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峰
摘 要: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建立,經歷了長期的孕育、發展和形成過程,源流深遠,學習和實踐是其創立的堅實基礎,初心和使命是其形成的歷史源頭。學習掌握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考察其形成背景、理論來源、產生過程和流向影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偉大的科學思想理論,有三大理論來源,科學回答了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現實問題和實踐問題,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對中國乃至人類社會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重大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流;歷史源頭;理論來源;形成;流向;影響
中圖分類號:D61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08-0003-03
1969年初,習近平總書記當時年齡還不滿16歲,就毅然告別家人,主動申請到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插隊落戶,做一名知青。在革命圣地的星空下,習近平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后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半個多世紀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滿懷對黨、對國家的無限熱愛和對民族、對人民的無限深情,一邊辛勤地勞動和從事領導工作,一邊勤奮地讀書學習,孜孜探求科學真理,思索中國發展問題,積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性。在他的領導下,黨的理論創新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學習和實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的堅實基礎
學習是人生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偉大思想的產生離不開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習近平總書記把學習作為一種信仰,更是一種責任,即使在艱苦的條件下和工作繁忙時也手不釋卷,不知疲倦地堅持學習、思考和創新,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學習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習近平總書記學習范圍很廣,50多年前,他帶到梁家河沉甸甸的書箱里就裝滿了哲學、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書籍。長期的艱苦學習和親身參與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取得了巨大的學習成果和工作成就,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陜西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在這片革命的土地上鍛造了他為黨和國家事業無私奉獻的堅定信念,延安的七年知青歲月磨煉了他的堅強意志,增強了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從在梁家河村當一名知青做起,以學習推進工作,以工作促進學習,與鄉親們打成一片,深入群眾和工作一線,吃苦耐勞,積極上進,獲得了廣大黨員和群眾的信任和肯定。特別是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后,帶領廣大干部和群眾艱苦創業、創新發展,努力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使梁家河村的面貌煥然一新。1975年,習近平同志到清華大學學習深造,1979年畢業后進入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現役)。幾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歷經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和縣、地(市)、省(直轄市)、中央等各個層級領導崗位的歷練,始終保持初心不變,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做人民的勤務員,親身躬行,不辭辛勞,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積累了深厚的思想理論素養和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并且積極為黨的理論創新發展和豐富完善,不斷進行艱辛的探索,在黨的十九大提出“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為促進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做出重大理論貢獻。
二、初心和使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歷史源頭
黨的十九大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初心和使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樣的初心,就有什么樣的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堅守為民初心和強烈使命意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牢固思想基礎和歷史源頭。
(一)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
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概括為一句話,就是為人類求解放。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執政黨,為人民的解放、自由、平等、幸福而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本心和赤子情懷。《共產黨宣言》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闡述了共產黨“消滅私有制、爭取民主、創造‘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使命,向全世界公開說明共產黨人的觀點、目的和意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秉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科學觀點,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脈相承,科學論述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論述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著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高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一帶一路”建設,為人類社會謀發展,具有深刻的世界意義,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使馬克思主義學說在中國得到充分的檢驗、貫徹、彰顯。
(二)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樹牢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信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宣示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魚水深情。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人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出生在革命家庭,家風家教嚴格,父親習仲勛和母親齊心都是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來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情感聯系,關心愛護人民,也深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是我們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學習的楷模。習仲勛同志出生于陜西省富平縣,是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陜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是廣東的改革開放事業和經濟特區建設的開拓者,他始終不渝地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一生忠于黨、忠于人民,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頑強奮斗,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習近平總書記深受革命家庭的影響和熏陶,父母的言傳身教使他牢固樹立遠大理想,信仰意志堅定。半個多世紀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己任,始終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心系人民,矢志不渝,為了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和國家強盛而不畏艱難、孜孜以求、不懈奮斗,保持了中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我們中國共產黨人都要自覺向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始終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篳路藍縷,砥礪前行,永不懈怠,切實踐行入黨誓言,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為了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奮斗。
