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婦科, 河南 鄭州450052)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 其致死率在婦科疾病中位居第二, 給女性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且放化療會給患者帶來身體痛苦及心理負擔, 從而易導致患者出現消極的應對方式及希望水平低下[1]。 因此, 在治療的同時也應注重患者的心理情緒。 心智覺知護理模式是一種注意力集中護理方法, 主要通過認知教育、 事件暴露、 情緒放松及自我管理等方式來糾正患者的不良情緒與負面心理[2]。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心智覺知護理模式對宮頸癌患者應對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7 年5 月至2019 年6 月期間收治的109 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根據化療結束后護理方式的不同, 分為A 組 (n=53) 與B 組 (n=56)。 A 組年齡32~52 歲, 平 均 年 齡 (42.46 ± 7.77) 歲; 體 質 量 指 數(BMI) 18.6~23.7 kg/m2, 平均BMI (21.14 ± 0.98) kg/m2; 未婚18 例, 已婚35 例。 B 組年齡33~51 歲, 平均年齡 (43.02± 7.01) 歲; BMI 18.7~23.6 kg/m2, 平均BMI (21.10 ± 0.85)kg/m2; 未婚22 例, 已婚34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年齡18 歲以上; ②化療間歇期;③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 ①腫瘤發生轉移; ②合并泌尿、血液、 呼吸、 心血管等系統疾病; ③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
1.3 方法A 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即監測生命體征、 健康教育、 心理疏導、 飲食護理、 用藥指導并告知注意事項。 B 組在A 組基礎上采用心智覺知護理模式, 主要包括: ①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有關心智覺知護理模式的由來、 護理要點、 內容及其意義等知識, 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 ②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身體掃描鍛煉, 讓患者自行擺放舒適體位, 然后閉上眼睛, 指導患者按照左腳趾、 左小腿、 左大腿、 右腳趾、 右小腿、 右大腿、 左手、 左臂、 右手、 右臂、 軀干、 頭部的順序感受身體的各個部位的感覺, 并在鍛煉過程中播放輕音樂, 共鍛煉30 min左右。 ③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體驗呼吸鍛煉, 讓患者雙手自然下垂, 并提醒患者在呼吸過程中感受空氣進入肺、 胸腔、 腹壁時的感覺。 ④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正念行走鍛煉, 并提醒患者在行走鍛煉過程中注意感受每個步伐提起與落下, 以保持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行走動作上。 ⑤讓患者表述以上鍛煉過程中的具體感受, 并進行總結, 鼓勵患者將各項鍛煉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1.4 評價指標①應對方式: 干預前與干預1 個月后, 采用醫學應對方式量表 (MCMQ)[3]評估患者的應對方式, 該量表包括面對、 回避、 屈服三個維度, 共20 個條目, 其中面對8個條目, 回避7 個條目, 屈服5 個條目, 每個條目1~4 分,評分越高, 傾向越明顯。 ②希望水平: 干預前與干預1 個月后, 采用希望水平量表 (HHI)[4]評估患者的希望水平, 該量表共12 個條目, 每個條目1~4 分, 總分為12~48 分, 評分越高, 希望水平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MCMQ 評分干預前, 兩組的MCMQ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 干預后, 兩組的MCMQ 面對評分均高于干預前, MCMQ 回避、 屈服評分低于干預前, 且B 組的MCMQ 面對評分高于A 組, MCMQ 回避、 屈服評分低 于A 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MCMQ 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的MCMQ 評分比較 (±s, 分)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時間 組別 n 面對 回避 屈服干預前 B 組 56 14.62±1.33 17.20±1.57 13.51±1.29 A 組 53 14.30±1.42 17.13±1.60 13.48±1.30 t 1.215 0.231 0.121 P 0.227 0.818 0.904干預后 B 組 56 21.52±2.23* 12.57±1.30* 10.07±1.03*A 組 53 16.41±1.83* 15.89±1.43* 12.18±1.11*t 13.037 12.694 10.294 P 0.000 0.000 0.000
2.2 HHI 評分干預前, 兩組的HHI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干預后, 兩組的HHI 評分高于干預前, 且B 組的HHI 評分高于A 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HHI 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的HHI 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 B 組 56 22.51±1.60 39.01±4.15 27.761 0.001 A 組 53 22.63±1.82 25.90±2.91 6.936 0.000 t 0.366 18.997 P 0.715 0.000
宮頸癌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痛苦, 還會造成心理壓力,使其出現抑郁、 悲觀等負面情緒, 自信心、 希望水平下降。 患者長期受負面情緒困擾, 會導致其消極應對社會、 家庭等, 進而有可能引起免疫力下降, 影響內分泌、 體內循環、 神經系統等[5]。 因此, 對宮頸癌患者實施合理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智覺知護理模式是一種心理護理方法, 主要通過提高患者對疼痛、 情感、 沖動、 想法或其他軀體感知的應對能力, 不試圖逃避或屈服, 從而幫助患者克服困難, 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6]。 本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 兩組的MCMQ 面對評分高于干預前, MCMQ 回避、 屈服評分低于干預前, 且B 組的MCMQ 面對評分高于A 組, MCMQ 回避、 屈服評分低于A 組;干預后, 兩組的HHI 評分高于干預前, 且B 組的HHI 評分高于A 組, 提示心智覺知護理模式能夠幫助宮頸癌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應對疾病, 并提高希望水平。 分析其原因為, 疾病和治療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而患者自身心理調節能力相對不足, 容易出現負面情緒, 且宮頸癌患者在化療間歇期會過度關注自我, 從而在應對疾病過程中易產生緊張、 害怕、 痛苦、抑郁等心理負擔, 進而使患者以消極的應對方式面對疾病, 并出現希望水平低下。 心智覺知護理模式有助于幫助患者將不自覺的想法與心理負擔轉移至身體、 呼吸、 行走等中性感覺, 有效中斷其原有的不良心理循環, 從而能夠使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 提高希望水平[7]。 有研究[8]表明, 心智覺知護理模式中正念行走鍛煉主要強調患者保持穩定心態及愉快心情,有利于患者理性應對疾病, 減輕心理負擔, 提高希望水平。
綜上所述, 心智覺知護理模式有利于改變宮頸癌患者的應對方式, 使患者能夠保持積極面對的應對態度, 同時能夠提高希望水平,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