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梁時民 《群聚》
回望近現代的美術創作歷程,中國工筆花鳥畫走出了一條既曲折豐富又深沉變革的路徑,尤其是在傳統精髓的繼承、圖式章法的演變與現代審美的轉型等方面藝術家們做出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諸多繪畫大家借助獨特的花鳥意象與故園風物,充分展現了各自的氣質格局與時代精神。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在花鳥畫的創作中都凝結著此種特征。而當代著名花鳥畫家梁時民正是其中一位極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重要人物。
梁時民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接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這不僅為其打下了堅實的創作功底,也拓展了藝術視野。他的繪畫面貌既具有傳統的一面,也彰顯著現代藝術的意識形態與審美潮流。而且他在創作中從不甘心偏安一隅,既選擇了專業上的深入,也流露著個性的志趣與追求。自古以來,蜀地便是滋養文人墨客之地。這片沃土為梁時民的藝術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氛圍與營養,經過不斷地思考、探索和實踐,最終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四川畫壇乃至中國當代美術界中的鮮明標桿與時代典范。
縱觀梁時民的藝術歷程,其繪畫作品主要顯現出以下幾個重要特征:
首先,梁時民的花鳥畫延續著講求氣韻與格調的中國畫傳統,尤其是借助花鳥物象的特殊造型與夸張神態,抒寫了一種契合東方審美哲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從而將寓情于景、借助抒情的表現方式淋漓盡致地體現于自然物象的寫照之中。同時,他以一種“以小見大、以意觀精”的處世態度展現著心中的大千世界,那種濃縮性、集結性和包蘊性的筆墨語言帶有一種博大的意境和氣象。

梁時民 《雨過天晴爽》
梁時民繼承和研習了古代工筆花鳥畫精致細膩的畫風,卻又不拘泥于傳統而獨具現代性,不僅吸收了西方20世紀現代藝術的繪畫風格,并將此融入到傳統工筆畫的創作當中,而且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章法,同時又融入了自己的創新與思考,通過墨暈與枯筆的有機結合,使酣暢淋漓的畫面中自然流露著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他的花鳥畫可謂“靈動中見靜謐,工穩中見豪放”,一動一靜、一實一虛,構建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經典圖式。相比傳統工筆花鳥畫,其作品中更進一步彰顯出客觀物象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梁時民 《包谷林》
其次,梁時民的花鳥畫十分注重畫面的構成性,特別是在自然物象的疊加與變幻中,突出了一種充滿渾厚力量的秩序感和震撼性,不僅避開了因重復再現而生成的單調與刻板,而且強化了線面結構的韻律與節奏,通過精致地刻畫與塑造,讓畫面充滿值得品讀和賞玩的筆墨趣味。他還從空間布局上建構出了更加真實和立體視覺感受,進而拉近了藝術創作與現實場境之間的距離感和陌生感,給人一種既親近自然又不可褻玩的藝術體驗。

梁時民 《憨鴨日晚不歸去》

梁時民 《荷塘清露》

梁時民 《金碧滿塘》
在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上,梁時民的作品《暖冬》榮獲提名獎。從該作可以看出他在主題性美術創作中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熱情。這幅作品采用了全景花鳥的構圖方式,用色典雅、艷而不俗,使得畫面在視覺審美上極富張力和表現力。與此同時,通過細致描繪在草木枯黃的場景中享受陽光的群鴨形態,營造出溫暖祥和的氛圍。雖然草叢中棲息的群鴨動態各異,但它們的神情悠然自得。而梁時民正是抓住了這種日常生活中充滿詩意的景致,并以極具藝術性的繪畫語言烘托出一種靜謐安詳的意境。
再次,梁時民的花鳥畫強調水墨藝術的肌理和質感,畫面中游弋著現代性的水墨試驗意味,不僅為畫面平添了現代藝術語言,而且相比傳統文人繪畫更具自我個性。例如他通過一系列特殊的創作技法增加了筆墨的層次與厚度,特別是對于漬墨的使用尤為鬼斧神工、出神入化,儼然呈現出一派虛實變幻的水墨氣象。與此同時,他在筆墨抒寫的過程中,也融入了色墨互撞、互破的傳統技法,使得色墨的暈染痕跡更加自然和多樣,最大限度地延展、開拓了傳統花鳥畫的語言范疇。

梁時民 《暖冬》

梁時民 《殘雪亂林中》
事實上,梁時民在汲取傳統花鳥畫精髓的同時,也巧妙地融入了現代藝術元素,注重自然物象的意境呈現,而且也強調了畫面的構圖與布局,突出塑造了主體物象的性格特征,使得主體物象與背景環境之間層次分明又融為整體。也就是說,梁時民的花鳥繪畫傳遞著中國寫意繪畫的內在核心精神,于水墨意趣之間充盈著一股淡雅、靈動、清新、舒朗的氣息,同時在整體面貌上注重構成樣式和視覺效果上的現代感受,從而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結合點,由此博得了大家的青睞與好評。梁時民之所以能夠馳名于畫壇,正是因為他很好地解決了當代畫家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最后,綜觀梁時民花鳥繪畫的體系脈絡,可以得知他不僅在傳承古代經典繪畫技法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而且在格調與氣韻上追隨著古人創作的心境、意境與情境,進而形成了畫品如人品的藝術境界。梁時民針對花鳥畫創作中的幾種路徑進行了全面均衡地交叉式發展,并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一方面體現了一位畫家在專業創作與自我調節之間尺度把控的“立體”創作生態,另一方面為中國花鳥畫的當代創作與未來發展提供了具有建構性和學術性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