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司令
今年以來,由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成為了全球的關注焦點。抗疫之下,不少國家都推出了相關的紀念幣章。卻不料因為抗疫紀念幣章,近來在錢幣收藏圈竟然出現了“李鬼”來混淆藏者的視線,且聽筆者道出其中詳情。

這就是那套在藏友圈中宣傳的“英國正式宣布發行首套抗疫紀念幣”圖,經筆者考證應是“李鬼”。
事情源于今年早段時間,在國內的抗疫形勢還比較嚴峻的時候,筆者突然看到錢幣圈中有人在傳“英國正式宣布發行首套抗疫紀念幣(COVID-19紀念幣)”的消息。千篇一律的轉發中,“英國正式宣布發行首套抗疫紀念幣”字樣不免讓人生疑,背后會不會有著比較拙劣的宣傳手段?于是引起了筆者的關注。然而筆者發現,哪怕以英文來搜索該標題的相關字眼,也什么都得不到。按照常理,紀念幣發行都是政府官方行為,即使很多國家發行的紀念幣多種多樣,也有各國主流錢幣商經銷,這是一種普遍的對外發行模式,而這套所謂紀念幣卻沒有絲毫信息。
由于圈中轉發的這則訊息中,提到的是英國倫敦造幣廠,考慮到翻譯或者理解問題,筆者利用搜索引擎查閱了所在倫敦的造幣廠,依然沒有蹤跡,那這就非常可疑了。至于流傳訊息中提到的所謂“外媒”報道也站不住腳。因為這家所謂的外媒是《英文虎報》,這是我國香港地區星島新聞集團旗下的一份英文報紙,面向香港地區發售,自然不能算“外媒”。
筆者進而又發現,這條所謂的“報道”確實能在今年4月2 4日的《英文虎報》上查到。但了解香港報紙風格,尤其是了解《英文虎報》的人,能明顯看得出這是一條純廣告。很多香港的報紙是有巨大篇幅廣告與告示版面的,而這篇有關紀念幣發行的訊息正是刊載在《英文虎報》第34版Employment(招聘信息)版面上,邊上的第35版就是Business Directory(企業名錄)版,并且這份報紙從第21版開始都是各種Notices(告示文書)。說白了,這些告示文書主要就是各類廣告與企業招聘等信息,并非刊載正式新聞的版面。所以,拿全英文報紙的廣告頁面在藏友中宣傳的做法,實則是斷章取義。何況如果真是英國發行紀念幣,又是如此巨大的全球題材,不至于淪落到隨便發個小廣告了事。再說流傳訊息中提到的發行規制,也與英國現行紀念幣規制并不相符。

直布羅陀發行的一枚抗疫主題紀念幣。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幣面上的人物敬禮姿勢有錯誤。
筆者還看到,在藏友間流傳的這則英文訊息中,對英國倫敦造幣廠的寫法為“UKLondonMintLtd.”,這也是不準確的,正確的官方英文表述應該為“TheLondonMintOffice”。種種跡象都表明了這套英國抗疫紀念幣的“李鬼”身份無疑。
還有一家英國造幣廠,很容易被不明就里者與倫敦造幣廠混淆,這就是倫敦的英國塔造幣廠。該廠確實發行鑄造了一枚抗疫主題的紀念幣,也算是“李逵真身”了。其實英國的造幣廠眾多,比如經常給皇家屬地代理鑄幣的普喬伊造幣廠等等。更有一些歷史悠久的造幣廠沿革至今的,如已經倒閉的伯明翰造幣廠,作為歷史文化單位存在還偶爾推出一些紀念章。
這套所謂英國首套抗疫紀念幣的出現(目前筆者還未見到假幣實物),倒是拉開了英系諸國抗疫主題紀念幣的話題,也帶來了諸多是是非非之談。
據筆者了解,英國至今未宣布有發行抗疫紀念幣,但紐埃發行了一枚抗疫主題紀念幣,英國的海外屬地直布羅陀也發行了一枚抗疫主題的紀念幣,均采用英系國家慣用的七邊形流通紀念幣形式。直布羅陀發行的這枚紀念幣銅鎳合金材質,由英國塔造幣廠代理鑄造。這枚雖然不是英國本土發行,但也算是對應前文提到的“李鬼”的“李逵”了。
筆者也注意到,部分收藏愛好者往往分不清英國倫敦造幣公司(亦稱英國倫敦造幣廠)、英國塔造幣廠以及英國皇家造幣廠等關系。其實,這三家造幣廠都是存在的,且目前總部均在倫敦。倫敦造幣廠與塔造幣廠都是私企性質,并不承擔英國本土鑄幣,多代理鑄造英屬領導或者國家的紀念幣;而英國本土流通幣到紀念幣一般均由英國皇家造幣廠鑄造。倫敦造幣廠比塔造幣廠成立時間稍短,同時也有非常多的合作。塔造幣廠的創始人是那位1985年起第三版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年輕頭像的設計師拉斐爾·馬克魯夫,該廠創立于格林威治,后來遷到倫敦坎伯韋爾,參與鑄造發行的紀念幣多與英國主題有關。

紐埃發行的一枚抗疫主題紀念幣,以醫護人員形象為主,七邊形設計。
直布羅陀發行的這枚抗疫主題紀念幣,設計上國名一面未選用英國女王頭像,而是選用了英國國徽組合直布羅陀徽章的形式。其幣面突出醫護人員的形象,并以醫療機構的元素把醫護人員與各行各業參與抗疫的人員共同設計體現出來,以紀念全球共同抗疫為題。
不過設計圖案上卻是有“是非”可尋。仔細觀察此幣圖案,你就會發現一個關于“左手敬禮”的問題。幣面主題圖案的背景群像,發行方給出的說明為代表各國警察、科研者、普通志愿者等全球抗疫群體形象。但根據常識,無論軍警,正常敬禮皆是右手敬禮。即便是直布羅陀發行的,幣面采用英軍形象,雖然英軍陸海空敬禮標準姿勢略有差異,但也都是右手敬禮。很顯然,幣面上的表現是一個錯誤。而且不光官宣的效果圖,包括錢幣的實物圖也都出現了這個錯誤。發生這樣的狀況原因可能有很多,但都不外乎馬虎所致,比如設計中因為使用電腦等設備出現了“鏡像”。不過如此明顯,確實令人驚訝。
另一個奉英國女王為元首的島國紐埃也發行了抗疫主題紀念幣。這是以醫護人員形象為主的一枚紀念幣,也采取七邊形設計,是一枚黃銅幣,正面設計簡潔,體現全世界對于抗疫中對醫護人員的尊重與認可。但此幣也帶話題,即關于紐埃國名一面的徽章是否其國徽。
這種討論不能光從錢幣角度或者錢幣商的一面之詞來定論。已知的是,其所使用的這個徽章最早出現在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仿古系列銀幣上。紐埃使用新西蘭相同國徽的幣近年基本絕跡,一般都是女王頭像。但這個所謂的新國徽,任何搜索引擎上能看到的信息也都是出現在錢幣上,亦沒有紐埃換新國徽的新聞。當然了,至于是否是國徽,沒必要過度探究,部分國家紀念幣上的徽章也都不是國徽,比如收藏者們比較熟悉的帕勞紀念幣和一些蒙古紀念幣。
從托偽英國假幣到英系國家紀念幣,故事話題不斷。隨著防疫常態化的到來,站在錢幣收藏的角度而言,筆者期待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發行紀念幣以紀念今年的全球抗疫。同時也不能忽視,錢幣收藏的背后,也有很多工夫在“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