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斯, 唐廣明, 楊葉青
(高州市中醫院 肝病科, 廣東 高州525200)
肝硬化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是一種典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發病主要與酒精中毒、 病毒性肝炎、 營養障礙等因素密切相關, 主要臨床癥狀為肝脾大、 乏力腹脹、 黃疸等,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 隨著我國工業污染日益嚴重, 肝硬化發病率逐年升高, 治療不合理或不及時, 極易形成肝硬化腹水。 一旦發病, 患者會發生呼吸不良、 腹部膨隆等癥狀, 危害極大[2]。因此, 應給予肝硬化腹水患者及時的對癥治療, 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 對改善患者腹水情況也有積極作用。 鑒于此, 本研究探討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在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2 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 ①符合WHO 中關于肝硬化腹水的相關診斷標準[3]; ②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肝、 腎等器官功能不全; ②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 ③合并精神疾病。 82 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41 例。 參照組中, 男18 例, 女23 例; 年齡21~62 歲, 平均年齡 (47.25 ± 3.23) 歲; 文化程度: 小學6 例, 初高中20 例, 大學及以上15 例。 試驗組中,男21 例, 女20 例; 年 齡24~68 歲, 平 均 年 齡 (47.84 ±3.57) 歲; 文化程度: 小學8 例, 初高中19 例, 大學及以上14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對癥治療。 同時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包括引導患者及家屬辦好入院手續, 向其講解入院后的相關注意事項, 引導患者及家屬熟悉病房周邊的環境, 引導患者保持良好臥床休息等。 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 ①情志護理。 患者受到疾病、對治療不了解等因素的影響, 會產生焦慮、 煩躁、 思慮過度等負面情緒, 從而導致治療依從性嚴重降低, 影響后續對癥治療的實施, 甚至會導致患者發生抗拒治療的行為。 因此, 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的基本資料, 主動耐心與患者溝通, 鼓勵患者傾訴目前的真實想法和擔憂, 找出患者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 然后給予針對性的情志護理,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慮, 并通過音樂、 喜劇作品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改善其心理狀況。 ②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況, 結合實際情況, 為其搭配合理藥食。 對于寒濕困脾型患者, 將蔥、 肉桂、 姜熬制成粥給其食用, 具有益火消陰、 驅散寒邪的藥效。 在熬制前與患者進行溝通, 并征得患者同意后進行, 加快其身體康復。 ③對癥護理。 掌握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 依據其病況、 可能產生的癥狀, 為患者提供對癥護理: 針對口苦煩熱者, 告知其以金銀花湯治療; 針對便秘者, 告知其在日常飲食基礎上多食用水果、 蔬菜等。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腹水癥狀改善情況及護理滿意度。 腹水癥狀改善情況分為Ⅰ級、 Ⅱ級、 Ⅲ級、 無效四個等級。 Ⅰ級: B 超診斷結果顯示患者的腹水癥狀完全消失; Ⅱ級:B 超診斷結果顯示患者的腹水癥狀減少幅度超過75%; Ⅲ級:B 超診斷結果顯示患者的腹水癥狀減少幅度為50%~75%, 腹圍明顯縮小; 無效: B 超診斷結果顯示腹水癥狀較治療前無變化或惡化[4]。 腹水癥狀改善總有效率=(Ⅰ級例數+Ⅱ級例數+Ⅲ級例數) /總例數× 100%。 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 滿分100 分, ≥86 分為非常滿意, 60~85 分為一般, <60 分為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例數) /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 s) 表示, 比較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腹水癥狀改善情況試驗組腹水癥狀改善總有效率為95.12%, 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0.4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腹水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n (%)]
2.2 護理滿意度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2.68%, 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5.6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
肝硬化腹水作為肝硬化常見并發癥之一, 會對患者的肝臟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危害性極大。 該病患者多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腹脹現象, 對呼吸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病死率較高[5]。肝硬化腹水常用的治療方法為西醫治療, 可顯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但整體療效不甚理想。
中醫學上指出, 飲食不節、 勞欲過度等會導致患者體內肝脾腎出現失調, 進而導致肝硬化腹水的發生。 另外, 在中醫學上針對肝脾腎三臟的調理也非常重要, 《沈氏尊生書》 中就有所提及, 將中醫理論引入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護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6]。 同時, 在為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過程中, 患者自身的認知度和配合度也非常重要。 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受到疾病或外界因素影響后極易產生焦慮、 煩躁等負面情緒, 治療依從性嚴重降低, 甚至會導致患者抗拒治療。 在情志護理方面,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要求護理人員為患者詳細講解肝硬化腹水產生的原因、 危害以及相應的針對性治療措施等,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慮, 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認知度, 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并通過音樂或視頻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緩解其心理壓力和痛苦, 穩定患者情緒, 從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與此同時, 在掌握患者基本資料的情況下, 為患者實施個性化飲食指導與對癥護理, 藥膳調護輔助治療進程, 可加快患者的康復[7-8]。 本研究結果顯示, 試驗組的腹水癥狀改善總有效率為95.12%, 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0.4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2.68%, 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5.6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臨床癥狀, 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