(三)學習榜樣,保持積極創新、開拓前進的動力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的精神家園,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全人類,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因為初心,所以有了肩負的使命,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在開國將帥中,貧農出身的開國少將甘祖昌是不忘初心的典型人物。甘祖昌將軍是江西省蓮花縣人,1920年,甘祖昌將軍年僅15歲就在家鄉參加農民協會工作,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1月隨主力紅軍長征,先后參加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出生入死、數次負傷。1957年8月,甘祖昌將軍因傷病主動辭去新疆軍區后勤部部長的職務,帶領全家回到家鄉江西省蓮花縣沿背村務農,當了一名“將軍農民”。解甲歸田29年,甘祖昌將軍一直堅持參加農業生產勞動,與群眾同甘共苦,辛勤帶領鄉親修水庫、建電站、架橋梁、改造紅壤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依然牽掛的是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根據調查統計,他將工資的70%捐出支援家鄉建設,平日里接濟鄉親的錢物更是無法統計。1986年甘祖昌將軍因病在家鄉逝世,臨終遺言是:“領了工資,先交黨費,留下生活費,其余的全部買農藥化肥支援農業。”甘祖昌同志一生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始終保持一位紅軍老戰士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優良傳統和高尚情操,從不搞特殊化,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在家鄉務農,都是勤勤懇懇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使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甘祖昌同志的精神和事跡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緬懷,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民利益而奮斗一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永遠的精神追求。當前,我國的發展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全黨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勇于改革,勇于創新,開拓前進,行穩致遠,推動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成就,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三大理論來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觀點、新論斷、新戰略,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歷史性的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推動新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發端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變革,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來源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以及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和文化傳統思想,概括起來講,主要有以下三大理論來源。一是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二是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經驗。三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文化。
三大理論來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源頭活水和發展脈絡,是深入理解“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的重要根據。我們在學深悟透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中,要追根溯源,注重學習和掌握其理論源流,弄清楚來龍去脈,增強理論自信,從源頭出發,順流前行,學習貫徹好光輝思想,并不斷發揚光大。
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新時代,誕生新思想。從1840年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國門的那一天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為之不屈不撓、前仆后繼地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中國面臨的時代課題進行了艱辛的探索,科學分析和判斷新時代中國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命題,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主要矛盾、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根本性問題。并根據新的發展任務和實踐要求,對我國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外交、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具體的理論探索和研究,提出許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方略,并做出具體的政策指導。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做報告,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地回答了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現實問題和實踐問題,集中形成了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的科學思想理論體系,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在新時代以全新的視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的理論探索,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集中體現了全黨全國人民的集體智慧和實踐經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命運休戚與共,我們黨根據全球化發展的趨勢,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境界和博大胸懷,具有偉大的世界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和具體的基本實踐方略,是理論與實踐有機完美結合的思想典范,猶如一座光輝的思想燈塔,高高聳立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閃耀真理的光芒,觀照著中國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
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流向及影響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應新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而誕生的偉大的科學思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科學指導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并影響世界和人類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正本清源,全面從嚴治黨,旗幟鮮明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強調黨在一切工作中的領導地位,并持續加強黨的建設,完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本領。我們黨勇于自我革命,面對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的意志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明顯改善,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幾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有效地應對了各種風險和考驗,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即將完成、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成功登上月球背面、第二艘航母入列等等。中國發展的步伐堅定,行穩致遠,不斷向世界先進行列邁進,贏得世界各國人民的由衷贊嘆和普遍尊重,展現了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的奮進姿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指導我國發展的正確思想,日益展現出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對世界和人類發展影響深遠,就像一派清流,注入人類未來發展的長河中,必須要長期堅持,并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
新時代產生新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之不易,其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形成的深刻原因,并且經歷了孕育、發展和形成的長期過程。我們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先應考察和了解其產生根源、形成過程和理論流向,這既是極為重要的學習理論的方法,也是理論學習要掌握的重要內容之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遠流長,我們要認真學習和探究其理論淵源、深遠影響和指導作用,從而更加深刻地領悟和掌握其蘊含的科學原理、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并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