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麗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河南 鄭州450006)
2 型糖尿病是我國常見的一種終生性慢性疾病, 且隨著人們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 該病發病率仍在不斷上升[1]。 目前2 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積極防治和延緩病情進展, 通過有效控制血糖、 預防相關并發癥, 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然而, 由于大多數患者對疾病認知度較低, 導致其治療依從性與病情控制情況均較差。 因此, 對患者實施有效、 全面的護理管理及健康教育干預就顯得極為重要。 鑒于此, 本研究探討階梯式健康教育聯合PDCA 循環干預對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自護能力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表法將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 對照組男22 例, 女18 例; 年齡39~81 歲, 平均年齡(60.00 ± 4.28) 歲; 病程1~33 年, 平均病程 (17.00 ± 5.12)年。 觀察組男19 例, 女21 例; 年齡38~83 歲, 平均年齡(60.50 ± 4.56) 歲; 病程1~35 年, 平均病程 (18.00 ± 5.89)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 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符合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3]中相關診斷標準; ②患者及家屬均了解研究情況,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內科疾病;②無法配合醫護人員檢查及研究工作。
1.3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保證患者居住環境干凈整潔、 空氣流通、 溫濕度適宜; 對患者進行詳細了解, 并結合其喜好對其飲食習慣進行指導, 保證飲食合理、 健康; 為患者講解用藥量、 用藥方法及用藥時間; 叮囑患者進行合理的身體鍛煉; 開展關于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講課, 3 次/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階梯式健康教育聯合PDCA 循環干預: ①P(計劃)。 醫護人員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基本資料、 心理狀況及病情, 并根據其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 ②D (執行)。 開展關于糖尿病的知識講座, 通過發放圖文資料、 講解等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醫護人員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其制定糖尿病套餐。 護理人員測量并記錄患者的各項代謝情況, 并指導患者學會測量自身血壓、 血糖及體重等數據,告知患者如何正確用藥。 循序漸進地對患者進行階梯式宣教,具體可分為以下3 個階段: 入院1~3 d: 責任護士需為患者介紹本院的環境及規章制度, 幫助患者快速熟悉環境, 并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了解其心理狀況及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做好宣教記錄; 入院4 d 至出院: 護理人員應以個人或集體的形式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教, 通過發放健康手冊、 觀看視頻的方式為其講解關于糖尿病的知識、 并發癥的表現、 糖尿病足的防治方法、 飲食、 藥物及運動的治療方法、 自我監測等, 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及配合度; 出院后至觀察期結束: 護理人員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對患者出院后的行為進行管理, 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積極予以回答, 并叮囑家屬督促患者控制高糖、 高脂食物的食用, 并進行適當的鍛煉, 幫助其養成健康、 科學的生活習慣, 規律服藥, 定時監測, 以提高患者康復信心及治療依從性。 ③C (檢查)。 護士長需對小組成員的工作態度及質量等進行定期檢查, 對患者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隨機提問, 對檢查中出現的護理問題進行及時指正, 并復查執行情況。 ④A(處理)。 分析整個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并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相應措施, 以進一步完善管理計劃。
1.4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 干預4 周后的血糖水平(FPG、 2hPG、 HbA1c) 水平及自護能力。 采用自護能力測定量表 (ESCA) 對兩組患者干預前、 干預4 周后的自護能力進行評定, 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護能力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糖水平干預前, 兩組的FPG、 2hPG、 HbA1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干預后, 觀察組的FPG、 2hPG、HbA1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s)
時間 組別 n FPG (mmol/L) 2hPG (mmol/L) HbA1c (%)干預前 觀察組 40 9.48±1.53 14.59±2.68 8.57±1.89對照組 40 9.37±1.61 14.58±2.77 8.42±1.68 t 0.313 0.016 0.375 P 0.755 0.987 0.709干預后 觀察組 40 6.78±2.41 9.08±2.38 4.99±1.52對照組 40 8.53±2.29 11.42±2.79 6.82±1.39 t 3.329 4.036 5.619 P 0.001 0.000 0.000
2.2 自護能力干預前, 兩組患者的自護能力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干預后, 觀察組的自護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護能力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護能力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40 87.00±12.03 113.35±13.30 9.293 0.000對照組 40 86.85±13.02 99.34±10.53 4.717 0.000 t 0.054 5.223 P 0.958 0.000
目前, 臨床治療2 型糖尿病以控制血糖和延緩病情進展為主。 由于2 型糖尿病患者需終生服藥, 多數患者自我管理不足, 導致病情恢復緩慢[4]。 因此, 采用合理的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模式來積極控制血糖、 預防各類并發癥的發生, 對2 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意義重大。
階梯式健康教育是醫護人員以階段性的方式, 循序漸進地向患者及家屬傳播疾病相關知識的一種途徑, 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增強患者自我保護意識, 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 PDCA 循環干預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 通過監測患者病情改善情況及護理情況, 對護理措施進行不斷改進, 以達到持續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6]。 對2 型糖尿病患者實施階梯式健康教育聯合PDCA 循環干預, 有利于提高其自護能力及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從而增加其治療的自信心。 同時, 階梯式健康教育聯合PDCA 循環干預可加強患者的風險意識, 促使其在生活、 飲食、 規范用藥方面養成合理健康的習慣, 最終使病情得到控制[7]。 本研究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干預后的FPG、 2hPG、 HbA1c 水平均較低, 自護能力評分較高, 表明與常規護理干預相比, 階梯式健康教育聯合PDCA 循環干預能夠更加有效地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自護能力。
綜上所述, 對2 型糖尿病患者實施階梯式健康教育聯合PDCA 循環干預, 有利于改善其血糖水平, 提高其自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