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鵬, 趙世輝
(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1 護理部, 2 肝膽、 胃腸外科, 河南 汝州467599)
慢性腎小球腎炎具有發病隱匿、 病情進展慢、 遷延難愈等特點, 患者臨床癥狀以血尿、 蛋白蛋、 高血壓最為常見, 疾病后期可出現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電解質紊亂、 貧血等, 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1]。 以往臨床多采取常規干預, 但整體效果欠佳。 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為臨床重要護理模式之一, 有助于規范診療行為, 提升干預服務質量, 縮短住院時間, 節省住院費用[2]。 本研究探討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度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6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77 例, 依據入院順序分為兩組。 試驗組39例中, 男21 例, 女18 例; 年齡42~84 歲, 平均 (60.23 ±7.04) 歲; 學歷: 大專及以上2 例, 高中19 例, 初中及以下18 例; 病程0.8~4.7 年, 平均 (2.18 ± 0.92) 年。 參照組38例中, 男22 例, 女16 例; 年齡41~83 歲, 平均 (60.71 ±7.61) 歲; 病程0.9~4.8 年, 平均 (2.36 ± 0.87) 年; 學歷:大專及以上1 例, 高中18 例, 初中及以下19 例。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 (P>0.05)。 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組標準納入標準: ①符合 《內科學》[3]中慢性腎小球腎炎診斷標準; ②患者或家屬簽訂知曉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 ②精神或行為嚴重異常; ③肺、 肝等臟器功能嚴重低下; ④并發急、 慢性感染。
1.3 護理方法參照組采取常規干預: 入院時護士向患者發放慢性腎小球腎炎知識小手冊; 為患者提供溫馨、 舒適的就醫環境, 且為其合理安排日常飲食; 完善各項檢查, 指導合理用藥; 住院期間護士與患者保持良好有效的溝通, 予以運動指導、 預防感染及保健、 飲食指導、 用藥護理、 心理開導; 出院時告知患者院外注意事項。 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采取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 ①制定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護理路徑表。 入院第1 d: 實施入院宣教, 介紹醫護人員、 病區環境、 醫院制度, 初步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及疾病知識掌握程度, 并以問卷調查了解患者各種需求, 以此制定具體干預方案; 入院第2 d: 全面、 細致評估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 包括疾病概念、 并發癥、 致病原因、 病理分期、 臨床表現等, 視其掌握情況及健康教育需求采取個性化宣教, 重點講解其未掌握或掌握不牢的知識。 ②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每日嚴格根據上述臨床護理路徑表進行護理干預, 同時向患者介紹臨床護理路徑表的作用及意義, 以提高患者對醫療及護理行為的配合度。 對于伴有嚴重焦慮、 緊張、 抑郁患者, 可通過播放其喜歡的電視節目, 轉移其注意力, 亦可通過介紹既往成功康復出院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經歷, 提升其治療、 康復信心, 使其能勇敢面對下一步治療及未來生活; 每月舉辦一次慢性腎小球腎炎病友交流會, 于交流會上護理人員鼓勵病友間進行良好、 融洽溝通, 相互勉勵, 提高戰勝病魔信心, 同時叮囑患者親朋好友多來探視患者, 給予其物質、 精神等多方面幫助, 共同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 和諧的康復環境。 ③出院時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健康手冊, 告知復診時間安排情況。
1.4 觀察指標①干預后以自制疾病知識掌握度評分表評定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度, 包括疾病概念、 并發癥、 致病原因、 臨床表現, 每項0~50 分, 評分越低則掌握度越差。 經預檢驗, 本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信度系數為0.95,效度系數為0.97。 ②干預前后以抑郁自評量表 (SDS)、 焦慮自評量表 (SAS) 評價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 得分越高則負面情緒越嚴重。 ③干預前后以自我效能感評分表 (GSES) 評價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得分越高則自我效能感越強。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行t 檢驗, 檢驗水準α =0.05。
2.1 疾病知識掌握度評分試驗組的疾病知識掌握度評分均高于參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疾病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的疾病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疾病概念 并發癥 致病原因 臨床表現試驗組 39 42.67±3.69 40.68±4.03 41.52±3.89 40.53±4.17參照組 38 35.27±4.10 34.15±3.52 36.13±4.02 35.12±3.92 t 8.329 7.565 5.979 5.86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SDS、 SAS 評分干預后, 試驗組的SDS、 SAS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SDS、 SAS 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的SDS、 SAS 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SDS 評分 SA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試驗組 39 50.94±6.53 40.67±3.08 48.86±3.76 37.48±3.27參照組 38 51.42±5.96 44.89±4.63 49.37±4.38 41.15±4.32 t 0.337 4.721 0.549 4.210 P 0.737 0.000 0.585 0.000
2.3 GSES 評分干預后, 試驗組的GSES 評分高于參照組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GSES 評分比較 (±s, 分)

表3 兩組的GSES 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試驗組 39 10.38±6.18 29.26±4.12 15.874 0.000參照組 38 11.24±5.45 24.98±3.91 12.628 0.000 t 0.647 4.673 P 0.520 0.000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種臨床多發慢性疾病, 且男性為主要發病群體, 由于病程漫長, 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故對臨床護理需求較大[4]。 在現代護理干預理念中, 優質護理服務旨在能讓患者早期康復[5]。 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屬于一種能降低醫療成本、 提升服務質量的干預模式, 自1996 年引入我國后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領域, 取得明顯成效[6]。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疾病知識掌握度評分高于參照組, 且試驗組干預后的SDS、 SAS 評分低于參照組, 表明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采取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 能提升疾病知識掌握度, 減輕抑郁、 焦慮情緒。 分析原因為, 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以患者為中心, 設計健康宣教路徑表,貫穿整個護理過程, 繼而全面提升其疾病知識掌握度, 同時通過強化心理干預, 如轉移注意力、 病友間相互鼓勵等,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提升其康復信心[7]。 另外, 試驗組干預后的GSES 評分高于參照組, 表明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采取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 能有效滿足患者了解疾病常識的需求, 提高自我效能感及參與護理的積極性, 增強自身保健意識, 自覺摒棄不良生活習慣, 加快康復。
綜上所述, 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采取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 能提升疾病知識掌握度, 減輕抑郁、 焦慮情緒, 提高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