲備功能下降。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肝功能指標及HBV-DNA、 AF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表明恩替卡韋聯合康艾注射液能夠有效降低晚期肝癌伴HBV 感染患者各項肝功能指標, 改善HBV-DNA、 AFP水平。 究其原因在于: 恩替卡韋高耐藥基因屏障強, 有效抑制HBV-DNA 的復制, 加快腫瘤細胞死亡速度, 降低肝細胞炎性反應, 修復細胞損傷[7]。 康艾注射液主要由黃芪、 苦參、 人參等幾味中藥制成。 黃芩補氣固表、 保肝、 抗菌、 利尿, 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 苦參清熱燥濕、 利尿, 抑制癌細胞增殖, 有效抗病毒; 人參安神, 止驚悸, 除邪氣, 增強機體免疫力, 從而保護肝腎, 發揮抗腫瘤、 抗病毒的效果; 諸藥合用具有祛邪、安神、 抗腫瘤等功效[8-9]。 恩替卡韋和康艾注射液相互作用,可抑制HBV 擴散及腫瘤細胞生長, 并通過中藥增強機體免疫力與抗病毒能力, 從而延續患者生命, 改善其生活質量[10],與單純恩替卡韋用藥相比, 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 恩替卡韋聯合康艾注射液治療晚期肝癌伴HBV感染患者效果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 降低HBV-DNA 及AFP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