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一流的科技成果誠然可貴,高尚的道德價值更高。蔣亦元院士常常強調一個好的科學工作者必須具備“德、識、才、學”這四方面的素養。
他形象地做了比喻:“才”如戰斗隊,“學”如后勤部,“識”如指揮員,但倘若沒有“德”,擁有的其他一切都將是空談。蔣亦元始終將“德”放在首位,因為它是一個人在科學研究中最終取得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透過蔣亦元的言傳身教,他的眾多弟子都已深深體會到“德”的重要,努力踐行著導師對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和原則:
一是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痛斥剽竊他人成果的行為;二是在試驗研究中不要為證明自己的理論分析結論是正確的,對試驗結果作虛假報告;三是在總結和匯報自己成果時,一定要杜絕弄虛作假,一旦被他人披露,將嚴加查處。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農機工作者全身心地投身于事業,常與冰冷的機械打交道,因而會缺乏生活情趣。但蔣亦元卻多才多藝,興趣廣泛,志趣高雅。他總會在工作學習之余揮筆潑墨,根據科研感受賦詩填詞。其多篇詩作還被收入《院士詩詞選》。
熟悉蔣亦元的人都知道,伴隨蔣亦元科研生涯的,還有一樣“精神潤滑劑”,那就是音樂。蔣亦元對音樂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既喜歡傳統的民族音樂,如《梁祝》等,也常常對現代流行的音樂產生興趣。平日,除了唱歌,他對二胡、笛子、口琴、小提琴等樂器演奏也非常鐘愛。雖然,這些在公開場合少有展示,但是它們卻是其在家庭音樂會上的保留節目。
他的精神將激勵代代學子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進。